巾幗脫貧奔小康(十六)丨楊寧:紮根苗寨 滿懷“被需要”的幸福感

近日,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系列節目《用奮鬥的青春向祖國告白》,講述新時代青年人響應祖國需要,將愛國之心化作報國之行的青春故事。

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村委會主任、廣西女能人協會理事楊寧的故事入選了本次的特別節目,作為脫貧攻堅一線的重點人物典型,《以青春的名義—楊寧:紮根苗寨 被需要的幸福》於5月2日在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

無論是威寧的蔬菜基地、綏中的櫻桃棚還是泰州的洋蔥地,都是許許多多中國鄉村努力發展,脫貧致富的縮影。下面我們再到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江門村,認識一下那裡的村委會主任楊寧和她的鄉親們。楊寧就是江門村本地人,10年前,她以優異的成績,讀完大學。誰能想到,躍出龍門的楊寧,畢業後又回到了老家,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巾帼脱贫奔小康(十六)丨杨宁:扎根苗寨 满怀“被需要”的幸福感

2016年,楊寧調研發現江門村海拔較高,日夜溫差大,山間霧氣瀰漫,種出的泉水西瓜品質格外好。當年,楊寧把這種西瓜的照片加上文字發在了自己的朋友圈上,很快西瓜就被訂購一空。嚐到了甜頭,村民種西瓜的積極性高了起來,楊寧順勢組織村裡的留守婦女成立了苗阿嫂種養專業合作社,全村的高山泉水西瓜種植每畝地的收益從不足1000元提升到了近4000元,十多戶貧困戶因此實現了脫貧增收。

巾帼脱贫奔小康(十六)丨杨宁:扎根苗寨 满怀“被需要”的幸福感

除了泉水西瓜,楊寧還帶領鄉親們種起了高山生態水稻。挽起褲管,抓起鋤頭,稻田裡的農活兒,楊寧一點不含糊。

巾帼脱贫奔小康(十六)丨杨宁:扎根苗寨 满怀“被需要”的幸福感

為了更好推銷大苗山的農產品,楊寧和6名大學生村官還建立起了“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如今,“苗村倌”已經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900多萬元。下一步,楊寧準備和苗阿嫂們直接在田間地頭直播賣貨。

巾帼脱贫奔小康(十六)丨杨宁:扎根苗寨 满怀“被需要”的幸福感

“因為我們大苗山很難得一個年輕的村幹部回來。我同學跟我說,楊寧你有情懷,在農村了。我說不是情懷,我說這是一種需要,被需要。 ”安陲鄉江門村村委會主任 楊寧說。

被別人需要,楊寧開始慢慢領悟到了自己迴歸大苗山的意義。今天,楊寧要去看望一位已經搬到縣城裡的老熟人。

村民梁海春6年前因病癱瘓在床,當時家裡還有三個小孩在讀書,一下子所有負擔都壓在妻子身上。

“我說不給我女兒讀書了,我說不讀書了。女兒說,讀啊,媽,我想讀書。”梁海春妻子 韋翠英說。

“這種就是觸動我內心,也是我一直想留在村裡面的原因。真的如果大苗山還是如此貧困的話,我覺得自己用知識 我覺得能用自己雙手,能改變多少改變多少。 ”楊寧說。

巾帼脱贫奔小康(十六)丨杨宁:扎根苗寨 满怀“被需要”的幸福感

為了不讓孩子輟學,楊寧6年來堅持資助孩子全部的上學學費,並協助梁海春按照政策領取了低保金。目前梁海春一家已經異地扶貧搬遷到縣裡,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還開了一個小賣部維持生計。當初要輟學的小女兒,如今已經念高二了。

在楊寧看來,至少自己改變了一部分了,這讓她覺得人生有意義,有價值。

多年的真誠付出,楊寧贏得了村民們的認可和信賴。在大苗山,楊寧感受到自己被村民們需要,而她也越來越離不開這塊土地。

“也是家鄉的這些村民的淳樸、善良、勤勞鼓舞我、給我力量,更想留在這裡,更想留在農村,帶領他們去做事。就踏踏實實把一件事情做好,這就是我的一箇中國夢,一個青春夢。”楊寧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