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之家逛後感

什麼?這標題像小學生的作文?沒事兒,要的就是這種質樸感。

事情大約是這樣的:

說起來雷總可能會有點不高興,從有小米手機那天開始(注意我說的是小米手機,不是說小米這個品牌、或者小米這件事情、或者雷總其人),我基本上就與小米劃了一點界限的。

小米之家逛後感

這話說起來可能有點繞口,我本就是一個大DS,小米的手機無論是從定位還是售價上說起來都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很符合我們的氣質,但TM很不湊巧是我特麼是個有點追求的DS。

其實我接觸到小米手機是很早的,那是第一代小米手機小米1吧,時間應該是2010年到2012年區間,具體我記不清了。

因為那段時間我有一個很有趣的同事朋友,什麼東西都喜歡玩一玩,什麼相機、圍棋、航模、魔方、羽毛球、茶道、感興趣的都玩一玩,屬於個雜家。

那個年代用手機的大環境是這樣的:

蘋果搞到了4和4S,如火如荼、如日中天,說實話當時大家都掙的不多,所以甭管合約機分期付款、甭管8G16G、甭管黑的白的,大家都一統買,買了都一統說好用,確實好用,我也沒有經受住誘惑,買了個降價的3GS,不同的是我在使用一個月後就轉手賣掉了,我還是喜歡在黑莓上玩滾珠。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之家逛後感

安卓是HTC的天下,HTC出到了G8,同事朋友爭相購買,我就在想我要是買了這臺機器,我怎麼報出這個名字呢。

小米之家逛後感

HTC名機G8

那個年代我在用什麼呢,我還在搗騰一些古董破爛,什麼Palm Pre Pro,什麼黑莓9700,使用一個來月的3GS覺得不太爽,安卓方面我大概09年購入了一臺過時的HTC G1,那個時候已經出到了G3。買它是因為G1是世界上第一臺安卓手機,一方面有測滑全鍵盤覺得會使用方便點,另一方面覺得會有點收藏意義,不幸的是那臺G1是臺翻新拼裝貨,而且後來遺失了,使用感受也比較糟糕。再後來又使用了一臺索愛的側滑全鍵盤,很小的機器,也很不好用,再後來搞了一臺三星I9003。

小米之家逛後感

Samsung i9003

本來買這臺I9003我是奔著MOTO的後空翻、Droid、ME525+去的,鬼使神差的買這臺三星,結果造成一段很不愉快的使用經歷,好在後來這臺I9100歸屬還不錯,我把它送給了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同事小朋友。

小米之家逛後感

MOTO 後空翻

小米之家逛後感

MOTO ME525+

有一天我的這位同事就很驕傲的跟我說,他買到了小米,這可是一臺神機,老難搶了,配置老牛逼了,跑分槓槓的……云云。我抓到手上,從UI到做工到外形,這就是一山寨作坊的產品嘛。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1

他還跟我灌輸小米的理念:其實小米的LOGO倒過來是一個心字,少一點。我說那就是缺點心唄?

小米之家逛後感

他還讓我去註冊小米的論壇,讓我給他頂帖。

如果我沒有了解錯,他後期連續給自己和家人購買了小米2、小米3、小米4、小米NOTE……直到現在應該還是使用的小米手機,除此應該還購買了小米其它產品線的產品,還給很多同事推薦購買了小米4,可以算是小米的真愛粉。

這一次促成我小米之家之行的原因是MIX2。

小米之家逛後感

MIX2 白色版

每天坐地鐵上班,有一天我就幾乎在同一時刻在同一節車廂裡碰到兩個人使用小米MIX,緊接著第二天就碰到了第三臺,還有一個長期iPhone用戶的朋友,她的微博尾巴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變成了小米MIX,坦率的講,小米MIX的外觀是有些衝擊力的,至少遠觀之是有點特別的。

所以這就有點勾起我的好奇心了,雖然,我私下裡認為小米強行做高價機是有點力不從心的,至少沒有華為顯得那麼有力道。但我還是想一探究竟,小米到底搞出了一個什麼樣的產品,因為無論是MIX還是MIX2我都沒有上手撫摸過。

前一段時間MIX2發佈搞得也很熱鬧,主要是我對市面的常規手機有些倦怠了,而且實話實說,白色版的MIX2還是有那麼一點點驚豔的,雖然額頭與下巴不對稱有些彆扭,雖然邊框是有一點寬。

小米之家逛後感

MIX&MIX2

時間:2017年9月下旬的某一天,我踱步來到了離家不遠的一處“小米之家”。

我在裡面停留了半個多小時,基本上每一件產品我都過了眼,少量的幾件拿出來摸了摸。

小米之家逛後感

先說下這半小時之後我的整體感受。

首先這是一間小米系的數碼雜貨鋪。

整體裝修風格和商品陣置、還有配色體系都十分接近MUJI,但燈光和商品陣列沒有MUJI講究,當然商品類別也不一樣,MUJI是生活雜貨,小米是數碼雜貨。但小米之家沒有搞出精緻感和數字科技味來,我想主要問題一是燈光不考究,二是有些商品實在是拙劣,我竟一時恍惚以為自己在逛十元店,或者名創優品。

所以,整體感受還是偏樸實的。

與雷總本人的做派我想也是契合的。

其中有一款風扇與MUJI家的設計感幾乎一樣。但我沒有湊近看,就讓它在我心裡保持這份良好的印象吧。因為家裡孩子有需求,今年夏天我替她尋摸了一款靜音風扇,不是MUJI,京東上找的,價格~350,比MUJI便宜,據說是日本設計、MADE IN CHINA,初一看不咋地,鬆鬆垮垮的,但經過我們一家人一夏天的折騰,使用感受非常好,個子小巧但風不小,中低轉速聲音比較小,風很透吹得很遠,使用起來沒有任何障礙,屬於好產品。充分證明了設計的力量,價格適中,經久耐用,很慶幸沒有買美的或者艾美特。

小米之家逛後感

扯的有點遠了,我們說回來小米之家,這趟小米之家之行,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雷總搞的這套米家系列,有些產品確實有點嚴重的良莠不齊了。我說過是10元店或者名創優品的水平。

首先讓我瞠目的是一款99元的水壺,如果我沒有記錯,保溫款的是149,我始終沒有搞明白,一個燒水的水壺是怎麼跟智能扯上關係呢,不就是保個溫嗎。

還是因為剛需,我用了快10個年頭的泡茶用的燒水小電磁爐實在不行了,幾個月前我在京東上擼了一款我找到的最便宜的79元的水壺,不是美的,不是PHLIPS。

我對比一下小米的水壺與我家裡的那款的感受,不管是外殼塑料部分還是內部不鏽鋼部分,這麼說吧,如果小米這款賣99的話,我那款至少要賣到399才合理。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品牌溢價嗎。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之家售賣的電水壺

同樣讓我瞠目結舌的還有幾款藍牙小音箱,這麼說吧,我沒敢直接用手碰,我怕上面的金屬倒刺拉傷了我的手,最後我還是掂量了一下,特別輕飄飄的,對於這種小藍牙音箱,這種輕飄飄的感覺讓我怎麼能相信它能發出稍微好一點的聲音呢,這麼說吧,我要是地攤攤主,去批發市場進貨碰上這樣的貨色我是不會要的。這不是自砸招牌麼。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之家陳列的藍牙小音箱

這是一種體系迅速擴張的模式,像我們瞭解的迪卡儂、海瀾之家、宜家、MUJI、名創優品也大約是這樣的模式吧。但對於第三方公司的產品,一定要把好品質控制,不要什麼東西都往店裡面塞嘛,這樣會拉低整體水平的。

主要是奔著全面屏的MIX2來的,所以還是重點體驗了一下MIX2,遺憾的是白色版沒看到,黑色版的從3299的到3999的都摸了一遍,沒有感受到什麼高級感,也不知道是不是光線的原因,對於陶瓷這種材料感覺有點模模糊糊的,也有點粘指紋,中低配版的後蓋和邊框銜接的甚至有點魯莽。反倒是米6讓我覺得踏實,有一點高級感。MIUI9也還是熟悉的味道,MIX2拍了幾張照片用藍牙傳到我的Keyone上,比我的Keyone是好一些,比其它的第一梯隊的拍照手機應該佔不到優勢。MIX2的實機甚至並沒有圖片上看上去驚豔,而且這種三面窄邊框看上去還有些突兀,十幾分鍾前我還在旁邊店裡撫摸了S8、S8+、還有最新到貨的Note 8。整體感覺三星要順眼得多,對於像S7、S8那樣的大麴率曲面屏我是持保留意見的,當然由於出貨量的原因曲面屏並沒有流行開來,因為我覺得曲面屏減小了屏幕的正視面積,降低了衝擊感,所以我更喜歡Note 8那種踏實穩妥的感覺。寬寬大大的平面屏,只是邊角有一點點2.5D的弧度或者微微的曲面。

小米之家逛後感

由於我自己沒有拍照片,我儘量找一些真實的、沒有經過“藝術處理”的照片,來反映MIX的真實外觀狀態

小米之家逛後感

由於我自己沒有拍照片,我儘量找一些真實的、沒有經過“藝術處理”的照片,來反映MIX的真實外觀狀態

小米之家逛後感

由於我自己沒有拍照片,我儘量找一些真實的、沒有經過“藝術處理”的照片,來反映MIX的真實外觀狀態

小米之家逛後感

NOTE8的外形設計張力,既讓你感到纖秀、又不失霸道沉穩

基本上就這樣,如果MIX2放在2000元左右的價格區間,我才有擼一臺玩玩的可能性。只是會考慮一下可能性,因為接下來一大波打著全面屏旗號的產品即將到來,而且樣子都還比較霸道,而MIX2又並無其它特別之處。

這是一個工作日的上午10點到11點區間,在我停留的半個多小時裡,從我進去沒幾名顧客,到我出來時應該有幾十號顧客吧,不管誰都會摸一把擺在門口最顯眼櫃檯的MIX2,而且後來我再度經過店面門口時,MIX2的櫃檯處擠滿了人。

事實證明,有創新的、獨到、人性的設計還是很吸引人的。

小米之家逛後感

由於我自己沒有拍照片,我儘量找一些真實的、沒有經過“藝術處理”的照片,來反映MIX的真實外觀狀態

小米之家店裡還有幾件物品我仔細的端詳了一會兒:

一是雙USB口的充電器頭:

這個東西我有剛性需求,因為出差出門隨身帶幾部手機,還有其它設備,不過我也正在簡化,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充電頭有得用就可以了。

做工一般般,也有點輕飄飄的,我不喜歡這種感覺,感覺不如MEIZU和華為的原裝充電頭紮實。

小米之家逛後感

二是小米的圈鐵耳塞,包括普通版和PRO版:

我甚至覺得99元的普通版比149元的pro版聽感還要好一些,我是在我自己的手機上用網易雲用同一首歌反覆聽試聽對比的,不過Pro用料做工明顯更好,尤其是經常使用的線控部分。

我幾乎都要拿了一盒普通版圈鐵耳塞去付款了,可是戴了一會還是耳道疼,看來我與入耳式耳塞還是沒有緣份。如果我不是耳朵疼這個毛病,99元的普通版圈鐵是一款值得推薦的合格的百元級耳塞。

這是一間大商場,商品琳琅滿目,很不湊巧的就在剛剛進小米之家之前,我在一家櫃檯看到很多耳機可以試聽,雖然我聲稱已經在耳機這件事上退燒,但還是逢耳機必聽的,我重點聽了B&O家的產品,由於H8、H9之類的頭戴藍牙我之前做過重點試聽,這一次我挑了一副標價1998的入耳耳塞,說實話我還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價位的耳塞,從耳塞橡皮接觸到耳道的那一點點接觸感開始,就瀰漫著一種踏實感和高級感,橡膠與耳道的接觸感很細膩,這使得我的耳道疼痛感稍微來的晚一些,重音現在是我不太喜歡的,但不得不說這隻B&O的重音要比小米圈鐵的重音要集中和有量感的多,小米圈鐵是一種散漫感。還有B&O的線材、構件的做工也要細膩很多。所以考慮進去聽感、戴感、用料、做工、品牌價值這些因素,價格只有1/20的小米圈鐵顯然是非常合適的。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圈鐵普通版,用材略顯廉價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圈鐵Pro,有金屬風

小米之家逛後感

線控部分對比,線控屬於盲操部件,設計和做工一定要經的起考驗。Pro版更好。

不過我最近想買的是AirPods,佩戴舒適,沒有線的困擾,可能是因為我目前對耳機的要求是在儘可能穩定、簡便的前提下,聽個響。

驚喜的是,我還真淘到了這麼一副神器。

小米之家逛後感

這兩隻小白兔陪伴我過了一整個國慶假期,給了我很多驚喜,聲音聽到第二天第三天就開始變得有彈性了,我總結了一個經驗,越是渣耳機,可煲的空間越大,也可能是因為腔體較大的原因,整體聽感似乎還相當湊合,當然這個“湊合”就把要求拉得相當低了,比earpods還要糊一些。另一個特點是這個體積巨大的放大版pods是塞在耳朵裡的那種半入耳,而不是像earpods那樣掛在耳朵裡的,所以還有些隔音效果,而且音量也還比較大,之前我在京東用比這高的價格購買過一副入耳的無線雙耳,一是佩戴感不舒適,二是聲場小的可憐,幾乎是不可用的狀態。

唯一的缺點續航太短,連續出聲大概3個小時,不到4個小時,而且總是主耳先電量報警。沒法,畢竟雙耳互連。不過它也有和AirPods類似的充電盒,我並沒有花100塊錢購買。

所以這對廣東作坊產的、又便宜、質素也尚可、又能讓我成功的裝到B的小白兔最近取代我的頭戴式耳機成了我的新寵。多數時間我用它來看小視頻,偶爾打一下電話,正經聽音樂還是換有線,它都完成的很稱職。不屬於保用率極高的物品,花100元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花1000+元呢。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之家逛後感

第三是小米鼠標:

家屬是財會人員,經常在家加班倒騰行數巨多的表格,可憐兮兮的還在使用一個我多年前淘汰的不知哪個雜物堆裡翻出來的不知名的連兩側橡膠皮都掉了的山寨無線鼠標,因為要與配套的有小鍵盤的無線鍵盤一起使用。所以,臨出門時我瞥見了小米的鼠標,旁邊的小米筆記本我沒做多的打量。

我已經多年不玩鼠標了,家裡以前的存貨有較高端的G9X,較普通的賽睿、雷蛇還有一大堆,基本上都是新的,都不知道塞到哪個角落裡去了。

外觀上還過得去,但太小太扁平,這也是我多年沒有挑到一隻合適無線鼠或者藍牙鼠的主要原因。

滾輪太小,與食指的接觸部位太窄,阻尼感太差。經常滾表格滾網頁的話我覺得是不合適的。

所以這隻鼠標最終也沒能成功的的激起我購買的慾望。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鼠標

小米之家逛後感

讓我覺得我似曾相識的羅技某款,放在一起才發現錯怪小米了,小米的更有設計感,是否經的起考驗不得而知。

我個人以為這隻鼠標29或者39合適,畢竟羅技39元的產品應該不會比它差。這肯定也不是小米走量的產品,小米走量的產品我認為是充電寶,因為這半個小時時間裡我就觀察到有兩個人付款買充電寶。

第四是一款249的智能氛圍燈:

由於我最近在家裡試點搞極簡,臥房被我清理的差不多了,床頭櫃空空的,普通檯燈吧用的又沒什麼意思,所以我想搞一個很方便開關、很方便調節的氛圍燈用用,比如燈可以通過我手機的運作狀態和我的身體體徵指數判斷我是不是深睡了,然後慢慢的把燈光調暗,最後滅掉。腎不太好半夜起夜,驚動了它,它就會點亮,方便我去灑個水,二方面家裡面搞這麼一個燈也可以搞搞氣氛,就在網上搜這種類型的產品,挑來挑去就只挑到這款這款印著米家LOGO的產品還過得去,至少從圖片上很看過得去。所以我把它扔進了京東購物車。這一次我見到真神了,比我想像的小很多,小米三方產品線的一貫風格,輕飄不紮實,底部一看標識還有一股濃濃的小廠風、廣東風。所以我基本連打開的心情都沒有了,放好,物歸原位。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之家逛後感

聲明一下,我沒有調查這個燈裡面的發光元件大概要多少錢成本(其實我們是並不需要那麼多種顏色的),純粹的個人以為,以這個做工水平和風格,再加上一點點科技感,這個燈賣99元合適,那樣我會考慮一下。畢竟它還不太符合我的極簡風要求,我自己定義的極簡風是這樣的,一是這件物品確實是我需要的,使用率較高的。二是這件物品一定是我消費它的這個價格下最棒的,我自己最滿意的,哪怕功能簡單也一定要經久耐用,不可以被其它產品替代,如果需要更新替換,那價格至少是要翻番或者翻幾番的。

第五是一款風扇:

風扇前面說過了,嚴重日系風,我沒有靠近看,3米之外遠觀,因為我知道,靠近了看就會大打折扣。

回來好幾天以後這款風扇一致停留在我腦海裡,我想這大概還是設計的力量,我把這總結為一種性冷淡風、一種硬硬的、冷冷的、不迎合的、抗拒的、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風格。雖然它無限接近巴慕達、MUJI的風格,天下文章一大抄嘛。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風扇

小米之家逛後感

巴慕達果嶺風

小米之家逛後感

MUJI小風扇

最終我在小米之家的半小時體驗結束。

我在沒有掏腰包的情況下,留下了一個瀟灑的背影,深藏功與名。

不否認這有一些刻意的成份。

還有就是我最近在搞極簡,搞精簡,提高了一些消費准入門檻這也是另一方面的原因,那些亂糟糟的非精品的產品就不往家買了,最終的下場也是落灰或者堆雜物間。但從另一個圍度去考慮,這些商品確實沒有成功的吸引到我,沒有成功的激發起我的購買慾望。

我不知道小米之家這個店面,雷總本人能參與到多少心思,我估計應該參與不到多少吧。但這絲毫不影響我把自己假想成雷總本人微服私訪了一回後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議的興致:

光線還可以再佈置得再精緻再用心一些,

雖然本人未涉足未從事零售領域,但以一個純二手攝影愛好者的直覺告訴我,光線真的很神奇。

商品的陣列和佈置上還可以再用心一些。

中午的功夫在旁邊的一家西貝莜麵村吃了一碗麵和肉夾饃。其實食物口感與其它店面並無二致。但從店面的佈置、桌布的選擇、燈光的營造方面確實比一個普通的肉夾饃店要來的舒適一些。還有我比較喜歡它這個宣傳LOGO,很醒目、很年輕化、很讓人印象深刻。只是奇怪的是我好像從面巾紙還是文化衫上好像見過這個LOGO,可能是類似吧,而且這個LOGO似乎很難與一個做莜麵的麵館扯上很必然的聯繫,算是美中不足吧。

一家做莜麵的麵館都這麼用心了,其它企業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小米之家逛後感

小米之家逛後感

如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從旅店業、到零售商場、到餐飲業似乎都在從簡、都在走這種明快簡約的風格,甚至路上行人的服飾到髮型,似乎是要與10年前那種亂糟糟的風格徹底劃清界線。讓我們來看看10年前的普通殺馬特吧,很不堪入目了吧,還沒上極品的。

小米之家逛後感

上面是大陸普通學生非主流,再看看偶像類的。

小米之家逛後感

這應該是社會發展的階段性趨勢吧,畢竟如今的物資量、信息量都過於豐富了,甚至有些氾濫。日韓臺歐美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都經過這樣的質樸主義傾向。

本人也是這種簡約主義的倡導和踐行者,從家居到辦公室到車飾到服飾,簡單可以讓人專注。

所以,雖然我前面多次提到小米之家的風格問題,其實不能簡單的說是山寨或者模仿,畢竟這是順應潮流和趨勢的,小米之家是這種潮流趨勢的顯性化、本地化,國情化。

而小米系的產品鏈,絕大多數都是合格的,拿它們中的任何一件去融入到我的生活中我都不會排斥,消費的第一層面是功能性,然後才是品質耐久度、附加值、美譽度等。任何階段消費者都是用腳去投票。

從消費者的圍度去著眼,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消費能力和喜好。況且簡約本身就包含了節儉。不保守的估計,小米系的每款產品的功能性和固有屬性都是合格的。

小米的主營業務小米手機,之所以成功就是很好的契合了國情和行情。

只是目前手機制造門檻較低,撕殺也較激烈。小米要想殺出重圍恐怕還要多練內功。

真正讓我顧忌的是前面我說到的那幾款略粗糙的產品,從品牌營建的角度考慮,小米品牌跟賣包子豆漿油條的早餐店是一樣的,都存在短板效應,一般來說,大部分人都會因為某家的油條口味一般而轉向另一家,這是市場的規律。

Anyway,雷總你依然是我們的偶像!

小米之家逛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