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一個小國的自我掙扎

今天聊聊緬甸

當地時間二十三日晚間,緬甸北部城鎮木姐發生武裝衝突,由於加油站受到襲擊,炮火波及中國邊境城市姐告,中國方面暫無人員傷亡信息。得知這一消息的我一方面希望邊境同胞注意安全和祈禱平安,另一方面也注意到這個西南鄰居。由於我被國家保護的很好,在和平時期出生和成長的我,對當今世界的戰爭衝突也僅僅侷限於遠在歐亞大陸那一端的中東地區,在這次緬甸北部的武裝衝突中也讓我瞭解到了這個國家和其所經歷的一系列紛爭。

殖民時期和獨立後時期(1885-1962)

緬甸:一個小國的自我掙扎

第一次英緬戰爭期間英國打印的仰光大金寺

早在元朝時期,緬甸歸在我國雲南行中書省行政範圍下,在西方對外殖民的潮流中經歷了三次英緬戰爭,被迫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精彩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緬甸通過先被日本佔領,並在二戰末期進行反日本法西斯等一系列神奇操作獲得了獨立的機會,在緬甸國父昂山(昂山素季的父親)遇刺後不久,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妙啊)

緬甸:一個小國的自我掙扎

這時候很多人的慣性思維就是"既然獨立了,就應該是和平發展了吧。"其實,我要糾正各位的普遍思想,在世界歷史發展中,正因為存在西方的殖民擴張和兩次世界大戰,讓很多原來並不互通的文化,經濟,國別發生了複雜的碰撞。而無論大國小國,在戰勝了外來侵略贏取民族獨立後,往往遺留下許多社會矛盾歷史難題,在這其中,矛盾雙方大多采用兩種方式,要麼兩方坐下來談一談,談妥了改革,談不妥分家,和平分手;要麼雙方撕破臉,採用武裝對抗,誰贏了聽誰的,而緬甸多方看來是沒有談妥,那就打吧。

1948年,緬共打響第一槍,緬甸也就進入了內戰。這期間,大規模衝突也有,小打小鬧的磕磕絆絆也有,在這期間中國和緬甸也簽署了《中緬邊境條約》。終於,到1962年,變天了。

軍政府時期(1962-2010)

亂世有好也有壞,壞是大壞,好是小好,好了誰呢?這個叫奈溫(又稱尼溫)的將軍,在1962年3月2日,奈溫將軍發動政變,廢除憲法,宣佈緬甸國防軍接管中央政權,並且倒向蘇聯,實行緬甸式社會主義,對內更是大肆鎮壓不同政見之群體,在這期間,軍政府快速轉變為獨裁統治。


緬甸:一個小國的自我掙扎

當然我們不評論他國內政,但是…這位將軍的治國才能真是不敢恭維,在軍事獨裁期間仍有紛爭出現,出現大規模排華事件,並且由於官員的腐敗,賄賂現象的普遍存在,毒品的泛濫,在80年代後期已經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這時候軍政府才覺得這個爛攤子已經管不了了,而且受教育民眾群體也逐漸增加,與其等著被推翻,不如自己自上而下進行改革,留個好下場(妙啊),其實這個時候在任的丹瑞代表新緬甸軍政府,已經開始和平演變了,而已經在政治被邊緣化的奈溫還想再通過一次軍事政變保護自己家族的最後利益,可惜失敗了,於是奈溫一家被軟禁在家中,外孫和女婿也被處死,直到去世也沒有媒體報道。而在進入新世紀後,軍政府即宣佈將在10年通過選舉組建新政府。

緬甸聯邦共和國(2010-今)

在10年選舉後,緬甸進入了和平政權輪替時期,而初上任的政黨"聯邦鞏固和發展政黨"前身就是緬甸軍政府統治時期的最高權力機關——緬甸國家和與發展委員會,當然這次選舉也是被人詬病的一次,外界普遍猜測存在舞弊行為。在5年後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獲得執政權,與軍方成立政府,給緬甸長達半世紀的獨裁統治畫上了句號,轉型成為新的民主國家。

但這個國家似乎仍未脫離戰亂,眾多自治區仍握有武裝力量,與政府軍呈對峙態勢,偶有摩擦。其實鬧到這份上,什麼政治主張的矛盾也會尋求和解,但是民族和宗教矛盾逐漸成為這個國家的矛盾主體,這就是一個新的問題,希望緬甸國內自己解決,大家也可以關注以下佤邦這個地方,很有趣。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從壓迫中,從炮火中走出來的國家,這個國家可恨,因為他上世紀的排華運動讓作為中國人的我們難以接受難以原諒……這個國家可怕,因為他是坐在毒品上的國家,鴉片生產僅次於阿富汗,佔到世界產量的20%……這個國家也很可憐,至今這片土地仍飽受摧殘,各地武裝勢力因為不同的利益需求而戰,大量民眾流離失所……但我們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希望他可以變得更好,變得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