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這是《三字經》在談到古人勤學讀書時,用蘇洵的事蹟作為典故教育後人。

蘇老泉者,就是一代文豪蘇軾的父親蘇洵,北宋文學家,擅文論,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蘇門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裡佔得三席,冠絕古今。

當然,在三蘇之中,大多數人最熟悉的大概是蘇軾,北宋文壇領袖,扛起宋詞半壁江山,開豪放詞派,留下名作無數。其弟蘇轍,亦是響噹噹的人物,官拜副宰相,留名青史。

與兒子蘇軾、蘇轍的少年成名不同,蘇洵年少時縱遊天下,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讀書,在三十七歲時卻又經歷科舉失敗。此後他調整了治學方向,放棄科舉考試,閉門苦讀十數年,終於大器晚成,不僅創作了《六國論》等流傳後世的經典政論文,實現了躋身仕途的夢想,還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一門三文豪”的千古佳話。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一言喚醒雄心志

宋仁宗至和二年,益州府,市委書記張方平正在翻閱一個人的簡歷。

姓名:蘇洵

性別:男

戶籍:眉山

文憑:無

職稱:無

社會關係:祖上三代皆在家務農,無功名

……

張方平是去年被派到成都擔任市委書記的,剛一上任,就下發了紅頭文件:

尋找民間賢能人士,共建大宋特色文化社會。

不久,就有人給他彙報:眉山修文鄉有個叫蘇洵的老頭,是個人才。

然而,當看到蘇洵的簡歷,張方平拍了桌子:“真是扯淡,一個一無文憑,二無背景,二無工作的‘三無人員’居然當作人才給本書記塞來?”

“書記,蘇洵呈遞上來給您幾篇文章,是否先看看再下結論?”下屬被罵後,直抹額頭滲出的細汗,趕緊抱著一摞資料放在辦公桌上,只見幾篇裝訂好的文章封皮上赫然寫著《幾策》、《衡論》、《權書》、《洪範論》。

“嘿,球文憑沒得,還不知天高地厚地寫文章,且還取了個這麼大的文標,真正是個瓜娃子!”張方平笑著戴上了老花鏡,罵了句川話,不由翻起了桌上的文章來。

沒想到越看,眉頭鎖得越緊,一轉眼已經過了三個時辰。

“這回秋了,只怕是工作要遭除脫了喲!”,下屬的額頭又開始冒汗了,不過這回冒的是冷汗。

“啪”的一聲,資料集子被合上了。

“左丘明《國語》,司馬遷善敘事,賈誼之明王道,蘇洵的文章,竟然兼具這三位大家的風格!蜀地真是藏龍臥虎,快把這個蘇洵給我請到府上來!”張書記滿心歡喜,笑嘻了地說。

蘇洵就這樣來成都了,這是一位看起來比較沉靜的大叔,衣著樸素,相貌平平。

可是,這麼個布衣的大叔,在跟張方平的談話中,不卑不亢,泰然若定,更重要的事,他的“博學恰聞”深深折服了為官已經二十年的市委書記。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從此,張府給蘇洵特設一專座,兩人時常一起擺龍門陣,縱論古今治亂,品評一時人物,好不快活。

“蘇老弟,前段時間我向朝廷推薦你來成都教育局任職,沒想到朝廷遲遲沒有批覆。這樣吧,我給你寫封推薦信,你去見見我的兄弟夥雷簡夫,他也是個愛才之人,一定會給你紮起的!”

於是,蘇洵又來到了雅州,拜訪了雅安市委書記雷簡夫。

在看完蘇洵的文章之後,雷書記有好一陣子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你老兄豈只是西南地區的俊傑,依本書記看,你該是天下的奇才啊!”(豈惟西南之秀,乃天下之奇才耳)

雷書記好不容易憋出來的一句話差點把天花板都掀翻了。

“老兄,以你的才能,跑到成都教育局搞啥子嘛,那廟門太小了,裝不下你老兄這大神,你曉得不?”雷書記喝了一口茶,聲音又激動了起來。

“用之則為帝王師,不用則幽谷一叟耳。區區成都學官怎麼能盡展你的才華!”

說完,雷書記就展開紙筆,當即給當朝宰相韓琦、文壇領袖歐陽修寫推薦信。

47歲的蘇洵回到家中,開始收拾東西。

“老爸,老爸,我們去哪兒呀?”身後兩位英俊的兒子跟在身後問道。

“跟老漢一起去京師,博得功名,攫取天子之爵祿!”

原本已過“不惑”之年,奔“知天命”的蘇洵,突然感到,心中那一團已經熄滅了30年的火焰與雄壯志,突然間又燃燒了起來。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三蘇文名動京師

宋仁宗嘉佑二年,皇帝親自主考的殿試成績放榜了。

“報——蘇軾、蘇轍兄弟同科進士及第,喜報啊老爺!”

蘇洵人生中的最得意與榮光的時刻,終於到來。

自嘉佑元年進京以來,短短的一年時間,老蘇、大蘇、小蘇的文章刷爆了京城,引得公卿士大夫紛紛追捧,粉絲遍地,三蘇父子已經名動京師。

當時的大V對蘇洵文章是這樣評價的:

賈誼不能過也。(大宋國務院總理韓琦)

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大宋作家協會會長歐陽修)

如大雲之出於山,忽布無方,倏散無餘,如大川之滔滔,東至於海源。(成都市委書記張方平)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一時之間,蘇洵身為國務院總理韓琦座上客,出入達官貴人宴會之間,王公大人們爭相求見,而他此時,仍是一介布衣。

“老爺,聽聞殿試后皇帝說,欽點蘇軾、蘇轍中榜,是為子孫得兩宰相之才,大喜啊!”

“哈哈哈……”蘇洵仰天大笑道: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回想自己數十年如一日寒窗苦讀,屢考屢敗,無一功名,沒想到一個“布衣”學渣卻教出了兩個“宰相”學霸。

看到兩兒少年得志,想到自己即將大器晚成,蘇洵躊躇滿志。

看來,漫漫歷史長河,也終將留下我“蘇洵”之名吧!

“報——不好了老爺……家裡傳來消息,老夫人她……病逝了……”

“你說什麼?”蘇洵的聲音突然撕裂,眼中簌簌落下淚來。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浪子回頭重拾書

父子三人離家雖然僅僅一年,由於沒有成年男子看管,家中已是“屋廬倒壞”、“籬落破漏”,一篇破敗之景。而且,少了一個人,一個蘇洵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與子相好,相期百年。不知中道,棄我而去。嗟予老矣,四海一身。自子之逝,內失良朋。”

說好一起到白頭,你卻為何忍心半途離我而去?

一念到此,蘇洵就肝腸寸斷,五臟俱焚。

“親愛的,我這輩子就住在這老房子裡,與你的魂魄相守。等著我吧,我已是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沒多久就與你相見了。”(我歸舊廬,無不改移;魂兮未泯,不日來歸。)

49歲的蘇洵,在這一刻是這麼的孤獨,哭的像個孩子。

而記憶突然展開,像鐵軌一樣長……

她是18歲嫁給他的,那時候,他19歲。

剛剛嫁到蘇家的程夫人還沒來得及從婚禮的喜悅回過神來,正是羞顏未開、情竇初開的時候,原本懷著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滿滿憧憬,卻突然發現:

我竟然嫁給了一個不回家的男人。

新婚的蘇洵,生活狀態是這樣的:

少年喜奇蹟,落拓鞍馬間。

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

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

蘇洵自上一年“高考落榜”之後,就拋下了課本,整日與一群社會青年、狐朋好友相約在一起,鮮衣怒馬、裘馬輕狂,大唱著“讓我們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

是的,19歲的蘇洵,遊蕩不學、放浪形骸,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浪子。

更何況,程、蘇兩家差距很大。

“程氏富而蘇氏極貧”——程夫人的祖父是地方檢察官(錄事參軍),父親是最高法院副院長(大理寺丞),而蘇家“三世皆不顯”。

然而,由鉅富程家嫁到貧寒蘇家的程夫人,卻“孝恭勤儉”,毫無傲慢或不滿之狀,贏得蘇氏族人交口稱讚。

曾經有人悄悄對程夫人說:“夫人啊,你孃家完全不缺錢,就憑父母對你的喜愛,只要你說一聲,求他們資助一下,肯定不會不答應的啊。你說你為什麼非要整天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卻一句話都不說呢?”

“當然。我只要給父親說一聲,估計孃家立馬就銀錢來了,這也不是不可以。”程夫人微微一笑,突然正色道。“可萬一這事兒傳出去,讓大家笑話我老公蘇洵,說他靠老丈人資助才能養活老婆,豈不是太丟他的臉了啊!”

嫁給一個沒錢的男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嫁個一個儘管知道自己沒錢卻還沒有上進心的男人。

程夫人憂心忡忡,整日“耿耿不樂”,但卻仍然一言不發。因為,為蘇洵前途憂慮的,還有七大姑八大姨們。

“怎麼不高考了呢?”

“為什麼整天在外瞎晃呢?”

“啥時候要孩子啊?奶粉錢攢夠了嗎?”

面對親朋好友們的七嘴八舌,蘇洵依舊我行我素、不務正業。

蘇洵前頭還有兩個哥哥,蘇淡和蘇渙,都曾經高中進士,尤其是二哥蘇渙中榜之日,“鄉人嗟嘆,觀者塞途”,眉山的年輕人都不再整天泡茶館打麻將,而是沉迷於學習不可自拔,“及之後,眉山之學者多至千餘人,蓋自蘇渙始”。

讓人想不到的是,最放心的那個人,竟然是蘇洵他爹,蘇序。

孩子不愛學習整天在外面瞎玩兒,你這個做爹的怎麼不管管?

蘇序的反應竟然是:“縱而不問”、“笑而不答”,最多就是淡淡地回一句“非爾所知也”,堪稱史上最淡定老爹。

我靠,蘇洵還是不是你親生兒子?看著他這樣長期“晃”下去,也不管管?親戚朋友們直搖頭。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然而,奇蹟最終還是發生了。

蘇洵所有的轉變,從第一個兒子降生開始。

1030年,程夫人為蘇洵生下一子,名為景先。

過了兩年,隨著兒子慢慢長大,母親又突然病逝,原本不寬裕的家庭陷入困窘,也正是那一年,25歲的蘇洵幡然醒悟,開始發奮讀書:洵少年不學,生二十五歲始知讀書,從士君子游。

和中唐韋應物“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如出一轍,此時的蘇洵浪子回頭,可不一樣的是,韋應物重詩,而蘇洵則重文。

蘇洵對程夫人說:“我覺得,自己從現在重新開始讀書,還行。可是家裡負擔這麼重,沒人來經營,這太浪費時間了。夫人,請問你怎麼看?”

“我早想說你了,但我一直沒說。如果你是因為我的原因而讀書,那就算了。讀書是你自己的事,你如果不想讀,我永遠一句話也不會說。”

程夫人心潮起伏,為這一天,她已經等了整整八年。

“今天你既然這樣說了,那我告訴你,家裡的事你就甭管了,全由我來照應,你就安安生生地讀書吧。”

你負責好好學習,我負責賺錢養家。

程夫人拿出孃家帶來的珠寶首飾,全部賣掉,來經營家業,沒過幾年,蘇家就脫貧致富奔小康。

從這一天開始,蘇洵拉黑了從前的狐朋狗友,一心只讀聖賢書。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發憤立榜育兩兒

然而,命運依然給了蘇洵兩記重拳。

兩年後,第二次考進士,不中;此時,蘇洵已二十七歲,蘇軾出生。

又過了八年,1039年,應試製科,不中,幼子蘇轍出生。

從18歲到37歲,幾乎整整二十年間,蘇洵參加高考三次,都落榜了。

屢試屢敗的蘇洵終於接受了自己的“考渣”體質,決定不再把時間浪費在考試上。他翻出自己二十年間寫的作文,都是為了應付科舉考試的聲律、記問之學而趕鴨子上架寫出來的。這時候才驀然發覺,應試作文膚淺可笑、結構散亂,自己看著都臉紅。

於是,他一把火把這數百篇應試文章,統統燒掉了。

“人固有才智奇絕,而不能為章句、名數、聲律之學者,又有不幸而不為者。苟一以進士、制策,是使奇才絕智有時而窮也。”

我已經花了20年時間應付科舉,不能再用剩下的浪費在考試上了。我要自由地讀書,自由地寫作,做一個真正的學者,一個真正的思想家和文章家。

就這樣,“絕意於功名,而自託於學術”的蘇洵潛心研讀先賢經典,考證古今政治成敗,從先賢的經歷中汲取思想精華。一開始他只讀不寫,一直到各種思想層層累積,各種情感在胸中激盪。

五六年後,他終於能夠在下筆時思接古今,縱橫馳騁;終於能夠在針砭時弊時心遊萬仞,暢快淋漓。直到此時,他被考試所累的天賦和才華才迸發地淋漓盡致。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夫人,拿筆來。”蘇洵終於憋不住了。

於是,厚積薄發、下筆萬言,一發不可收拾。

好文章不是擠出來的,而是湧出來的!

從這一刻起,他不再是考生蘇洵,而是為自己寫作的蘇洵。

好的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才能迎得來繁華。

“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

很多年之後,人們驚訝地發現,在蘇洵閉關十年苦讀的日子裡,他只做了兩件事:

一是讓自己位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是培養兩個兒子,奠定了日後躋身唐宋八大家的基礎。

是的,一門三父子,就佔據了唐宋八大家的半壁江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蘇洵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的老爸,沒有之一!

蘇洵的育兒經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一是嚴格要求,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蘇洵的指導之下,蘇軾、蘇轍兩兄弟並不拘泥於教材教輔,而是飽讀了經、史、百家之書。

這段時光給兩兄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回憶。

蘇轍的回憶是帶著愉悅和歡快的:

“惟我與兄,出處皆同。幼學無師,先君是從。遊戲圖書,寤寐其中。”(《再祭亡兄端明文》)

而蘇軾的回憶,卻帶著一絲緊張和忐忑:

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鉤魚。

大意是說:

夢迴童年,嘻戲玩耍好不開心。玩著玩著才猛然想起按照學習計劃,今天應該把整部《春秋》讀完,結果只顧著刷抖音才讀到恆公、莊公的部分,老爸蘇洵馬上就要來突擊檢查。嚇得我提心吊膽,坐立不安,夜半驚醒,仍然覺得自己像一條上了鉤的魚。

關鍵是這首詩是蘇軾六十多歲貶謫海南寫的啊。

這把年紀了,還夢見老爸蘇洵督促讀書的時光,童年的勤學苦讀到底給蘇軾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陰影”哇!

難怪人家蘇軾保持了終身學習的習慣,貶謫黃州的時候還不忘每天做功課,甚至抄《漢書》(八十萬字)達三遍,這可是當年老爹蘇洵佈置的作業啊。

你只看到了蘇軾蘇轍驚人的天賦,卻不知道老爸蘇洵培養的終身學習習慣。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二是交流討論,鍛鍊孩子獨立的思考能力。

蘇洵從來不相信世界上只有一種標準答案,每天讀完書,都要與孩子們共同探討古今的成敗得失,各種思維的火花在一起激烈的碰撞,其樂融融。

在兩個孩子還不滿十歲的時候,蘇洵就開始佈置課題作業,讓孩子點評先賢經典,蘇軾做出了《春秋論》,蘇轍做出了《孟子解》、《論語略解》。

這在今天看來,相當於讓小學生獨立思考,寫大學論文,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素質教育啊。

蘇洵曾給蘇軾佈置過一篇人物點評命題作文——《夏侯太初論》。

蘇軾竟然寫出了這樣的句子: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峰蠆。

意思是說,一個勇敢的人,有勇氣摔碎價值連城的美玉,卻可能被瓦盆的破裂聲嚇一大跳;能敢於和猛虎搏擊,去可能被小蜜蜂蟄一下就慘然失色。

這句話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說明人們可能經得過大風大浪,卻可能在小陰溝裡翻船。

這時候的蘇軾,僅僅十來歲啊!

你只看到了蘇軾蘇轍過人的見識,卻不知道老爸蘇洵鍛鍊的獨立的思考能力。

三是品德教育,塑造孩子正確的三觀價值。

關於讀書、作文的目的,蘇洵是這樣教導兩個兒子的:

“士生於世,治氣養心,無惡於身。推以施之人,不為苟生也;不幸不用,猶當以其所知,著之翰墨,使人有聞焉。”

孩子們,讀書首先是為了治國安民,同時也是為了修身養心。即使不為當世所用,也要著書立說,傳之後世,方可無愧於此生。

後來,蘇軾、蘇轍兩兄弟都做到了:

居廟堂之高,則認真工作,抱國安民;

處江湖之遠,則著書立說,傳之後世!

你只看到了蘇軾蘇轍超人的膽魄,卻不知道老爸蘇洵塑造的正能量三觀。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自把新詩百遍開

時間推進到宋仁宗嘉佑三年,這是程夫人去世後的第二年,蘇洵賦閒在家。

“報——老爺,聽雷書記說,朝廷不日即有召命,將召老爺入京試策論於舍人院,定有重用,大喜啊老爺!”

考慮到蘇洵還沒有學歷,朝廷專門為蘇洵舉辦了一場自主招生考試。

僕人喜氣洋洋,沉寂一年的蘇家,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不去,誰愛去誰去,反正我不去。”蘇洵竟然拍起了桌子,咆哮道。

自前年進京以來,王公大人一邊把我吹得上了天,一邊卻依舊不肯用我。

現在我都五十歲了,還讓我奔赴萬里去參加什麼考試,豈不讓天下人笑話嗎?

我的論文發得都可以評教授了,你們還讓我考本科!

“自以閒居田野之中,魚稻蔬筍之資,足以養生自樂,俯仰世俗之間,竊觀當世之太平。其文章議論,亦可以自足於一世。”

爺不陪你們玩兒了!

“我本來是田間的一個匹夫老兒,以陛下的聖賢之資,手下又有公卿士大夫這麼多賢能人士,有沒有我蘇洵,又有什麼重要的呢?”在給宋仁宗的回信裡,蘇洵滿腹牢騷。

寫著寫著,突然又收不住了,畢竟自己是個有志於天下的人,於是洋洋灑灑,給皇帝提了十條建議:強化激勵機制、取消父死子繼官僚制度、嚴格官員KPI考核制度……

你可以決定我的功名,卻無法左右我的一顆拳拳報國之心!

最終,蘇洵沒有參加考試,朝廷還是給了他一個官職:

秘書省試教書郎。

其實就是國家圖書館管理員,注意了,還有一個“試”,意思是這個九品管理員,還是試用期,助理級的。

這就讓蘇洵很不爽了,都說冗官冗吏是當今朝廷的弊病,但也不至於就單單多餘我一個人吧,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就給我九品芝麻官打發我?

嘉佑六年,文化寺(文化部)要修撰一部《禮書》,才讓蘇洵做了霸州文安縣辦公室專責(主簿),成為編委會主要人員。

這次官職終於有了提升,不過很尷尬,從九品僅僅提到了八品。

四年之後宋英宗治平二年,《禮書》百卷順利修撰完成,皇帝很滿意,給蘇洵發了一筆獎金。

57歲的蘇洵很高興,在參加國務院總理韓琦的宴會上,開懷暢飲,並賦詩一首: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髮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東閣,閒伴諸儒老曲臺。

佳節久從愁裡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衝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九日和韓魏公》

最愁苦的日子應該過去了吧,接下來,為了報國安民,實現胸中抱負,再接再厲吧!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寶刀不老,壯心不已。

哈哈哈哈……蘇洵仰天大笑。

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年之後,蘇洵卒於京師,終年58歲。

天下震動,“自天子、輔臣至閭巷之士兵,皆聞而哀之”。

宋英宗詔賜銀絹,韓琦贈銀三百兩,歐陽修贈銀二百兩。

“謝謝領導,你們的心意,我都領了”。

“但我覺得父親現在最需要的,是朝廷應該給予他的尊重和肯定。”

蘇軾椎心泣血,淚流滿面,因為他想起父親這坎坷的一生:

前半生困於考場,二十年三次考試落榜;

後半生困於職場,年五十才做九品小官。

“爸爸,你這輩子太不容易了。”蘇軾泣不成聲。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願努力,人生最壞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勵志傳奇君締造

宋治平三年(1066年)六月初九,朝廷終於追封蘇洵光祿寺丞,正六品官職。

熙寧十年(107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神宗祭祀天地,大赦天下,蘇洵累贈都官員外郎。

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以子蘇轍遷尚書右丞(六執政之一,位同副相),贈蘇洵太子太師。

這重要嗎?

這不重要!

“年二十七,始發憤;年五十,方九品。”

那又如何呢?

不如何!

莫道歲月晚,奮起正當時。

蓋棺論定,蘇洵一生終於完成逆襲,為自己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為人子,不忘父志,不負父願,二七始讀書,成大家光耀門楣;

為人父,悉心教育,言傳身教,集百家所長,創蘇家文學神話;

為人臣,真知灼見,言之有物,論家國時弊,以策論輔佐朝政。

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師從名門,沒有考取文憑學歷,但他卻中年奮發,自學成才,其文上能夠和先秦孟子、漢代劉向、賈誼的文章相抗衡;下可以和唐宋第一流的散文家韓愈、歐陽修分庭抗禮。有《六國論》、《權書》、《衡論》、《幾策》等名作流傳於世。更讓世人稱道的是,蘇洵教子有方,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老爸,一手打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蘇氏豪門。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蘇洵,宋代文學史、思想史、教育史,乃至歷史,會是多麼黯然失色。

謂公為壽,不登六十;謂公為夭,百世不亡!

蘇洵的一生正印證了那一句話:

只要願意努力,人生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