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移默化,手機在不知不覺摧毀我們的學生,該醒醒了

有人說“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這不是慫人聽聞。


潛移默化,手機在不知不覺摧毀我們的學生,該醒醒了

手機帶來的危害令人震驚


2020年1月西安,一中高中學生晚自習翫手機,被值班老師沒收,他往返辦公室3次要手機,因老師不在,情急之下把另外一位老師殺死。

2019年8月北京,少年和爸爸玩手機遊戲發生衝突,少年跳樓身亡。

2019年8月江蘇,男生玩手機被爸爸罵,凌晨4點,男生從9樓一躍而下身亡。

2019年1月江蘇,高三學生上課玩手機被老師批評,回家後從五樓墜亡。

2017年撫州,高三一學生雷某課間玩手機被收走,班主任要求通知家長,雷某不滿,持刀殺害班主任。

2009年2月天津, 15歲少年一整天都在電腦邊玩遊戲,被母親抱怨,遂用鐵棍猛敲母親頭部,致母親死亡。

。。。。。。

網上有句話:“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細思極恐。


潛移默化,手機在不知不覺摧毀我們的學生,該醒醒了

兒童扎堆玩手機引擔憂

目前,少數家長已經開始重視手機的危害,開始給孩子購買電話手錶。這種自帶來電防火牆可防止騷擾電話的手錶,方便家長打電話瞭解孩子的行蹤和定位。



然而關於手機的危害,多數家長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來看手機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幾多:

  • 影響智力發育
  • 影響健康成長
  • 導致視力減退
  • 影響學生學習
  • 引發焦慮和社會問題

下面我們來看看,被人們愛不釋手的手機,是怎樣不知不覺摧毀孩子們的身體健康的。

1、 影響智力發育

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近期,英國《每日郵報》撰文,兒童用手機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等健康問題。

澳大利亞流行病學家艾布·拉姆森教授一項研究表明,愛發短信的青少年,思考問題難以深入,凡事急於求結果,性格比同齡人更衝動。而且小學生自主神經調節能力不強,看手機裡的消極畫面易引發負面情緒,如焦慮、不安等。


潛移默化,手機在不知不覺摧毀我們的學生,該醒醒了

電磁煙霧對兒童大腦產生影響


2、影響健康成長

從事輻射微波研究的權威專家、毒理學博士生導師金錫鵬教授呼籲, 12歲以下兒童應當禁止使用手機。一直做電磁場對人體健康影響研究的留美研究員,堅決反對兒童使用手機,他說長久用手機可能會致癌。腫瘤的潛伏期可長達15年,不用手機對預防腫瘤有益。

學生頻繁玩手機,易導致哮喘等多種疾病。另外,學生常玩手機,活動量減少,易造成身體發育遲緩,運動功能受阻,導致個子矮小。小學生低頭玩遊戲,頸椎受到的傷害最大,易使得脊椎變形。

瀏覽不良網頁、行騙短信、涉黃涉賭等信息,無社會經驗且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容易上當受騙,從而陷入不良信息泥沼無法自拔,影響學生健康成長。

3、導致視力減退

調查得出:兒童持續使用平板1-2小時以上,三個月視力就可以從1.0下降到0.5左右。

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hone,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視狀態;

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ad,視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視狀態;

孩子連續看20分鐘液晶電視,視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視狀態。

電子產品是近視人群增多、呈現低齡化的主要內因。

4、影響學生學習

手機學生黨,課堂多有玩手機習慣。學生自控能力差,嚴重影響了課堂紀律及聽課質量。有的學生晚上長時間玩手機,白天睏乏,影響學習效率。

有的學生不想動腦筋,手機搜答案,喪失了學習與思考的主動性,記憶力減退,依賴思想成型。

常在手機上傳信息,只追求速度,而忽略準確性,極大影響學生的思考方式,極大限制了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


潛移默化,手機在不知不覺摧毀我們的學生,該醒醒了

手機平板假期不離手,學生開學前扎堆配鏡


5、引發焦慮和社會問題

長期沉迷手機上網,屏蔽了周圍的生活和親人,易誘發青春期自閉症、孤獨症等心理疾病。過度依賴網絡症,導致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

孩子們不願對與父母對話,導致家長管理失控,親子間產生隔閡。網絡成癮者還會出現偷竊、傷人等過激行為。

我們不否認智能手機功能強大,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相對於學生,還是弊大於利。

只是手機在青少年手中已氾濫成災,我國有88%的家長給孩子買了手機,理由是聯繫孩子方便,利於孩子學習查資料。

然而調查顯示,手機上網、玩遊戲是多數學生的首選。還有家長認為自家孩子懂事,可是一旦孩子游戲成癮,就沒有你認為的懂事,你想不到的事也就發生了。

所以,請不要質疑玩手機會上癮,而一旦上癮,孩子就像注射了毒品,戒不掉。強行阻止極易引發親子矛盾,離手後又念念不忘,要命啊。

家長們,不要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成年人有時都不能控制自己刷手機,憑什麼相信孩子,這是一場風險很高的賭博,家長贏的幾率太小。


潛移默化,手機在不知不覺摧毀我們的學生,該醒醒了

學校命令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


現在許多學校已明令禁止,不準孩子帶手機入校。

2019年8月山西,規定不允許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一經發現立即摔壞或拋入水桶。

2019年10月安徽,中學校園公開砸學生手機,有手機被砸到冒煙。

2019年11月西安,一封閉式補習學校嚴禁學生帶手機入校,違者罰款1000元。

為杜絕學生帶手機入校園,校門口都會對學生嚴格搜查,比機場安檢都嚴,平時還會對教室宿舍進行檢查。飯後校園裡不見低頭玩手機的學生,只見有的在校內打乒乓球、羽毛球,有的匆匆走進教室繼續學習。

放寒假了,孩子有更多時間和理由玩手機,若不加以控制,學校和老師之前做的工作都將功虧一簣。因為即便學校再嚴令禁止,怎奈身在曹營心在漢。。。

寒假期間,想要孩子有效學習,有效作業,有效修養,該是家長出手的時候了。


假期孩子成手機控,不愛學習怎麼辦?除了擔心,家長更需要行動:

1、家長要以身作則

你一天手機不離手,憑什麼說服孩子不玩手機。

所以家長首先要從自身做起,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起好模範帶頭作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說服效果。

2、和孩子約定規則

強制限令孩子玩手機,容易引發衝突,效果不好, 而爭取孩子意見,約定看得見夠得著的規定,更容易見效。比如,把要求做成書面文,貼在顯眼處,告訴孩子互相監督,犯錯就要接受懲罰。


潛移默化,手機在不知不覺摧毀我們的學生,該醒醒了

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家長行動在前說服在後


3、制定清晰的準則

比如每天上午、下午、或晚上制訂好孩子學習作業時間,期間不準碰手機和網絡。

4、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不看手機和電視,陪伴一起讀書看報,每天規定2小時及以上不準動手機。循序漸進減少孩子玩手機時間,慢慢戒掉手機癮。

若家長上班不能陪讀在側,建議把孩子送到課外輔導班,既為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控制孩子玩手機。


潛移默化,手機在不知不覺摧毀我們的學生,該醒醒了

快樂的一家人雪地運動


5、陪伴孩子多運動,多互動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研究調查發現,經常參加有指導的團隊運動,有助於降低孩子抽菸、喝酒、網癮等不健康行為的風險,能促進孩子身心健康。

因此家長就可以做孩子的教練,每天陪孩子去運動,從而培養孩子的健康行為和包容意識。比如跑步、滑冰、游泳等等,時間保證1小時以上,約定這個時間段,家長孩子都不準看手機。


6、轉移孩子的專注點和興趣點

做家長可以試著的以朋友的角度,將孩子的興趣點從手機引發到其他有益的活動中。

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閱讀,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演講、畫畫、彈琴的課程,有時間帶孩子外出旅遊,放鬆身心,等等。時間久了,孩子自會漸漸轉移興趣愛好,從而遠離手機。


潛移默化,手機在不知不覺摧毀我們的學生,該醒醒了

可愛的學生在圖書館的書桌上寫字


綜上:父母是一對一的教育,是對孩子最為了解和關愛的人,多鼓勵,多觀察,並給予有利的引導,培養孩子良好情緒,是每個做父母要學的情感教育必修課。

保護視力,培養孩子身心健康,培養自制力,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完成。

趕快行動起來吧,放下手機,多留些時間給春天和未來。


你還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 ,感謝點贊、留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