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劃分為2區3市2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中國皮衣之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3市2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中國皮衣之都”之稱


地名如人名,

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淵源與意義。

地名,

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

歷史緩緩向前,

流傳中,許多地名已非原意。


浙江省劃分為2區3市2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中國皮衣之都”之稱


南湖區

地名來歷 2005年5月17日,嘉興市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因南湖而得名。


浙江省劃分為2區3市2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中國皮衣之都”之稱


秀洲區

地名來歷 1999年6月,郊區更名時將古秀州的“州”字上加了三點水,稱為秀洲區。

而之所以古稱“秀州”,是以秀水為名。秀水又名繡水。相傳天晴時常現五色,秀麗異常,故名。


浙江省劃分為2區3市2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中國皮衣之都”之稱


嘉善縣

地名來歷 明宣德四年(1429年)三月,巡撫、大理寺卿胡概巡視江南後,以地廣賦繁奏請劃增縣,翌年三月二十八日敕分嘉興縣東北境之遷善、永安、奉賢三個完整鄉和胥山、思賢、麟瑞三鄉之部分置嘉善縣,定治魏塘,隸嘉興府。“因舊有遷善六鄉俗尚敦龐,少犯憲闢,故曰嘉善”。


浙江省劃分為2區3市2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中國皮衣之都”之稱


海鹽縣

地名來歷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海鹽縣。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


浙江省劃分為2區3市2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中國皮衣之都”之稱


海寧市

地名來歷 南朝陳永定二年(558年);割吳地鹽官、海鹽、前京三縣置海寧郡,始有海寧之名。因其地處濱海,寓祈求海港安寧之義。明朝為海寧府,清朝為海寧州。1986年11月,撤海寧縣,設海寧市(縣級)。


浙江省劃分為2區3市2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中國皮衣之都”之稱


平湖市

地名來歷 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海鹽縣大易、武原、齊景、華亭四鄉,置平湖縣,因其地漢時陷為當湖,“其後土脈墳起,陷者漸平,故名平湖”。1991年6月,撤銷平湖縣,設立平湖市(縣級)。


浙江省劃分為2區3市2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中國皮衣之都”之稱


桐鄉市

地名來歷 清光緒《桐鄉縣誌》記載:“縣市在梧桐鄉,古稱鳳鳴市,昔所梧桐,相傳五代時,曾有鳳凰來集。”1993年5月,撤消桐鄉縣,設立桐鄉市(縣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