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劃分為3區的新2線城市,享有“百島之市”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區的新2線城市,享有“百島之市”之稱


地名如人名,

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淵源與意義。

地名,

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

歷史緩緩向前,

流傳中,許多地名已非原意。


廣東省劃分為3區的新2線城市,享有“百島之市”之稱


香洲區

來歷名稱 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設香山寨,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設立香山縣。民國十四年(1925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香山縣易名為中山縣。1953年從中山、寶安劃出部分地區設立珠海縣。1984年將原珠海縣大部分地區設立為香洲區。
20世紀初,清政府頒行“新政”,鼓勵華僑實業界回國投資。新寧(今台山)僑商伍於政從美國回到香港,攜巨資想在祖國興辦實業。恰巧認識了在香港某華僑家裡做家庭教師的秀才王詵(字灼三,石岐北區黃沙港人),兩人經商議,選定在澳門附近的部分工商權利。於是繪具圖說、章程、合約等給廣東省勸業道核辦,並轉呈督署和北京工商部註冊存案。勸業道在通到批准,並飭令按建埠計劃付之實施。這時,王、伍二人聯合一些歸國華僑,組成一個開埠公司,他倆被推舉為商埠主辦人。在擬定新埠的名字時,前山同知莊允懿以該地介乎香山場和九洲洋之間,各取一字,定名“香洲商埠”,香洲之名由此而來。


廣東省劃分為3區的新2線城市,享有“百島之市”之稱


斗門區

來歷名稱 1965年析中山縣斗門大公社,新會縣橫粉鄉、大沙鄉,置斗門縣。因縣治原名斗門鎮,斗門鎮東北枕黃楊山,西南面向新會梅閣海,地形如鬥狀,故名斗門。


廣東省劃分為3區的新2線城市,享有“百島之市”之稱


金灣區

來歷名稱 2001年析香洲區與原斗門縣設金灣區。以境內金海灘與海泉灣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