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經典《人鼠之間》:喜劇敘述中的悲劇,彰顯文學藝術之美

《人鼠之間》這個書名來自一首詩:無論人鼠,再精心的安排,都常常要出意外。除了傷心痛苦一無所有,盼望的快樂不再!

書名給人的感覺是由然而生一種悲憫的色彩,帶幾分戲謔,有絲絲縷縷的惆悵。這本書一躍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之前,曾被當局列為禁書,因為它“含有種族歧視內容”,它的命運可謂是大起大落,恰如書中兩個主角的命運。現今,它被歐美國家列為“人生必讀書”,號稱:當你成為大人的一瞬間,也就讀懂了《人鼠之間》。

書中講述的是:一對好朋友喬治和萊尼相依為命,靠著理想掙扎在困苦無奈的現實裡。萊尼身高兩米,力氣大得嚇人,但有一點智障,心智像個孩子。喬治矮小精明,有擔當,常幫“無意犯錯”的萊尼兜底,兩人輾轉在全國各個農場賺取賴以生存的佣金。他們心中有個偉大的夢想,那就是買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播種糧食,養小動物。可就在生活似乎有了一點曙光時,萊尼失手殺死了僱主家的兒媳婦,為了讓他免受僱主的殘殺,喬治不得已親手結束了萊尼的牲命。

一個看似普通的勞苦大眾故事何以被搬上百老匯舞臺,一演就是20多年,至今仍是不可超越的經典?這不單是個夢想易碎,勞苦大眾難以逃出困境的簡單敘述,而是一場以文字藝術之美為主旋律的偉大創作。

接下來,我將從隱喻的寫作手法、獨特的語言描寫、多重寓意的人物構架以及複雜的創作背景,四個方面分層剖解作者極具藝術性的描寫手法,與你一起領略文學的藝術之美。

世紀經典《人鼠之間》:喜劇敘述中的悲劇,彰顯文學藝術之美

一、隱喻的寫作手法,令讀者“以一窺十”,極具張力,毫無閱讀障礙,一氣呵成

全文僅6萬字左右,所有的人物在有限的文字中刻畫得極其精準生動。整本書讀起來令人有酣暢之感,體現了作者超人的語言天賦。

丹·布朗(《達·芬奇密碼》作者)稱《人鼠之間》是:

小說寫作的典範,感染力無與倫比。

作者約翰·斯坦貝克在書裡僅僅刻畫了不到10個人,卻讓讀者有一種看到了“芸芸眾生”的感覺。其原因便是作者巧妙地在每個人物身上都運用了隱喻的刻畫手法,基本上可以說每一個人物就代表一個階層或一個悲慘的人物形象特徵:

①喬治與萊尼:希望和擔當的代表,但仍逃不過現實的殘酷,隱喻著窮人的理想易碎

萊尼每次闖禍,喬治都會幫他收拾殘局,帶著他逃離,輾轉在全國的農場。喬治非常害怕這種流浪的生活,帶著萊尼這麼個累贅也讓他深深感到無奈和苦惱。嘴上總會說著萊尼是個大麻煩之類的話,但卻從來沒想過要拋棄他,反而是一次次想盡辦法保他周全。

喬治心裡裝著一個偉大的夢想,那就是賺夠錢買下一小塊屬於自己的地,跟萊尼一起結束為別人做奴隸的日子。他一次次向萊尼描繪他們的理想家園:

那是一塊十畝的地,有一間小木屋,一架小風車,一所雞塒。有廚房、果園,柵桃樹,桃樹,蘋果樹、堅果,還有一點子醬果。還有兔子……

夢想再美好,最終卻是以他殘忍殺害親密好友的下場告終。

作者用隱喻的手法,描繪一部分懷有夢想的底層人們其真實生活狀態,以及永遠也無法實現夢想的殘酷。縱然有一腔熱血,有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氣慨,終究也逃不過命運的捉弄。看似波瀾不驚的描述充斥著人物的悲憫色彩,像一幅輕描淡寫的素描,廖廖數筆卻畫盡了人間悲涼

世紀經典《人鼠之間》:喜劇敘述中的悲劇,彰顯文學藝術之美

②坎迪和狗:隱喻窮苦人們的無力掙扎以及最後的命運走向

工人坎迪有一條跟隨他多年的老狗,全身僵硬還有各種老年病,全身散發著濃烈的腐朽味道。同室的工人強烈要求人道毀滅老狗,年邁的坎迪無力反抗只能默許,同時也從老狗的命運看到自己不久的未來。但是,已進入垂死掙扎的坎迪從喬治和萊尼的描繪中重新燃起了新的生活希望,他乞求喬治讓他加入他們的理想家園。

坎迪把失去老狗的悲痛化為對未來的憧憬,可就在他滿懷希望之時,萊尼和喬治又親手把夢粉碎了。他死命拽著喬治這最後一根稻草,但隨著打死萊尼的那一聲槍響,坎迪似乎也被判了“死刑”。

這個微妙的人物變化,所用的筆墨不過數百字,坎迪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久立在讀者的腦海裡揮之不去,人們似乎看到他身後的百萬窮苦人們,那一雙雙求生的焦渴眼神,隱喻著底層人們的無力掙扎以及難以改寫的命運走向。

③僱主兒子與兒媳:隱喻生活在底層與中層階級的尷尬,是另一種悲劇人生的延伸

僱主的兒子科裡和媳婦梅是整個故事裡理應過得最幸福的人,但他們的命運卻與那些住在牲口房的底層人物緊緊相聯在一起。這便是書中最為喜劇的一部分,但,誰都不可否認,他們也是悲劇故事裡的主角。

科裡生性多疑而且喜歡作勢欺人,一天到晚見誰都像是要給他“戴綠帽子”的人。新娶的漂亮媳婦梅被眾人視為不守婦道之人。梅在工人們面前是個身份顯貴的角色,有著豐富的物質生活,但精神卻極度匱乏,誰都不願跟她好好說話,也得不到丈夫科裡的理解,她試圖接近萊尼,結果卻無辜慘死在他手裡。

作者安排這兩個人物的用意有二,其一,夫妻二人的精神貧瘠與喬治滿腔夢想成鮮明的對比;其二,將美國30年代另一種“窮人”的形象躍然紙上,令讀者從中可見美國中層社會的“窮人”也不過爾爾。

世紀經典《人鼠之間》:喜劇敘述中的悲劇,彰顯文學藝術之美

二、獨特的語言描寫,通過對話推動故事情節,刻畫深刻的人物形象

整個故事不過6萬字,主要的情節是由人物對白推動,而對白的主要內容是圍繞著喬治描繪的理想家園展開。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從夢的延續、高潮到破碎:

①夢的延續

萊尼在上一個農場摸了一個姑娘身上的紅裙子,被人追打,喬治不得不帶著他去更遠的農場工作,在奔波的路上,萊尼又闖禍了——撿了只死老鼠放在口袋裡當寵物。喬治對他一番埋怨,忍不住說了些洩氣話。

看著萊尼沮喪的樣子,他又不得已再次跟他描繪他們的幸福家園,喬治說::

等有一天,我們一起攢夠了錢,就會有一幢小房子、幾英畝地、一頭牛、幾頭豬,還能……

“還能靠種地過日子!”萊尼興奮地接著叫道。


“我們會有一大片菜地,有個免子棚,還養雞。冬天下雨的時候,我們只說句‘去他的’就不開工了,我們在壁爐裡生起火,坐在爐子邊,聽雨落在屋頂上——”喬治接著說。

說這些話時,喬治正一邊忙著給萊尼燒豆子吃,其間一邊穿插著他忙碌的動作,和滿足的嘮叨。這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在萊尼失手殺死梅之前,他們的日子很平靜,無奈中卻時刻能享受到彼此關愛的溫馨

②夢的高潮

喬治把夢想透露給坎迪,一下就有了質的改變,因為坎迪有一筆積蓄,也就是說他們的理想家園只需要三個人再幹滿 一年就能實現了。三人因為這個觸手可及的美夢而興奮得不知所以。

喬治又開始描述他們的理想家園:

我們會買下它的,我們會把那個舊地方修整好,住在那裡。想想看吧,要是城裡來了嘉年華會或者馬戲團,或者有場球賽,我們用不著跟任何人請假,問我們能不能去,只要說‘我們去吧’然後就去了。


再一個月。就只一個月,我就給那個地方的老夫妻說,我們要買下它,然後給他們一百塊定金。


作者在此描繪的“夢境”給人以更真實的感覺,令讀者不自覺跟著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憧憬想象著那個美麗、自由的理想家園,嘴角不覺跟著上揚“多麼美好啊!”。這段描寫緊緊抓住讀者的心絃,令人有立刻翻到結尾一看究竟的衝動

③夢的破碎

萊尼失去殺死僱主的兒媳梅後,躲進了灌木叢裡,科裡帶著大幫人馬到處搜尋他的足跡,揚言要讓他死得很慘。喬治知道萊尼這次是躲不過的了,他只好搶先找到萊尼,親手送他“上路”,讓他在描繪的理想家園裡安然離去。

喬治顫抖著聲音說:

看著河對岸,萊尼,這樣你就會像是能看到我說的東西一樣。我們會有一個小地方,我們會有一頭牛,我們會養頭豬,還有雞……在房子下面,我們會有一片……一小片苜蓿……


所有人都會對你很好,再也不會有麻煩。沒有人傷害別人,沒有人偷走別人的東西。

說著,喬治顫抖著手,用槍抵著他的腦後,扣動了扳機。萊尼抽動了一下,緩緩地,向前撲倒在沙地上。

夢就此破碎了。作者在萊尼生命的最後一刻讓他隨之走向夢的遠方,以一種悲壯的方式靠近理想家園,著實讓人揪心又悲涼。

世紀經典《人鼠之間》:喜劇敘述中的悲劇,彰顯文學藝術之美

三、簡單的人物關係構造,看似信手拈來,卻將人物都賦予了具有時代感的神秘色彩

故事中幾個主要的人物除了喬治和萊尼之外,似乎都是配角,但他們的形象卻賦予了故事更豐富的色彩,使得情節更為跌巖起伏。

  • 坎迪是剩一隻手的老人,年邁體衰,勞動能力在一點點喪失,與他相伴的一隻狗因為又老又臭而被人道毀滅。(詮釋了勞苦人們的最終命運)
  • 在農場工作的黑人馬伕,單身一人住在勞工的宿舍,卻有一大堆書陪伴,給他力量,讓他看到更寬闊的人生(暗喻知識的力量,是改變命運的最有力武器)
  • 農場主兒子的妻子梅,懷著單純影星夢卻只收獲了毫無生氣的婚姻的女人。她不過想找人聊聊天,卻為此揹負了莫須有的淫蕩罪名。(暗指時代的偏見,和女子地位的卑微)

作者斯坦貝克設置的這幾個人物,像在棋盤上布棋,精準點明瞭夢想在生命中的行走軌跡。

坎迪就像自己那條老狗一樣,正等待命運的處決, 不再有夢想和希望,喬治的理想家園是他瀕臨死亡前的曇花一現。

黑人從書中看透了人世,更加理智而清晰自己當下的處境,明白窮人的掙扎多為無謂,只有豐富精神,來對抗物質的貧瘠。他是作者作為警示世人的安排,巧妙地從黑暗中帶來一絲微弱的曙光。

梅在喬治身上看到了希望,卻讓無知和空虛將她推向死亡的邊緣,又是作者精準安排的悲劇人物,是眾多夭折在追求新生活半道上的亡靈之一。

萊尼和喬治的夢想猶如一束希望之光照進了這些早已麻木的窮苦人們心裡,令整個牲口房裡的人都因為有了夢想而變得愉悅、躁動起來。然而灰色的時代,故事註定不會擁有金色的結局。百老匯表演場中,導演安娜·D·夏皮羅和出演喬治的弗蘭科將這部話劇定義為為“美國夢、謊言與承諾”。

喬治一遍遍給萊尼描述的理想家園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可他自己也早已經在講述中信以為真,這個講給萊尼的未來也日益變成喬治激勵自己不斷走下去的謊言。人物的設置是推動謊言、美夢破滅的關鍵,隨著這些人物形象逐漸豐富、形象起來時,現實與理想的差踞也一目瞭然。

世紀經典《人鼠之間》:喜劇敘述中的悲劇,彰顯文學藝術之美

四、複雜的創作背景:巧妙結合美國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下的真實現狀,營造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之感

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喬治和萊尼正生活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那時美國正在遭遇嚴重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如《光榮與夢想》裡寫的那樣: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

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慘狀在各相關書籍有記錄,1932年,約有200萬美國人到處流浪。不僅有背井離鄉的農民,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青年。萊尼和喬治正是這些失去土地的百萬無依無靠的人們其中一員,在這個像溶爐一樣的大環境歷史背景之下,他們的夢想一開始就註定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作者通過黑人克魯克斯的對白揭露了喬治等人的夢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強烈衝突:

我見過的人有好幾百號,路上的,農場裡的,來來去去的,扛著他們的鋪蓋捲兒。他們腦子裡都想著要有一小塊地。沒人能上天堂,沒人能得到土地。只在他們腦袋裡,他們整天說,可那就只在他們腦袋裡。

理想總歸是理想,脫離了現實,就不會有成真的可能。在那個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絕望日子裡,人們更傾向於拿到微薄的佣金之後立馬就揮霍一空,去城裡,到妓院裡,把夢想都揮霍出去,他們的腦子裡都裝著一塊地,可手裡從來沒有過。

坎迪在克魯克斯的房裡有一段精短的對話,實則是理想和現實的衝突對決。坎迪想奮力擺脫現狀,他將自己這些年的絕望全數傾給克魯克斯:

我差不多幫這個州里的每一個人種過地,可那不是我的莊稼,我去收麥子,可一顆麥子都不是我的。但我們馬上就要做到了,我們要有自己的房間了,我們會養狗,養兔子和雞。我們會做玉米,說不定還能養頭牛或者山羊。

僅僅兩段對話就將大背景下的複雜人性與現實刻畫得入木三分,這就是文字語言的魅力。能將文字駕馭得如此靈動有張力,無疑是極其考驗作者功底。

小結:

所謂時代造英雄,一個人的成長與時代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但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夢想的螻蟻就算是螻蟻也會過著不一樣的人生。即便整個故事的主旋律是窮人的“美夢易碎”,作者仍通過文字之美,令讀者們感受到了夢想中的天堂

,說明夢想於人生的重要性。當下,中國剛經歷了疫情之殤,有人因此失去了親人,還遠遠未能走出生命中的陰霾,有人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是,請相信:在中國政府的關懷和帶領下,一切都會過去,我們終就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