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人鼠之間》這本書由約翰·斯坦貝克所作,在1962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出生於加利福尼亞薩利納斯小鎮,曾經在斯坦福大學讀書,但為了維持生計,他經常要去農場幹活。最終他沒有取得學位,而是選擇做一名自由作家。正因為大學期間的打工經歷讓他非常瞭解貧苦農民工的生活,寫出的文字也是深受美國民眾愛戴。

今天和大家介紹的《人鼠之間》則是他在1937年出版的小說,目前已經發行了200多個不同語言版本,在中國發售的所有版本在豆瓣的評分都高於8.5分。這本《人鼠之間》更是曾經與《人性的弱點》和《亂世佳人》一同位列美國暢銷書排行榜。

在1962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瑞典學院在授予約翰·斯坦貝克諾貝爾文學獎時,這樣評價他:

“既充滿想象力又切中現實的作品,表現出悲天憫人的幽默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

這本書的靈感來自斯坦貝克在農場工作時,目睹了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殺死農場的工頭的經歷。小說的創作離不開作者的個人經歷,而這段親眼目睹的經歷一直植根於斯坦貝克的腦海裡,最終他創作出了這本《人鼠之間》。

今天,我會通過描述小說情節發展的兩個階段:“彼此治癒”和“彼此成全”,結合斯坦貝克的創作背景談談我對這本書的理解和思考。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彼此治癒:相依為命的兩個人在農場打工,居無定所,沒有家人

故事始於兩人沿著小徑一前一後的走路開始,兩人裝扮一致,都穿著牛仔工裝。喬治個頭比較小,走在前面,倫尼一直跟在喬治身後,高大魁梧,一直拖著腳走路。斯坦貝克為我們描述了兩個年輕的男生走在水潭邊的場景,簡單的幾頁文字裡在書中蘊含著隱喻。

兩個人之中喬治充當了照顧者的角色,他一直管著倫尼,不讓他喝水潭邊的死水,不讓他玩弄已經死了的老鼠。作者用了大量的細節文字描述出喬治的內心活動和語言表達,目的就是要塑造出一個身心俱疲但又無能為力的照顧者角色。

喬治說,“要不是因為走到哪裡都要拖著你,我一個人可以多逍遙自在。要是可以一個人過日子,那就太輕鬆了,說不定還可以交個女朋友。”

斯坦貝克用一問一答的敘述方式設計了懸念,他在開頭並沒有交代這兩個人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喬治要在內心極度抱怨的情況下,依舊照顧頭腦不太靈光的倫尼?他們為什麼獨自走在山間?這些都讓讀者在閱讀初始就充滿了疑惑。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故事一點點的推進,流浪的喬治和倫尼去了一家農場打工。喬治和農場主介紹倫尼是他的表哥,他答應了姑媽要照顧他。雖然倫尼腦袋並不靈光,但他的力氣很大。農場主只要吩咐倫尼去做搬東西這些力氣活,他都可以做的很好。

喬治了解倫尼,知道他如果不在自己身邊會有怎麼樣的悲劇,所以書中多次提到喬治對倫尼說:”倫尼,你一定要留在我身邊。“

從這些鋪墊下,我們可以看出喬尼對待倫尼,更像是一種責任感,一種家人間彼此照顧的責任感。再加上倫尼的很多想法都非常幼稚且可笑,喬尼只能接受他的缺陷,承擔照顧他的責任。雖然過程中充滿了徘徊無奈,但他們彼此依賴。

文中有過這樣的一段描述,喬治對倫尼說:“要是沒有你,我的日子可以過的多快活。”這就好像我們的父母偶爾對我們發的牢騷,看到我們闖了禍,有些家長也會抱怨要是沒有你,我該多麼自由啊。喬治和倫尼就是這樣的關係,雖然兩人沒有血緣關係,但是這種彼此依賴的感覺依然充斥在兩人的對話之中。喬尼的無奈裡又充滿他對倫尼的寵愛,而倫尼笨拙的表達中又表現出他對喬治百分之百的信任,彼此治癒的愛的力量在文章中逐漸顯露光芒。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除了賺錢,他們還有一個偉大的夢想。正如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每個美國流浪打工仔那樣,喬治和倫尼兩個人想要一塊地,不管是多偏遠的地方,他們只想擁有一個落腳點,然後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作者在表達這種期待和憧憬的時候,絲毫不吝惜用大量的筆墨的描述和滲透。在我看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兩個流浪的年輕人的想法是非常單純的,作者花了很大的心思用兩個人對話的形式寫出了人們嚮往美好和安定生活的願望,但是同時又如書名《人鼠之間》一樣,很多像喬治和倫尼這樣的人們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被奴役,被壓榨,並不斷穿梭在不同的農場之間”不知疲憊“的每天從早幹到晚,他們不知道哪天就像老鼠般離開這個世界。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在美國的時代背景下,柯利與妻子的結合,老狗與倫尼的結局,坎迪與喬治的選擇都是夢想破滅後的成全

喬治和倫尼來到了農場,兩人衝著賺錢來完成夢想的初衷,正如大部分美國流浪的農場工作者一樣,一輩子都無法實現的夢想但他們依舊樂此不疲的追求著。但如果你認為這部小說是一個追逐夢想又失敗的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本書沒有提到任何關於悲傷的字眼,但是我讀完這本書深刻思考了喬治和倫尼的關係和當時的時代背景之後,內心感到非常壓抑。年輕的時候,我們心中都充滿了夢想,可有沒有哪一刻,夢想就此逝去?我想到了那個瞬間,沒有人能夠不悲傷。

通過對斯坦貝克筆下的幾個在農場的人物分析,我想談談這本書想要表達的思想。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①坎迪與老狗

農場打雜的坎迪養了一條狗。這條老狗一直陪伴在坎迪身邊,對他來說,這是如同親人般的存在,不管玩牌還是睡覺,這隻老狗都在旁邊。可是農場裡其他的人很不理解坎迪這樣的行為,這隻狗那麼老了,腿腳不利索,全身還發臭,牙齒也都掉光了。還因為患有風溼病,全身都很僵硬。

坎迪在面農場人們的質疑時,總是說:“我也沒辦法,它從小就和我在一起了,現在你們大家都瞧它不順眼,但它是我這輩子見過最棒的牧羊犬。”

可惜最後坎迪也沒能阻止農場的人們對於無用的老狗的槍殺,那些農場裡的人打著“這老狗活著也是受罪”的旗號,最終結束了它的生命。對於坎迪來說,這是多麼殘忍的一件事,事後坎迪很後悔,如果結局無法逆轉,坎迪希望是通過自己的手去幫助老狗結束它的生命。

在我第一次讀這本小說的時候,我並沒有感受到作者筆下更深層次的含義,我只看到了一位農場工人和狗的陪伴以及他對待動物近似親人般的關愛。但仔細分析作者筆下的幾個人物之後,我發現他是在用這個故事為喬治和倫尼的結局設好鋪墊,這也正是諾貝文文學獎獲得者斯坦貝克的精妙之處,他非常巧妙的把農場表面看上去生活的瑣事和小說震撼人心的結局想要表達的感情揉在了一起呈現給讀者。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②柯利與妻子

柯利是農場主的兒子,長相平平,個子還很矮,卻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妻子。自從結婚後,柯利更加耀武揚威。柯利的妻子並不是一位賢良淑德的女人,而是喜歡搔首弄姿。農場的工人們並不喜歡她,總覺得她就像個孔雀,喜歡向所有人開屏。

斯坦貝克並沒有用太多的筆墨去描述這兩個人的內心活動,就像這兩個人的形象一樣,讀者可以從外表就能感受到這些人心裡的膚淺。作者在書的後半段用了一大段文字描述了柯利妻子的寂寞,而這段文字的背後和坎迪與老狗的情節設計一樣,目的都是服務於這部小說的結局。

在農場後面的草坪上,柯利的妻子看到了倫尼正想要埋葬被自己不小心拍死的狗屍體,她就像重獲解放一般,開始對倫尼訴說自己悲哀的婚姻生活和寂寞。可惜倫尼哪裡懂這些感受,他一直都是在喬治的身邊,他和喬治一直陪伴著,他根本不懂什麼是寂寞和無奈。這時的他只想要趕緊埋掉這條狗,然後不被喬治發現,這樣喬治就不會批評他並且滿足他許多小心願。

後來幾章的劇情開始快速發展,倫尼和農場主兒子的妻子在對話裡,她讓倫尼摸自己的頭髮,而萬萬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成了一切悲劇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柯利的妻子發現倫尼一直在拉扯自己的頭髮,她就想要讓他停下來。只可惜最後的結果是,在倫尼不太靈光的頭腦下,他只是單純的想要摸頭髮而已。因為柯利妻子的拒絕,最後倫尼無意的殺害了她。他因為無法控制住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最終釀成了大錯。

在我看來,作者把農場主兒子和他的妻子的角色設計,不僅推進了整個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隱喻當時美國農場主對工人們的剝削和當時社會上對漂亮女人的偏見。書中描述了很多農場工人對柯利妻子的評價,沒有一句是好聽的。作者對柯利許多細節性的描述,讓讀者有一種地主家的傻兒子的感覺,再加上身高長相平平還能娶到這麼漂亮的妻子,更是表現出作者對當時美國農場主的嘲諷。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③倫尼與喬治:

文中喬治曾經回憶,他常常在小時候捉弄倫尼,甚至有一次,喬治在一堆人圍著的河邊,對倫尼說:“跳下去”。倫尼沒有思考,聽喬治的話直接跳入了河裡。雖然他根本不會游泳,但他知道喬治一定會救他。在救他上岸之後,倫尼還和喬治說謝謝。

作者這段描述讓我印象深刻,這個故事成功塑造了倫尼對喬治的信任,即使賠上自己的姓名也在所不辭,這段隱喻在看完小說的結尾更是覺得耐人尋味。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頭腦簡單的倫尼雖然心地善良,但卻扼殺了他手裡的每一條生命。最後的這次不是動物,而是一條人命。這裡算是整本書的高潮,面對倫尼犯下的錯,喬治如何選擇?是繼續帶著倫尼繼續逃跑繼續流浪,還是直接交給警察保全自己?這個是我在讀到這裡的時候思考的,可是結局卻不是我想到的。

我覺得閱讀小說的精妙就像經歷一場探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的劇情會是如何發展,你永遠不知道看過的那些對白和情節會為結果做多少鋪墊。

喬治慢慢地說:“我想,其實我一開始就明白,我們是永遠辦不到的。剛開始只是因為他很喜歡聽我講,後來,我自己也漸漸以為真的辦得到。”

這句話我看到時候,觸動很大。在那個對流浪農場工人並不友好的時代,倫尼和喬治的夢想很簡單,就是攢夠了錢去買一棟房子然後就這麼變老。可惜夢想總是給我們巨大的希望之後,又讓我們嚐到夢想破滅的滋味。夢想支撐起了他們廉價的生活,但就在倫尼犯錯後,曾經的夢想消失了。

就如書中所說:“當他們終於停止流浪,夢想也到了盡頭。”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最後,喬治選擇成全自己也成全倫尼。在書的結尾,喬治帶著倫尼來到河邊並讓倫尼面對著對岸憧憬兩人未來美好的生活,而同時喬治舉起了槍並對準了倫尼的後腦勺。作者在這個部分用了大段的文字描寫喬治內心的恐懼和不捨,在猶豫之中,喬治一直鼓勵倫尼想象未來幸福的畫面,並對倫尼說:”我沒有生你的氣,我們現在就去買那塊地,然後幸福的生活。“ 雖然他手抖得很厲害,但是他的表情堅決,最後扣下了扳機。

在我看來,這本書的結局是最大的亮點。彼此治癒彼此陪伴的兩個人從相依為命到最後陰陽相隔,這之中蘊含了多少的悲哀和痛苦。喬治是倫尼的全部,不管發生什麼事,倫尼一直都會在喬治身邊。而喬治也是一個害怕寂寞的人,雖然他經常發牢騷抱怨照顧倫尼耗費他太多的精力,但是喬治卻一直把倫尼也寫進自己的夢想中。

在故事的結尾,喬治成全了倫尼,他選擇讓倫尼在夢想中死去,沒有痛苦和掙扎,更不會讓倫尼經受其他農場工人的侮辱和謾罵。雖然這場悲劇還是讓我非常難過,但是在難過之後是能夠深刻的感受到在那個時代下猶如金子般的友誼和最純粹的夢想。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最後的話

《人鼠之間》這部作品算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全文7萬多字,簡單卻深刻。我非常喜歡斯坦貝克談論寫作時說過的一句話:”世上但凡誠實的寫作都圍繞著一個根本主題:設法理解人“。

斯坦貝克用他自己曾經在農場打工的經驗和當時的所見所聞創作出了這部諾貝文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他向我們描述出了無產階級的工人們的生活,讓讀者感受到在那個時代下純粹的友情和殘酷自私的慾望,還有在絕望下彼此的成全。這是一本有溫度的小說,有時間你一定要看一看。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人鼠之間》:一個讓你思考友誼和夢想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