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百年戰爭和玫瑰戰爭幾乎長達150年,然而歷史的發展卻使英國因禍得福,在不知不覺中,走上了正確的發展道路。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於公元1337年,結束於公元1453年,歷時116年,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百年戰爭的名號也因此而來。這場戰爭對英法兩個國家乃至歐洲,甚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百年戰爭中英國的敗退又導致了三十年的內戰,紅白玫瑰戰爭。兩場戰爭幾乎長達150年。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英法百年戰爭

“在玫瑰戰爭廢墟的昏暗上空中,已經露出了現代世界的第一絲曙光”。 ——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

民族國家的形成是現代化的有形載體,沒有它,現代化是不能夠起步的。現代化都是以民族為單位發動的,各民族都在追求自己的現代化。 在這個前提下,以民族為單位組建國家就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英國社會在宗教思想、政治法律、軍事制度和經濟發展等方面開始展露現代化的端倪。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紅白玫瑰戰爭

失敗的悲劇和長遠的幸運

英國在百年戰爭中的失敗,使其幾乎失去了在法國的所有土地,僅僅留下加萊港,最終還是撤離了法國。從這個角度說,英格蘭在百年戰爭中“退出了歐洲”,法蘭西則在百年戰爭中走向了統一。

但是長期的戰爭哺育了強烈的民族意識,戰爭的結果使英國人和法國人更深刻地意識到了他們之間的民族差異。戰爭的失敗對英國的影響不僅限於國際方面,而且影響到國內本來就不穩定的政治形勢。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英法百年戰爭

一方面,百年戰爭中一些英國貴族趁機擴大私人武裝,為貴族間的局部衝突發展為內戰準備了條件。另一方面,在百年戰爭的後期,英格蘭出現了軟弱國王面對派系紛爭的強大貴族的局面。約克公爵集團與蘭開斯特集團由來已久的矛盾終於釀成了歷時30年的內戰,紅白玫瑰戰爭。

百年戰爭與玫瑰戰爭是英格蘭走向民族國家的重要時期,也是英格蘭民族主義興起的時代。它首先體現為,在此階段英格蘭諸王遠比法國君主享有更為穩定和廣泛的統治權,英格蘭也沒有出現像法國那樣在百年戰爭中長期分裂的狀態,所以英格蘭君主的王冠本身就象徵著英格蘭的政治統一。王權的加強和民族國家走向統一正是英國因禍得福,由悲劇走向幸運的開端。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

憲政運動和宗教改革

百年戰爭是英格蘭憲政發展的催化劑。戰爭帶來的額外開支使英王不得不常常召開議會,這就導致了議會權力的上升和構成的變化,到14世紀末,議會就完全分為世襲的上院和選舉的下院。議會權力的發展首先體現為財政稅收權力的增大,若要徵收非傳統項目的稅收,必須經過下議院的同意。

由此,下議院掌握了為皇室栓錢袋的繩子,於是也就有更多的立法問題被置於他們的掌控之下。他們的策略是“先調再給”,國王必須首先同意他們在其他事情上的請願,才能獲得財政上的支持。國王不時地試圖作出反抗,但是這種反抗幾乎總是以情願的默許而告終。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英國議會

下議院的控制範圍逐漸的就不再僅僅侷限於稅收,甚至出現了:“每一種新法律的緣起,都在下議院的請願書中。”這樣的局面。除了徵稅權和立法權之外,議會取得的第三項權力是彈劾權,這是一種由下院充當原告對大臣提起公訴,然後由上院貴族擔任法官進行審判的特殊司法方法。

彈劾權使身居高位的政府官員有義務向公眾說明其公務活動,這就為近代責任制政府奠定了基石。可見,在百年戰爭時期,英國議會制度的組成和權力構架已經基本形成了。

在宗教方面,英格蘭教會的世俗性大大增強。在社會上層,議會頒佈了一系列反教皇法令;在社會中下層,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和羅拉德派運動不僅形成了16世紀西歐宗教改革的先驅,而且是英格蘭民族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的反映。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宗教改革

長期存在的反教皇的民族主義情緒因百年戰爭更趨強烈,因為教皇被囚於阿維農,出任教皇的基本上都是法國人,他們處於依附法國國王的地位,所以在英格蘭教會的組織和管理方面教皇的法令遭到英格蘭人的堅決抵制。

英格蘭議會通過《聖職候補者法令》,宣佈英國的一切聖職都必須遵循英格蘭習俗而歸屬其古老的求職者,又通過了《侵害王權罪行法》,使任命聖職的動議權歸屬於英格蘭國王。

英格蘭教會的民族化與英國人自己的經歷和價值觀念,以及本土語言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威克里夫的宗教思想大體上代表了一種英國土生土長的思維模式,而且威克里夫的宗教觀念又反過來激活了對抗教廷的英格蘭民間運動,激發了一些論戰性著作的出版,以及把《聖經》譯為英語的工作,這正是正在走向民族國家的英格蘭在宗教方面的一種體現。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溫切斯特大教堂

僱傭軍的出現和“海洋強國”之夢

玫瑰戰爭明顯地反映了英格蘭封建軍事制度的變異,分期領取報酬並訂有終身契約關係的家丁私臣取代了因領受封土而與封建主結成權利和義務關係的封臣和騎士。這些家丁私臣通常是那些在百年戰爭中身經百戰,並願意自己選擇效忠的主人,為主人終身服役的職業兵。

他們身穿家族制服,視主人為庇護人,由主人供養,是與主人榮辱與共的隨從。同時,家丁隨從的存在也是大貴族身份的象徵。正因為這種“變異封建制”取代了層層分封的正統封建制,所以國內戰爭已成為少數人的事。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英國騎士

這個變異過程是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現代化之源中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到玫瑰戰爭時才表現為一個明顯的結果。封建騎士軍事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戰場的主力變成了按照契約發放軍餉的職業僱傭軍。

那時英格蘭統治者面對的一大難題就是國家應該何去何從,應該如何發展。因為英格蘭是一個島國,本就人口稀少,偏偏又喪失了在大陸的土地,國內戰爭和農民起義也相繼爆發,形勢萬分嚴峻。在這種形勢下,統治者就萌發了向海洋進軍的夢想,探索海洋,發展海外貿易,尋找海外土地以拓寬發展空間。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西班牙無敵艦隊

雖然萬事開頭難,但畢竟夢想已經有了,在披荊斬棘了一個世紀後,英國摧毀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一躍成為“海洋強國”。而老對手法國也在海洋上尋求空間,英法爭霸戰爭不可避免,可以說這與百年戰爭種下的世仇不無關係。又歷經一個世紀的臥薪嚐膽,厚積薄發,這一次英國打敗了法國,成為海洋的霸主。

資本主義萌芽和現代化的曙光

在英法百年戰爭與玫瑰戰爭中,英國受益匪淺,特別是刺激、推動了14、15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的成長,在英國早期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政治和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英國王室調整了商業政策,扶持本國商人,大力發展生產,戰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推動了正在成長中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資本主義萌芽是建立在商品經濟的基礎上的,在城鎮和商業貿易發展方面,15世紀也是不斷變化的時代。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一方面,有的城鎮因人口減少和羊毛業向鄉村轉移而衰敗,另一方面,擁有新興紡織業的城市則興旺起來。伴隨著城市的興旺,市民階層大量出現,他們支持王權,王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他們的利益。二者相互利用,有利於集權的但又包含民主因素的民族國家的發展。

從玫瑰戰爭後期開始,約相當於從蘭開斯特王朝結束至都鐸王朝建立初期,是圈地運動第一個高潮的初發時期,到了15世紀70年代,圈地運動急劇發展,英國40個郡中,圈地波及35個郡,形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史稱“圈地運動”。

圈地運動的推行逐步地實現了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根本變革。再加上“黑死病”的影響,由於勞動力市場縮小,農民可以要求壓低地租,得到較高的僱傭工資,因此,儘管物價猛漲,但生產者的生活水平還是提高了。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英國圈地運動

一些富有而有遠大抱負的農民承租更多的土地,經營起帶有資本主義傾向的個體農業,甚至用多餘的現金放貸,這一部分人逐漸增多,而且為數不少。同時,隨著農業投資的減少,以及工資開支的上升,傳統的貴族地主面臨嚴重的經濟發展困難。他們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在自營地上進行農作的經營方式,開始採用資本主義的自由勞動經營方式。

結語

玫瑰戰爭結束於1485年,也是在這一年英國建立了都鐸王朝,西方學者把都鐸王朝的建立作為近代英國的開端,也是英國曆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宗教改革、民眾愛國主義、商業擴張,這些都使人們感覺到都鐸時代是英國曆史上真正的黃金時代。

人類史上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英國的崛起——現代化的曙光

都鐸王朝的開創者——亨利七世

“都鐸王朝最大的功績就是它組建並鞏固了民族國家,從而把英國推進到可以發動現代化的起點上”。 ——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

都鐸王朝前期的學者們傳播文藝復興,開闢“新學”,提倡“人文主義”,為歐洲的宗教改革開闢了道路。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宣告了一個民族國家的興起,它也深深地改變了英國在歐洲的地位,此後,英國作為大國在西歐崛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