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堵

堵姓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鄭國,以封邑名為氏。歷史上姓堵的名人有堵簡、堵霞、堵胤錫。堵姓宗祠有兩個通用對聯:族繁鄭國;德被宜都。忠節見推於江浙;氏族首筆於春秋。

百家姓:堵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鄭國,以封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鄭國有大夫洩寇,是 執政大臣之一,與叔詹、師叔被稱為"三良"。因他被封於堵邑(今河南省方城一帶),所以又稱為洩伯、洩堵寇、堵叔。他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堵"為姓,稱堵姓。

摺疊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樂官堵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堵人,氏西周初期樂官中的一種,專職演奏編鐘或編磬。

摺疊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上大夫堵汝父,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氏。堵汝氏,曾在歷史上訛稱"堵師氏",還因此衍派出堵氏和師氏兩支族人。

摺疊源流四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堵敖,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堵敖,源於春秋時期楚國均王稱號,出自楚國君主楚堵敖,亦稱楚熊堵、楚杜敖、楚莊敖。

洩寇(堵叔)。堵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的公族,始祖堵叔是聖君周文王的後裔。根據《姓氏考略》上的記載,堵姓出自姬姓,堵原是一個地名,是鄭國大夫洩伯的采邑,他的後代以邑為氏,世稱堵氏,望族出於河南。據《左傳》上記載鄭國有堵叔。而《古今姓氏書辯證》上指出春秋時期鄭國有堵叔。實際上楚國堵敖的後代亦有堵氏。當時的鄭國位置,就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黃河以南的一帶,采邑的"堵"在方城縣一帶,這裡是全國堵姓家族的發源地。望族居於河東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故堵氏後人奉堵叔為堵姓的得姓始祖。

(缺)堵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時候,鄭國有位大夫叫作洩寇的,被封在堵這個地方(進河南省方城縣),世稱為洩伯、洩堵寇、堵叔。他的子孫後來以他的封地作為姓氏,稱為堵氏,世代相傳,就稱此為堵姓的起源。

現今全國包括無錫、上海、山東滕州、湖南常德、安徽固鎮、河南原陽,都有為數不稀的堵姓人分佈。其中河南新鄉原陽有堵莊(1000多人)堵寨(六百多人)兩個村 ;無錫江陰有個堵家村,約有300戶人家;蘇州金庭有個堵家地,約有100戶人家。全國各地另有零星分佈。

摺疊堵簡

元代詩人、畫家。通經史,工詩畫,元末為江浙行省檢校官。平章時,慶童領兵復松江,堵簡為參謀,後兵敗,為賊所擒,不屈而死。

摺疊堵霞

清代女詩書畫家。進士伊令女,諸生吳音室。博通經史,能詩善畫,她得畫靈瓏優美,尤其小楷寫得神妙秀氣。

摺疊堵胤錫

明朝人。崇禎十年進士。南明唐王任為湖北巡撫,後與退入湘境之農民軍李錦、高一功部協議共同抗清。桂王立,任允錫為兵部尚書,又加為東閣大學士。後因抗清失利,退至廣西,在潯州病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