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爆火的背後,是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上?

最近工業互聯網頻頻出現在新聞媒體、微信朋友圈甚至是政府文件上,就連“新基建”也有它的一席之地,這把原本就火的工業互聯網再次點燃了。那麼下面一起來看一看,工業互聯網爆火的背後究竟有什麼。

工業互聯網到底是什麼?

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全領域、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中的融合集成應用,是實現工業智能化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狹義地講,工業互聯網是通過網絡化、信息化的手段,對製造業更加精細、更加有效地管理;涉及從底層自動化到上層管理軟件,是管理的閉環。

廣義地講,工業互聯網是改變整個製造業原來的管理、盈利模式。能數字化的,其實都可以和工業互聯網相關聯。

工業物聯網是整個科技,工業進步背景下的必然結晶。

2013年,德國政府率先提出“工業4.0”戰略,並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2013年6月,通用電氣(GE)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與德國明確提出的“工業4.0 戰略”有異曲同工之妙,被稱為美國版工業4.0。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旨在重點打造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服務型製造業和綠色技術,在實現完全工業化的進程中,避免“過早去工業化”。

不論“中國製造2025”戰略,還是“德國工業4.0”,抑或是“美國工業互聯網”戰略,核心方向都是面向新時代,面向未來,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戰略,都是為了在新時代的佔據智能製造的先機,成為新時代的智造強國。

中美兩方,天壤之別

中國多方政策加持

從2017年年底開始,工業互聯網成為政策的寵兒,來自國家層面的消息不斷利好。

2017 年 11 月,國務院發佈《關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三步走”戰略:

工業互聯網爆火的背後,是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上?

2018年2月24日,經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決定在該小組下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簡稱專項工作組)。專項工作組成員由25位正副部及司局領導任職,力度空前。

2018年5月,工信部,印發了《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2018年6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

2018年6 月,工信部信管局,發佈了《2018 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入選該名單的項目將獲得2018 年工業轉型升級資金支持。

2020年3月,政策傾斜新基建,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

新基建主要指以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指能支撐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而工業互聯網正是我國“新基建”的核心所在。

工業互聯網爆火的背後,是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上?

我國尚未形成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管理、服務和安全體系,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資源存在孤立、分散、封閉等問題,數據價值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數據主權和數據安全面臨重大威脅。推進以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數據中心建設,對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資源進行匯聚整合,可有效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資源的管理、服務和安全水平,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助力製造業轉型升級,顯著提升數據驅動的政府治理能力和數據賦能實體經濟的能力。

此次新基建的推進恰逢其時,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對工業未來發展會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工業互聯網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但目前工業互聯網在我國製造業中的滲透率仍較低。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還存在缺行業標準、缺安全以及缺人才等痛點問題亟待解決。

美國不置可否

雖然美國GE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並聯合AT&T、思科、IBM和英特爾等企業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但迄今為止,美國政府並沒有對工業互聯網表示支持,更談不上國家工業互聯網戰略。

工業互聯網爆火的背後,是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上?

不僅如此,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還明確表示不推進工業互聯網的標準制定。這一點跟國內工業互聯網如火如荼發展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美國,平臺跟反壟斷是關聯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如果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推進標準,必然會涉及到反壟斷問題,各大企業之間的紛爭也會影響聯盟的團結,所以也很難想象政府會主動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如果美國政府幫助某個平臺發展,很有可能被告上法庭,這就是美國政府不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原因。

不過,儘管沒有政策扶持,目前美國在工業互聯網市場仍處於領先地位,GE、微軟、羅克韋爾、亞馬遜等巨頭積極佈局,加之各類初創企業著力前沿創新,美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勢頭依舊不可小覷。

工業互聯網爆火的背後,是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上?

國內把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政策支持的抓手,一定程度上大大推進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但是,沒有政策支持對於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有的時候為了滿足政策支持的需要,試點示範平臺會被迫作出不適合的改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發展的多樣性。是否有政策扶持,有利有弊,還是要看企業如何把握。

哪些公司將是工業互聯網下的最大受益者?

工業互聯網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型業態和應用模式,順應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最新技術與工業製造業深度融合趨勢。

對於工業互聯網的接受度,相關人士表示:儘管企業積極性很強,但除了作為示範試點的大型企業,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還在學習和觀望中,工業互聯網整體上尚未進入決策和購買階段。但這些中小企業才是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的主力軍。

中小企業對工業互聯網買單的意願不強,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很多企業對於如何運用工業互聯網產生商業價值還沒有清晰的概念,這樣也就沒法對數字化應用達成共識。其次預算有限也是中小企業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企業在沒有看到實際效益前,更傾向於保守實踐。

因此,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國家也作出了相應的措施:

  • 對平臺服務商:在國內近百家工業互聯網企業中,國家和地方會扶持佼佼者加速平臺培育和行業拓展,並給予補貼;
  • 對大型企業:國家支持大型企業創新應用並給予補貼,最高可達30%或百萬級別補貼力度。
  • 對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內部工業網絡改造和工控系統數據採集,大部分資金投入由政府買單,大大減少了中小企業在成本方面的顧慮;中小企業體驗後,決定是否續費或採購更多雲服務。

舉例來看,海爾電器基於COS-MOPlat平臺對用戶的需求、反饋與製造能力數據進行整合與分析,某新品上市週期由6個月降至45天,一年內產品實現3次迭代升級;華為雲FusionPlant助力複雜場景下的板材分配、排板、切割最優化算法開發,優化後的切割方案可以使板材利用率提升2%左右,從而幫助某傢俱企業每年節省板材成本4000萬元;工業富聯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在公司內部獲得推廣,實現銷售費用下降19%,管理費用下降23%的成果。

除了大型企業受益於工業互聯網帶來的提質增效,當前中小企業轉型工業互聯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最新的《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中,國家鼓勵大型企業、大型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為中小企業免費提供工業APP服務,在企業上雲平臺方面,加快各類場景雲化軟件的開發應用,加大中小企業數字化工具普及力度。在安全技術產品創新方面,指導網絡安全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安全服務。目前,中小企業已經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入到社會化生產體系中,部分企業已經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獲得收益。

總結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面臨著三大機遇:一是高端製造能力不足、創新和製造能力不強以及人口紅利下降等因素給我國製造業帶來巨大挑戰,產業升級壓力促進工業互聯網需求日益強烈;二是我國ICT產業經歷多年發展,在物聯網、5G和雲計算等領域的基礎設施正逐步成熟,奠定了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基礎;三是2018年後,國家政策層面推動力度明顯加強,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正式邁入快車道。未來,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將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