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機器革命》讀書筆記


《第二次機器革命》讀書筆記

“我自己的總結是,這個世界已經從連接轉變為超級連接,結果是一般化已經終結了,因為僱主現在可以輕而易舉地從國外獲得高於一般水平的軟件、自動化設備和低勞動力成本的人才。

兩位作者認為,促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是三個剛好達到引爆點的巨大技術進步,他們把這些技術進步描述為“指數級的增長、數字化的進步和組合式創新”。

在一些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公司,我們看到,通過整合應用硬件、軟件、數據、網絡、感應器等技術,實時採集、監控生產與服務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決策優化,實現個性化設計、柔性化製造、網絡化生產與服務…

計算機的性能和數字化技術會變得更加強大,公司對各類勞動者的需求將會大幅縮減。技術進步會把一些人拋在身後,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還會有更多的人被拋在後面。正像我們所要闡述的,擁有特殊技能的勞動者,或者接受過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教育的人,將會迎來一個絕佳的機遇期,因為這些人能夠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技術去創造和獲取更多的價值。然而,對於那些僅僅掌握了“普通”技能而且各種能力平平的勞動者來說,這將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時代,因為計算機、機器人和其他數字技術也正在以一種可怕的速度獲取這些技能。

要想了解現在的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我們需要了解在數字硬件、軟件和網絡領域技術進步的性質。尤其是,我們需要了解數字技術進步的三個主要特徵:指數化、數字化和組合化。

今天大多數高級的自動翻譯服務,並不是建立在教計算機如何掌握人類語言使用規則以及如何使用語言的任何新近的研究結果之上的。相反,它們使用的是數據匹配模式,就是在翻譯過程中,藉以匹配海量的花費鉅額成本生成但可以廉價複製的數據內容。

“如果你想擁有出色的思想,那麼你必須擁有很多思想。” ——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

美國著名化學家,量子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的先驅之一,兩度獲得諾貝爾獎

和果實類創新不同的是,積木式創新並不是把“積木”吃掉或用盡,而是增加了未來重組式創新的機會。

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的生產對實體設備和生產結構的依賴會越來越少,而會更多地取決於知識產權、組織資本、用戶生成內容和人力資本這四大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的第二大類別——甚至是更大的類別,是像商業流程、生產技術、組織形式和商業模式這類的組織資本。要想有效使用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的新技術,幾乎不可避免地需要改變生產的組織架構。

運算法則一旦被數字化之後,它們就可以以幾乎零成本的代價被複制並傳播到數百萬使用者的手裡。

主要的驅動因素反而是技術領域指數級的增長、數字化的進步和組合式創新,它們共同不斷地夯實我們經濟體系的根基。這樣的結論是有一定的事實支撐的——大多數發達國家也出現了同樣的發展趨勢。

在全球競爭中尋找利基市場

偉大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提到的創造性破壞指的就是,每一種創新不僅為消費者創造了價值,還徹底摧毀了之前的技術和生產體系。

首先是經濟理論。有三個經濟原理可以用來解釋技術性失業:無彈性需求、快速的技術變革和嚴重的不平等。

凱文·凱利(Kevin Kelly)所說的:“你未來的收益水平取決於你在多大程度上能與機器完美地配合工作。”

在新機器革命時代,我們對如何成為一位有價值的知識型勞動者的建議非常簡單明確:要努力提升你的思維能力、大框架模式識別的能力以及複雜溝通的能力,而不僅僅是“3R”。還有,要抓住一切機會利用自我組織的學習環境,因為這種環境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技能培養案例。

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給學生們和家長提供一個基本的建議:努力學習,使用科技手段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把你的“工具箱”填滿,並且還要獲得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

這些職業可能也是最容易面臨激烈競爭的。隨著勞動力市場兩極分化日益加劇,中產階層出現了持續的空心化,那些之前從事中等技能知識工作的人們也開始尋找更低技能和工資水平的工作。例如,在開具醫療賬單的專業人員的工作被自動化之後,他們就可能開始尋找家庭健康護理員的工作。這個行業就會面臨薪水下降的壓力,人們求職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人們在追尋自己的職業夢想時,將需要更多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要做好隨時從更易於被自動化的行業全身而退的準備,還要抓住新的機遇去填補機器留下的空白、增強人類獨特的技能。可能,我們將來會看到一個可以俯瞰商業發展全景、發現商業機會、描繪商業計劃,甚至是出色到風險投資者隨時準備投資的程序被開發出來。

熊彼特提出了我們認為最中肯的創新定義——“一種新型的技術或者組織手段向市場推廣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創造”,而且就像我們一樣,他認為創新基本上就是一個重組的過程,“是一種新組合的創造過程”。

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在他的書《驅動力》(Drive)中,從他的研究材料中總結了三個主要的動機:專精、自主和目的。

收入稅減免政策確實是對勞動力的一種補貼——以紅利形式對勞動力收入的補貼。它實踐了某些最古老的經濟信條:對不想要的事物徵稅,對想要的事物補貼。比如,我們要對香菸和高油耗汽車進行徵稅,而要對太陽能板的安裝進行補貼。

我們這一代將很可能會幸運地經歷人類歷史上兩個最讓人吃驚的事件:真正的智能機器被創造出來,以及所有人通過共同的數字網絡彼此互聯。這兩個事件將改變我們這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模式。創新者、企業人士、科學家、小工匠以及各種各樣的極客們將利用這個充裕的世界去創造能讓我們吃驚和愉悅、能給我們帶來工作的技術。這種進程不斷反覆下去,就可以有力地說明,阿瑟·C.克拉克所評論的“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稱得上是魔力之源”的說法究竟有多麼正確。

馬丁·路德·金的話,歷史的弧線雖然很長,但它是向正義彎曲的。

如果第一次機器革命時代幫助打開了封鎖在重塑物理世界的化學鍵中的能量之源,那麼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真正的前景就是,它將幫助打開人類的創造之源。”

讀書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