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外匯局孫天琦出任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

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綜合司司長孫天琦已出任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新一任局長。這一任命在五一前已經宣佈

獨家|外匯局孫天琦出任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

文 |《財經》記者 張威


《財經》記者獨家獲悉,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綜合司司長孫天琦已出任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新一任局長。


“上述任命在五一前一週正式宣佈。”接近央行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孫在外匯局的職務還未免,目前兩邊兼著,還得過渡一段時間。


網上有關孫天琦個人信息頗少,《財經》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孫天琦曾出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助理、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等職,2018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外匯局黨組決定由孫天琦任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


與孫共事過的央行系統人士對其評價為,“年輕有為、平易近人,研究興趣廣泛,而且做的很紮實。”


在孫天琦執掌央行金融穩定局之前,王景武為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3月末,中國工商銀行董事會決定聘任王景武先生為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公開信息顯示,王景武出生於1966年,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9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博士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學位,高級經濟師,碩士生導師,2018年12月出任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


在進入央行金融穩定局之前,王景武曾任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河北省分局局長(正廳級),河北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河北省金融學會會長,2012年9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局長。


央行官網對金融穩定局的簡介顯示:綜合分析和評估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出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政策建議;評估重大金融併購活動對國家金融安全的影響並提出政策建議;承擔會同有關方面研究擬訂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規則和交叉性金融業務的標準、規範的工作;負責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監測;承辦涉及運用中央銀行最終支付手段的金融企業重組方案的論證和審查工作;管理中國人民銀行與金融風險處置或金融重組有關的資產;承擔對因化解金融風險而使用中央銀行資金機構的行為的檢查監督工作,參與有關機構市場退出的清算或機構重組工作。


下設處室包括:綜合處、金融體制改革處、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SAP)秘書處、銀行業風險監測和評估處、證券業風險監測和評估處、保險業風險監測和評估處、金融控股公司風險監測和評估處、中央銀行資產處、存款保險制度處。


去年2月,中國機構編制網公佈了中國人民銀行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以下簡稱“三定”)。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單位。根據三定,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辦公室設在中國人民銀行,同時,設立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負責處理金融委辦公室日常事務。接近央行人士曾向《財經》記者表示,在此之前金融穩定局代行了金融委辦公室的職責。


鑑於曾在央行研究局工作的經歷,孫天琦在金融領域特別是外匯領域相關研究著作諸多,近期,孫曾就“關於外匯領域微觀監管的幾點思考”發聲表示,結合國際國內金融監管經驗和中國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中國外匯領域微觀監管應具備“三支柱”:


當前和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是實需管理、交易真實性審核(支柱一)。1996年,我國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大類40項分類標準,目前我國可兌換和部分可兌換的資本項目已達37項,佔92.5%。當前和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我們工作重點是堅持放管結合,完善實需管理、交易真實性審核等制度,增強監管有效性,確保現有外匯管理政策切實落地,維護外匯市場穩定。2019年我國銀行業所有的客戶跨境收款3.62萬億美元,向境外付款3.59萬億美元,跨境收付合計7.21萬億美元,充分保障了市場主體合法合規的跨境收支需要。


未來,隨著人民幣匯率逐步實現清潔浮動,資本項目開放不斷推進,外匯領域微觀行為監管(支柱二)和外匯領域微觀審慎監管(支柱三)的重要性將顯著提升,實需管理、交易真實性審核(支柱一)的作用相對會下降。從國際經驗來看,大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實現貨幣自由兌換和匯率自由浮動,跨境資金可無因劃轉,跨境資本流動管理主要是行為監管、審慎監管和基於“三反”(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的監管。未來隨著改革推進,我國與發達國家金融監管政策的差異可能會逐步縮小,外匯領域微觀行為監管、微觀審慎監管和“三反”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