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情緒,建立人設,一篇來自與心靈的對話

一篇隨筆,寫給自己,也寫給那些錯失自己的朋友,希望有所啟發。

控制情緒,建立人設,一篇來自與心靈的對話

學會學習

知識的學習要系統和深入,切不可雨露均霑。涉獵的東西太多,而思考的維度又太淺,就會造成思維的混亂,感覺哪個都有道理,但哪個都不成體系。一味的停留的在表面上看問題,嘴上也許可以侃侃而談,但內心其實是空虛的,沒有實際的存貨。切記不要把非常淺顯的東西理解成一個對的方向去努力,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南轅北轍,越跑越偏。

知識體系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通過大量閱讀、筆記、整理、思考等累積起來的。

學會感恩

在工作中,也許有人鞍前馬後,阿諛奉承;在生活中,也許有人對你有圖,但他們嘴裡說出來的話大部分都是違心的,他們只不過想要從你那裡得到利益而已。

真正願意跟你講真話,願意幫助你的人,應該虛心的去接受別人的意見,更應該懂的珍惜、惜福。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牴觸,去反駁,去狡辯,不能夠正視自己,那麼恐怕以後也就沒有人願意跟你講真話了。

在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之前,不要盲目的去反駁、去狡辯,而是要學會傾聽,學會分析和思考。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他人不是你的親生父母,沒有理由逼著你去改變,如果自己都不想去改變自己,單單依靠外人,依靠外力的作用,改變也許只是一時的,是治標不治本的。要從自己的內心,真正的去尋求改變,並且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終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不要投機取巧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凡是成大事者,必定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僅僅憑著某些高人的指點,或者聽了幾堂成功學的課,就想一步登天,這是白日夢最真實的體現。別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歷經了各種艱辛獲取的成功,怎麼可能通過一次談話,一次教導就能全盤告訴你。成功,沒有捷徑,不要指望別人告訴你什麼,一步步應該怎麼做,這是投機取巧,也就是術,要學會自己思考問題,自己去尋找解決方案,多嘗試,少說多做。

去行動,在實踐中糾正自己

白天一邊打著王者榮耀,玩著吃雞遊戲,刷著抖音、微博,一邊夢想著我要成名、要成功。這是很不現實的幻想。每天晚上枕邊不離勵志書,第二天醒來依舊我行我素。

不要眼高手低,這也不行,那也不好,與其每天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相信什麼“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之類的鬼話,不如去行動,真真切切的去努力,如果你有真能力,有真本事,遲早會有閃光的一天。

尋找情緒釋放的渠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情緒的高潮和低潮期,有時因為工作的忙碌和壓力,有時因為感情的不順等等,學會隱忍固然重要,但也要學會給自己找一個情緒發洩的渠道,找到適當自己情緒輸出的出口。頭段時間,網上有篇視頻很火,一位小夥子騎單車逆行,被警察攔了下來之後電話不斷,公司催加班,女朋友催回家,最後情緒失控,又是跪地又是哭泣。不管從事什麼行業、什麼職業的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能否有效的把自己的情緒輸出,主要原因還在於人的個體,而非從事的職業。即使這位小夥子從事其他崗位,遇到問題後仍舊會不知所措,甚至情緒失控。人,要學會情緒宣洩,找到屬於自己的情緒輸出方式。

要做事,先做人

學會做人,學會做自己的人設,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即使你的知識儲備不夠豐富,你的人脈不夠廣,但懂得做人,依然有成功的可能。情緒化是一個人最為致命的問題,人要學會忍耐,沒有隱忍的能力,離成功就差著十萬八千里。但凡成功的人,都是壓抑了人性弱點。如果不邁過這個坎,即使是學會了所有大學問家的知識,你依然還是現在這樣!

踏實一點,先把人設做好,包括怎麼學習,怎麼去和別人交流,甚至怎麼發自己的朋友圈。都是建立自己人設非常重要的環節。

“度人即度己,利人亦利己”

人要學會推己及人,80後復旦大學女教授陳果有一句名言:“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真正的成熟和正能量,是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你就是那發光源。當一個人發自內心,有自由、有自信的時候,他身上散發出一種無法抗拒的感染力,而這種極具感染力的正能量,在你的光源地帶,不管她願不願意,不管她靠不靠近,但你依舊可以照亮到她。”

改變,從現在開始

有人總覺得自己本身太過愚鈍,不能及時開竅,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從現在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此時此刻,就去做,去改變自己。努力改變,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每一個今天都是新的起點,每一個現在都彌足珍貴,一切都還來得及。幡然醒悟之時,必定可以亡羊補牢。

本篇文章來源於一個好朋友的對話,時隔很久,但細節依然歷歷在目,感恩有這樣推心置腹的好友!

感謝您的關注和閱讀,我是“雲麥大鵬”。


如果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評論,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