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明朝屢敗屢戰的闖王,為什麼碰上清兵就兵敗如山倒

妻賢夫禍少——對闖王這樣白手起家的梟雄而言,一個好賢內助所帶來的幫助覺得能夠頂半邊天,劉邦和朱元璋就是最好的榜樣。 一個好賢內助不僅能夠讓闖王有更大的動力和精力來處理政務,而且會有助於維護團隊的穩定。

  闖王的老婆不僅不是賢內助,反而給他帶來不少麻煩。自古美女愛英雄,但到了闖王這裡就不靈了,儘管闖王是白手起家的梟雄,但他的老婆還是給他帶了綠帽,第一個老婆給他戴綠帽時,他還沒有崛起,所以傷害還不大,頂多是傷了男人的自尊心,但第二個老婆給他戴綠帽時,他已經是闖王,這一次出軌的是他的得力干將高傑。這一次帶來的簡直是一萬點暴擊,他老婆帶著糧草、高傑帶著軍隊一起投靠了朝廷,這對闖王的個人威望顯然是一次嚴重打擊,而在冷兵器時代,個人威望甚至能夠抵擋千軍萬馬。

  均田免糧, 輸銀助響——這一條政策讓闖王快速崛起,成為拯救蒼生的英雄,但它帶來了致命的缺陷——無法得到穩定、充足的糧餉,並且徹底和地主富豪對立。

  闖王殺進北京後為了糧餉、不得不四處抄家,這徹底寒了士大夫階層的心。在當時的中國,沒有士大夫階層輔助,顯然是很難坐穩天下的。

  無國士輔助——闖王的謀士都是底層的文人、缺少大局觀,即便是李巖也稱不上國士。如果闖王有蕭何和張良這樣的人輔助,他絕對不會殺進北京,讓自己直面清軍的兵鋒。當時明朝在南方依舊有強大的武力,清軍又兵鋒正盛氣,在加上北京還有鼠疫,所以對闖王而言攻佔北京完全是在走鋼絲。

  建立根據地廣積糧餉、然後圖謀南方,任由崇禎和清兵爭鬥,以崇禎的性格是不可能引清兵入關的,所以闖王可以放心的圖謀南方,以保證自己在穩固的根據地提供糧餉。闖王打到北京城下時,可能自己也發現有些不妙,所以當時他想接受招安,並且願意出兵幫朝廷打清兵,但崇禎沒這個魄力,而且朝廷的官員太不給力,兵部尚書竟然主動開城門放闖王進城,這下好了,闖王和崇禎都沒了退路。

  內部出現動亂、殺功臣——雖然打下了北京城,但南明依舊有強大的武力,清兵也處於創業期、戰力更是彪悍,但闖王這個時候貪圖享樂不說,還殺了李巖。狡兔死走狗烹,但狡兔都沒死,走狗就烹了,這對一個團隊而言是致命的威脅。想象一下,如果劉邦打敗項羽時就殺了張良蕭何,劉邦也撐不住啊!

  在對吳三桂的問題上忽略了清軍的威脅——如果闖王能夠收服吳三桂,不僅能夠給闖王帶來一支百戰勁旅,而且能夠極高的增加闖王的威望,如果闖王這時能趁機安撫下士紳、尊賢禮士收幾個國士,那麼南方大部分地方說不定可以傳繳而定,南方比北方可富多了,有了南方的支持,而且有吳三桂幫忙守著國門,闖王就有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糧餉政策,不用在靠著夾打炮烙逼人輸銀助響。

  無穩定根據地——闖王被吳三桂聯合清軍打敗後,闖王依舊有強大的實力。但之前面對明王朝能夠屢敗屢戰的闖王,卻被一場敗仗打的翻不了身,之所以會這樣就在於闖王沒有穩固的根據地,劉邦被項羽打的只剩幾十騎,但劉邦有穩固的根據地,後方的蕭何很快就徵發兵卒,運送糧草,迅速的穩定了局勢。

  和朝廷打時雖然也是沒有穩固的根據地,但可以投降、而且朝廷的勢力劃分有著很明顯的界限,闖王只要逃到另一個地方,追殺自己的人軍隊可能就要換人了,因此他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休養生息,但清兵不是明軍,清兵死咬著不放,不殺闖王不罷手,結果闖王自然是兵敗如山倒,完全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闖王和明朝鷸蚌相爭,讓清朝撿了便宜,的確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