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公考五進面,行測突破80分,萬字乾貨大分享


大家好,我是貓哥,曾經五次參加公考五次進入面試,行測上過80。農村出身,無關係無背景,沒報過輔導班,完全憑藉一己之力考上二線城市核心城區公務員。下面這篇文章是我五次進面的經歷,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瞭解一下。

https://www.toutiao.com/i6767730068346110467/

相比於我五次進面的經歷,相信大多數同學對我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技巧、心得、方法更感興趣。本人行測在山東省大概是千里挑一的水平,基本上掌握了絕大多數的行測技巧;申論可能就比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強點,就不獻醜了;面試則是經歷了第一次考試72分到最後一次80+的過程,心得也很多。

今天我先和大家分享下行測方面的心得,我會盡可能把最核心的東西分享給大家,簡練而又不失詳細。

備考策略:

行測實力自測

如果你是個純小白,第一次參加公務員考試,那麼建議你先找三五套真題做做,熟悉下公務員行測考什麼。做的時候,不用限制時間,儘可能的追求正確率。如果你能做出來60%以上的題目,考公務員還是很有希望的。如果到不了60%,建議你優先考慮好考的崗位(偏遠的、報錄比低的),你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理論課程學習及刷題

做完之後,如果發現70%的題目挺簡單的,那麼恭喜你,你接下來直接刷題即可。買本行測書,或者找個行測視頻課,刷題過程中,反覆出錯的點或者計算慢的點,看書或者視頻中相應部分即可。在書和視頻課之間,我喜歡書,因為受不了視頻課一個知識點磨磨唧唧半天。為什麼不建議你先看完書和視頻,再刷題呢?因為這對基礎比較好的你來說是浪費時間,而且書和視頻裡面講的很多東西,如果對真題不熟悉,不僅不能深刻體會,引起共鳴,甚至會對你產生誤導作用。很多講課的老師和輔導書的編寫者,實戰能力差得讓人瞠目結舌。"課堂操作猛如虎,考場出來65",這是很多培訓師的真實寫照。

如果做完之後,你發現大多數題目,還是很有難度的,你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做出來,那麼可以先系統地看看書或者視頻課,再去刷題。

跟誰學?

哪裡有視頻課呢?我只想說網上免費的視頻課到處都是,收費的也有,不過講的內容未必比免費的好。別管哪個機構,講的內容其實大同小異,打基礎的話,隨便選一家機構的課都可以,因為他們面向的是大多數人,所以講的內容必然基礎。如果非要我推薦個機構,那麼我選擇粉筆,理由:便宜,教研更用心。如果聽了很多課,做了很多題,想往75甚至80沖沖,可以聽聽我的《行測80分之路》系統理論課。當然,也不要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去尋找"名師"上,"名師"未必是"良師","良師"也未必是最適合你的。比起找到成功的最佳路徑,馬上出發才是最重要的!

分模塊刷題還是做套題?

前期刷題,可以按照不同模塊(比如資料分析1000題)去刷,集中突破知識點;後期一定要掐著表去刷套題,培養節奏感。節奏感太重要了,遠比某個具體的知識點重要,這是軀幹和細節末節的區別。什麼是節奏感呢?就是我每個題目該用多少時間,什麼樣的題目該取,什麼樣的題目該舍,糾結題目如何處理等等問題。

相比於刷題的方式,刷題的量才是更重要的。大量刷題,反覆強化,才能形成條件反射,才能把技巧內化為本能。

關於模擬題

不建議做模擬題,一方面是模擬題質量往往不高,另一方面模擬題會讓我們脫離實際。不否認,有些真題出的也不好,但是我們碰到這種真題,最起碼能讓我們知道真題也有很多出的不好的,不嚴謹的,甚至錯誤的。無論怎麼樣,真題都能讓我們瞭解真實的考試,但是模擬題不行。有同學擔心真題很快就做完了,純屬多餘,最近十年的真題,夠你做一整年的了!如果做了很多題,想檢驗下自己的水平怎麼辦呢?這時候,你可以週末參加下各大機構的模考,但是不建議每週都參加,除非你真的把真題做到無題可做的地步。

關於爭議題

真題中有大量爭議題,我們該如何面對呢?見到爭議題,建議多看幾方的答案,重點不要關注選哪個,而要關注他選哪個背後的理由是什麼,知道爭議的點是什麼,即可。不要被個別爭議題亂了自己一貫的原則。

我見過的所有行測高手都對行測飽含熱愛,對各種公式、方法後面的原理充滿好奇,而不是僅僅把它當做解決自己飯碗的工具。不求甚解,會用就行,這是很多備考多年無法上岸的同學的通病。

竊以為行測最好的備考策略:

大塊時間用來刷紙質打印真題,掐著時間刷。

碎片時間看我的視頻和文章。

要是能和我連麥討論問題,那就好得不能再好了!O(∩_∩)O哈哈~

實戰要點:

咖啡對有的人提神效果很明顯,比如我。平時工作的時候,一杯咖啡可以讓我精神高度集中2-3小時。我行測考80那一次,就買了一塊錢一包的雀巢,兌著冰涼的礦泉水喝下去的。當然,進考場前,務必去趟廁所。

發下試卷,寫完名字、准考證號等相關信息,就可以不動筆做題了,充分利用起來提前髮捲的這幾分鐘。

考場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出來所有的題目。行測的精髓是允許錯,但是要錯的精準,那些最難的題目,該錯的題目,要用最短的時間做錯。我們只要自己會做的題目做完,70+還是很輕鬆的。

不要做一個模塊,塗一個模塊。高速運轉的機器,頻繁換擋,會極大地降低運行效率。建議最後剩10分鐘塗卡。

每個模塊,每次考試,難度都不確定,千萬別限定自己每個模塊只能錯幾個以下。模塊整體難度低,咱們就少錯幾個,模塊整體難度高,多蒙幾個也無妨。很多人說資料分析保證不了80%的正確率,考公務員就懸了。我想說有這種想法的同學很危險,萬一碰上哪次考試資料分析很難,會死的很慘,我的資料分析也不敢保證每次都能對80%以上。別說資料分析,就是類比推理這種公認簡單的題型,不一樣經常出現超級難的題目?

考試的時候,不需要頻繁的在題目上寫寫畫畫,在平時練習中就得改掉這個臭毛病,動筆的速度就是不如動眼快。

各模塊知識點: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分值高、題量大、技巧強,是拉開差距最為明顯的模塊,備考公務員,建議從資料分析開始。

資料分析的精髓:

重分析輕計算,這也是為什麼叫資料分析而不是資料計算的原因。我們應該儘量做到"動眼不動筆,動筆不列式,列式不計算,計算不精算"。

解題思路:

不讀材料,直接去看題幹,帶著題幹中的關鍵詞,去材料中快速掃描相關信息。先定性分析,預估選項,分析不出來,再考慮計算。

計算的核心:

永遠都是在精度和速度之間尋找平衡。

精度控制的核心:

選項最小差距決定計算允許的誤差!

選項最小差距決定計算允許的誤差!

選項最小差距決定計算允許的誤差!

一般來說,計算誤差小於選項最小差距的1/3,足以保證計算結果的可靠。這裡說的選項間的差距是相對差距,不是絕對差距,比如1%和2%,它們之間的絕對差距是1個百分點,非常小,但是相對差距是50%,屬於非常大的差距了。選項是1%、2%、3%、4%,明顯要比選項是89%、90%、91%、92%好算的多。

另外,這裡的1/3不是定死的,只是說小於1/3很可靠,但是比1/3稍大點,也比較可靠,但是如果接近1/2就不大可靠了,如果超過1/2就很不可靠了。

舉例:

A和B是兩個100左右的數,比如107/(1+6.3%)和98/(1-3%)

題幹是A×B,選項是8000,9000,10000,11000,誤差在10%左右,那麼我們在對A和B進行化簡的過程中,誤差需要控制在3%以內,除法同理。但是如果選項是9800,9900,10000,10100,那麼我們我們在對A和B進行化簡的過程中,誤差需要控制在0.3%以內,除法同理。

題幹是A-B=C,讓我們求C,這時候計算精度取決於C的大小。如果選項是幾十,那麼我們計算的過程中就可以對A和B比較大的簡化,但是如果選項是個位數,甚至不足1 的數,我們就需要比較精確地計算。一個典型的題目就是2019年山東省考114題,一個14億左右的數減去另一個14億左右的數,選項是幾百萬,而選項間的差距只有幾十萬。這時候,我們對這兩個14億左右的數進行任何化簡,都會對結果造成巨大影響,所以只能精算。

誤差控制時,乘法和加法,要一增一減,除法和減法要同增同減,這樣差生的誤差可以互相抵消一部分。

資料分析基礎知識:

基期量、現期量、增長量、增長率、同比、環比、五年計劃、基期比重公式、比重差公式、平均數變化公式、混合增長率、十字交叉法、百化分,這些最最基本的概念要掌握。

速算技巧:

數字敏感性,看到0.34、34、323、33等,一定要第一時間想到1/3,更進一步的要求,看到266想到8/3等。掌握常見的百分數和分數的轉化。

乘9相當於這個數字減去它本身的1/10,有同學說不對,應該是它的10倍減去它本身,其實在資料分析中,我們大部分情況下不用關心數量級的問題。同理,乘11相當於加它本身的1/10,乘1.5相當於加上它本身的一半。除以11相當於乘以9,誤差1%。乘除5/25/125等於除乘2/4/8.

化除為乘。在增長率r很小的情況下,A/(1+r)≈A(1-r),誤差為r^2,算出來的數據小了r^2。r<10%的時候,誤差小於1%,r<5%的時候,誤差小於0.25%。

百化分及誤差修正。增長量計算公式Ar/(1+r),我們可以把r換為1/n,則計算公式可以簡化為A/(1+n),極大地減少計算量。

例如:A×12.5%/(1+12.5%),用1/8代替12.5%,則可以化簡為A/9。

但是,不巧的是,很多r並不完美地等價於1/n,比如12.5%換成13%,怎麼辦呢?我們依然可以用1/8代替13%,但是這個替代過程使得計算結果縮小了,13%×8=104%,1/8×8=100%,所以這個替換使得計算結果縮小了大概4%,所以我們只需要在計算結果上再加4%即可。同理,用1/8代替12%,計算結果變大4%,計算結果要相應的減去4%。這個替換固然使得分母也變了,但是因為分母前面有個1,所以這個替換對分母的改變極小,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時候,可以忽略不計。1+12.%和1+1/8只差不到0.5%。

百化分及誤差修正是適用範圍很廣的一種計算方式,大家務必掌握。

溶液法。溶液法用於簡化除法計算,核心思想是分子分母同比例增加或者減掉一個很小的數,使分母化整,簡化計算。例如:565/189,大概是3,我們使得分母增加11,分子就得增加33,這樣就可以簡化為598/200;346/178,分母減去11,分子相應減去22,變成324/167,約等於324×0.6=1.944,346/178計算器精算結果是1.9438,可以看出,溶液法極大地簡化了計算,但是僅僅帶來了微小的誤差。

大小比較。

分式大小比較:

分子大分母小的大,分子小分母大的小;

分子分母同大同小的,看分子分母誰變化的快,變化快的起主要作用,比如2/3和3/4,分子從2變到3,分子從3變到4,明顯分子變化快,說明分子起主要作用,數字變大,比如2/3和3/5,明顯分母變化快,說明分母起主要作用,數字變小。

分子分母同大同小又差別不大的,用大分數的分子分母減去小分數分子分母,看產生的新分數大小,相當於從一大份溶液裡減去一小份溶液,看剩下的溶液濃度變高了還是變低了,變高了,說明大分數大,變低了,說明大分數小。如234/541和259/571,後面的數減去前面的,得到新數25/30,明顯變大了,說明大分數大於小分數。

增長量大小比較:在率差不多的情況下,主要看量;在量差不多的情況下,看率;量大率小的情況下,看二者乘積。比如100增長3%,110增長2%,明顯是量差不多,率有明顯差別,所以肯定前者大;比如100增長13%,300增長12%,明顯是率差不多,量有明顯差別,所以肯定後者大;比如100增長9%,300增長2%,量大率小看乘積,前者大。乘積很接近的時候,要稍微精確地計算一下。

十字交叉法求混合增長率、混合比重。口訣:居於中間,但不正中,偏向權重大的一方。混合值和分量值之間的距離反比於分量的權重,比如100增長5%,200增長2%,混合增長率必然位於2%-5%之間,且偏向2%,因為5%-2%=3個百分點,100和200權重比是1:2,所以混合值必然離2%一個百分點,離5%兩個百分點,即3%。

二項式定理求年均增長率。(1+r)^n≈1+nr+C(n,2)r^2,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時候,r^2項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計。一般來說,精確到r^2項足夠用了。

尾數法。涉及到整數的加減運算,可以考慮尾數法,末一位無法得到答案,可以看末兩位。

插值法。答案在兩個選項之間,這兩個選項分佈在一個比較規整的數量側,適合插值法。比如541/675答案是79.8%和80.1%,我們就可以用675×80%,看得出來的數和541比誰大誰小,如果大了,說明675應該乘以一個小於80%的數才能得到541,說明541/675小於80%。如果小了,說明675應該乘以一個大於80%的數才能得到541,說明541/675大於80%。

專門解決選項差距極小的反向帶入法。看兩個例子瞭解下什麼是反向代入法吧。

例1:已知現期量18506,增長率為16%,求增長量。

18506×16%/(1+16%)=? A.2487 B.2518C.2552D.2573

反向代入法:正確答案是哪個,我不知道,但是肯定都在2506附近,我假設正確答案為2506,為什麼假設為2506呢?因為18506-2506=16000,是個很規整的數,好算,基期量16000增長16%是256,最接近C,所以答案直接選C即可。

例2:已知現期量91950,增長率為10.8%,求增長量。

91950×10.8%/(1+10.8%)=? A.8936 B.8963C.9836D.9863

反向代入法:正確答案是哪個,我不知道,但是我把10.8%當成11%,可以大概判斷出來,結果在9000左右,所以答案應該在AB之間。我先假設一個值8950(8950在AB之間,而且能得到一個比較好算的基期值),於是得到基期值91950-8950=83000,然後83000×10.8%=8964,於是答案直接鎖定B。

具體原理請看我發佈的關於反向代入法的視頻。反向代入法產生的誤差是假設值與真實值之間的誤差x×增長率r,即xr。

求和的幾個簡便方法:

削峰填谷法:88+91+90+94+85+87=?

-2+1+0+4-5-3=-5,故上式=90×6-5=445

高位疊加法:12345+32768+25414+7658+64534=?

由於資料分析,我們往往不需要精確的數字,所以我們可以從高位開始算起,而不是從低位,所以我們可以先看看這些數字裡面有多少個萬,多少個千,多少個百,我們需要前n位,便看前n+1位即可。

13,涉及到宏觀經濟、世界各國國情的資料分析題,可以依靠常識推斷答案。

【例1】(2009年秋季聯考)2000年到2006年印度國際儲備量的平均增長速度低於:

發達國家B. 世界總體C. 發展中國家D. 中國

【解析】算都不用算,答案肯定是中國。

【例2】(2016年重慶)1995-2015年受教育程度人數平均增速最快的人群是( )。

大學B. 高中C. 初中D. 小學

【解析】算都不用算,答案肯定是大學,20年間,從天之驕子到滿大街都是。

判斷推理:

圖形推理:

平面圖形推理

一是熟悉最近三年真題,因為一種新的考法出現之後,通常會連續考好幾年,直到大家都會為止。等到幾年不考,大家忘了,可能又會再考。這便是我們刷歷年真題的意義:便於我們把握最新命題趨勢。

二是知道常考規律的外在特徵。基本的:圖形相同看位置,圖形相似看樣式,圖形凌亂看屬性和數量,圖形有明顯的變化趨勢看數量,對稱優先考慮,有黑有白考慮黑白運算,有典型奇點考慮一筆畫。

平面圖形推理,簡單的可能十來秒就能得出答案,難的給你一天也看不出來規律是什麼,分值又低,所以做這種題就要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五道圖形推理,保證對三道,大概率對一道,瞎蒙一道,這就是我的滿意門檻。

空間圖形推理:

指望靠畫橡皮解決空間圖形推理的,都是考不上公務員的。

正方體的題目:

基本都是送分題,方法性極強,相對面法、時針法、座標法、路徑法(公共點、公共邊)解決一切正方體的圖形推理題。

截面圖:

只需掌握基本圖形的截面即可。

三視圖:

平緩變化的面無直線分割。

江蘇的圖形拼接:

傾斜角度和長度一致的線,十有八九是重合的。

類比推理:

備考思路:

和圖形推理差不多,

一是熟悉近三年的真題,知道最新的命題趨勢。

二是知道常考規律:全同、交叉、種屬、組成、條件、屬性、功能、原料……

同樣簡單的很簡單,基本可以秒殺,難的很難,要大膽放棄,千萬別糾結。分值同樣比較低,不值得付出大量時間。

基本方法:

造句子

看詞性

看感情色彩

看前後位置

辨析二元關係

定義判斷:

常規方法——卡條件

符合定義要滿足條件(1)(2)(3),我們便分別用條件(1)(2)(3)去對選項進行篩選。

幾個小技巧:

直選法:

熟悉概念直接按照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去做即可,原理是考試中的定義往往和生活中的是一致的。在概念熟悉,但是題幹晦澀難懂的時候,可以使用。

同質選項排除:

當題目問"哪個不符合"的時候,基本都是送分題,這意味著有三個選項符合,三個選項相當於舉了三個例子,所以即便讀不懂題幹,我們直接看選項,找出來那個和其他選項截然不同的,就是答案。

字面意思理解法:

一個定義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它最本質、最顯著的特徵。所以,當題幹晦澀難懂的時候,我們直接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即可。

多定義:

只需大體瀏覽題幹,然後精讀問題中提到的定義即可。

一般來說,題幹中出現並列的定義、並列的情況時,選項往往和這些並列是一一對應的。

邏輯判斷:

邏輯判斷是行測的重頭戲,和數學一樣,是高低分考生之間拉開差距的關鍵。

翻譯推理:

題型特徵:

通過邏輯關聯詞將大量事件連接在一起,讓我們找事件之間的關係。屬於基礎題型、核心題型、必考題型、必會題型。

解題思路:

先翻譯後推理,所謂翻譯就是把題幹中的各個事件寫成箭頭的形式,所謂推理主要是"肯前必肯後,否後必否前,肯後否前不必然""摩根等價定律""且或關係真假判定"和或關係的"否一推一"。

難點及解決方法:

推出關係關聯詞的推理方向是最核心最難的點,可以用代入法判定,將"考上公務員"和"過筆試"代入到關聯詞中,怎麼讀著順,那麼"考上公務員"所在的位置就是推理的起點,"過筆試"所在的位置就是推理的終點。

關於除非否則:

除非A否則B,"否"的是A,"則"就是推出箭頭,所以實際上就是否A則B,即-A——>B。

關於魯兵遜等價定理:

A——>B等於-A或B。為什麼呢?舉兩個例子:

不吃飯就得餓死=吃飯或者餓死

你不走,我就走=你走或我走

因為除非A否則B等於-A——>B,所以也等價於A或B。

翻譯推理套路性很強,一旦掌握方法,就是送分題。

真假推理:

解題關鍵:先找特殊關係,再看其餘

三種特殊關係:

矛盾關係:

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熟悉常見的矛盾關係:

A和-A

有的是和所有都不是 有的不是和所有都是

A且B和-A或-B A或B和-A且-B

A——>B和A且-B

反對關係:

兩個有的必有一真 兩個所有必有一假

推出關係:

如果A能推出B:

AB只有一真,則A必然為假(A若為真,則B也為真,和只有一真矛盾)

AB只有一假,則B必然為真(B若為假,則A也為假,和只有一假矛盾)

二難推理:

A——>B且A——>-B,則A為假。A推出一個自相矛盾的命題,A必然為假。

A——>B且-A——>B,則B為真。不管A為真還是為假,B都為真,則B為真。

信息匹配題

選項信息充分:排除法優先

選項信息不充分:

題幹信息全真;最大信息破題

題幹信息有真有假:確定信息破題

提問方式涉及"可能""不可能":代入法

輔助手段:列表 連線 假設

等價選項要排除:兩個元素,在題幹中的信息一模一樣,地位等同,那麼這二者不可能單獨有一個做為答案

難度判定:

難度=信息組數×對象數 大於10就可以放棄了

日常推理:

和言語理解中的細節判斷題差不多,同樣語氣絕對的慎選,涉及比較的慎選,語氣模糊的優選。語氣強弱原則可以解決相當數量的日常推理和細節理解題,是行測中最好用的秒殺技巧,沒有之一。

模態命題:

幾組等價:

不可能=必然不

不一定=可能不

並非所有都是=有的不是

並非所有都不是=有的是

並非一直=有時候不

"不"的換位:

每向後跨越一個模態詞就改變這個模態詞為其對立面

並非所有人都會一直喜歡你

=有的人並非會一直喜歡你

=有的人有時候會不喜歡你

加強削弱:

邏輯判斷的核心。我有一篇專門的文章《加強削弱?這篇1.8萬字的文章徹底搞定》論述這個題型,很多同學看完之後表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恍然大悟、豁然開朗,O(∩_∩)O哈哈~,鏈接在下:

https://www.toutiao.com/i6770650973892248077/


五次公考五進面,行測突破80分,萬字乾貨大分享

看完這篇文章,知道這個圖為什麼這麼畫,我相信你對加強削弱的理解肯定上個檔次。

常識判斷:

常識的備考:

時政可以關注下,其餘的人文、歷史、物理、化學,看都不用看,往期真題也不用做。

短期內沒法改變,投入產出比實在太低。

考試的時候,發下試卷,就可以提前把常識做了,20題總用時不要超過10分鐘。

20題對12題已經算是挺不錯了,千萬別追求什麼百分之七十八十的正確率,有的人能做到,那也是20多年積累的結果,不是短期提升的結果。

常識技巧:

80%以上的題目沒有技巧,就是考察你懂不懂,知不知,只有極少數題目能用到技巧。主要技巧有這麼幾點:

語氣過於絕對的、指代過於具體明確的、涉及比較的,慎選

等價選項、沒有本質區別的選項要排除

符合常理

符合主流價值觀

言語理解:

先用語感做題,語感不好使的時候,再靠技巧。

好的語感來源於廣泛地閱讀和長期的積累。

言語理解其實所有的技巧歸結起來,就三句話:片段閱讀找重點句、找主體詞,選詞填空結合語境。

如何找重點句?關聯詞的後面是重點,結論對策是重點,反面論證的是重點。

如何找主體詞?高頻出現的名詞往往是主體詞。

如何結合語境?看上下文有沒有提示性的詞句。

片段閱讀:

關注重點句(結論、觀點、對策等),舉例子、背景材料、分句、引證等,都不重要,可以略讀。

形式上並列的詞、句可以略讀,知道它們講的都是差不多的事即可。

中心理解題:

分為主旨題和意圖題,主旨就是文段說了啥,意圖就是文段想說啥。意圖題優選合理引申項,沒有合理引申,可以按照主旨題做。主旨題優選概項,沒有概括項,可以選合理引申項。

語句排序題:

用排除法,確定一條信息,排除一次。背景交代、下定義適合做首句,代詞開頭不適合做首句,要緊跟在它指代的事物後面,可以根據關聯詞、邏輯關係、時間關係等確定捆綁集團。下定義的句子,大的定義在前,小的定義在後,比如力學和流體力學都出現在文段中,肯定力學在前,流體力學在後。

細節理解題:

主要是逐一代入比對,一般來說語氣絕對的慎選,涉及比較的慎選,語氣模糊的優選。

標題題:

標題要能表達文段的主要內容,要是還能有美感、吸引眼球,就更好了。

接語選擇題:

主要看最後一句,一般前面提出問題,後面要揭示原因,如果前面問題、原因都有了,後面要給對策。前面提出新的概念,後面要解釋這個概念。總之,你讀完前面,最關心什麼,後面就應該講什麼。

選詞填空:

一是結合上下文,根據提示性的詞句,推斷空格處應該是表達什麼意思的詞,然後帶著心中的答案去選項裡找。

二是把高頻詞語(貓哥早已為大家總結好)多琢磨琢磨,你會發現其實翻來覆去,考的就是這些詞之間細微的差別。

三是碰到糾結選項,優選那種上檔次的,能顯示出來作者水平的詞。比如"關照"和"觀照","滲透"和"浸潤","消失"和"消弭","濫觴"和"起源","迴盪"和"氤氳",以上皆出自於19年公務員聯考。另外就是整體文風一致,比如"滲透"和"浸潤",散文優選"浸潤",說明文優選"滲透"。

在選詞填空中,如果根據第一個空,有很大把握可以鎖定答案,直接把其他詞代入到後面的空裡驗證即可,中間的很多詞句都不需要細讀。

言語理解的正確率提高到80%就能很難往上提了,這時候,我們的重點可以從正確率往速度上轉移,把言語省下來的時間用到計算類的題目上。

數量關係:

數量關係一定要放到最後做!

不客氣地說,在看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99.9%的可能數量關係應該沒我做得快。我曾經在某公總部,參與數量講義的編寫,做了幾個月的數量關係,沒碰到一道不會的,但即便如此,經過實戰驗證,當我選擇把數量都做完(甚至戰略性地放棄一道最難的題目)的時候,總成績是下降的!這說明我們在考試的時候,把時間投入到數量關係上,投入產出比是極低的。

數量關係可以全部放棄嗎?

行測想上75,數量不能全蒙,最明智的選擇是挑一半最簡單的題目做做,剩下的題目有選擇的蒙,最後能有個70%的正確率,就很滿意了。

如果你行測不能穩定在70+,正常難度的考試,你應該沒時間做數量關係,蒙吧!

如何判斷數量題目的難度呢?

字數少的,對象少的,過程簡單的,往往容易。套路性強的,比如牛吃草、三集合容斥、最不利原則、多次相遇、錯位重排等,一旦掌握了套路,也很簡單。概率問題、複雜行程問題往往較難。

數量各個題型的解題技巧,文字不好說明,請關注我的今日頭條、B站和知乎的視頻和我的知乎專欄:行測理論課。

各類數量關係題的要點:

數字特性法

題幹中有比例、倍數、百分數的時候,優先考慮整除特性

整除特性、奇偶性是常用的數量關係秒殺技巧

掌握能被3/9/5/25/125/4/8/11整除的數字特性

賦值法

工程問題、利潤問題

代入法

正面求解困難,不定方程

行程問題

流水行船問題:順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火車過橋問題:橋的長度+火車長度=火車速度成×通過時間

多次相遇問題:直線型 迎面相遇 路程和=(2n-1)L

背面追及 路程差=2nL

環型 迎面相遇 路程和=nL

背面追及 路程差=nL

等時間平均速度 兩個速度的平均值 (V1+V2)/2

等距離平均速度 兩個速度的調和平均值 2V1V2/(V1+V2)

工程問題

幫忙類的工程問題

比較優勢理論的工程問題

日期問題

閏年的計算

365/7餘1,導致同一日期的星期移位

幾何問題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排列組合與概率問題

排列與組合

分步與分類

特殊優先

捆綁法與插空法

隔板法

逆向思維

環排與錯位重排

三集合容斥問題

把三個集合想象成三張紙片,總面積等於=三張紙的面積之和-1倍的兩層的面積-2倍的三層的面積=一層的面積+兩層的面積+三層的面積

最值問題

構造最不利情況

抽屜原理

週期問題

每幾天與隔幾天的區別

牛吃草問題

關鍵要求出草的生長速度等於幾頭牛吃草的速度

數字推理

和圖形推理、類比推理差不多,

一是熟悉近五年的真題,知道最新的命題趨勢。

二是知道常考規律的外在特徵:

變化平緩:做差

變化急劇:倍數、乘法

分式:分子分母分開觀察

長數列、大數列:分組觀察、分位觀察

起伏不定:求和或分組

倒數:冪次變化

平方數、立方數附近:平方、立方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