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烏蘭花南河槽~《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5(文

烏蘭花南河槽,曾是人文薈萃的地方。一條河,東至水庫,西過鄉中,橫貫烏蘭花東西,將小鎮天然分隔為南北兩大片兒。河南面,是南梁、河南營子、高油房,有菜園子、果園、苗圃、碳場、菜市場和糧庫;河北面,是烏蘭花主街區,大橋、菜隊,南街、二旅社,車站、南河沿,沿河諸路、文南各巷,都沿著河槽錯落展開。

記憶中的烏蘭花南河槽~《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5(文/子祺)

南河槽的水源來之於水庫,由庫低常年滲出的細流長期匯成。雖是涓涓細流,卻也滋潤了河邊片片綠灘,加上不時開閘放水,也能灌溉河南營子、菜隊大片土地,供小鎮幾萬人家常菜蔬所需。過去,河兩岸全靠車站到糧庫間那座大橋相連,南來北往的車流、人流,都要經此通達。這裡是交通要地,是熱鬧繁華之地,也是站橋頭、做買賣、打架鬥毆的風雲集散地,經常聽到這裡發生的離奇古怪事。現如今,新修的和平路大橋,是座功能更加完備的寬闊橋,不光是成為了往來主橋,也成為了景觀橋,與烏蘭花水庫、庫前公園、沿河景觀道,一體構成了進入烏蘭花邊陲小鎮的靚麗景緻。

記憶中的烏蘭花南河槽~《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5(文/子祺)

南河槽的小河兩邊,原是成片寸草地,以前也有零星牛羊不時散現。沿著河道向西,文化路以南,由沿河、文南諸多巷子構成的平房院落,密密麻麻一大片兒,蓋得連綿不斷,房挨著房,簷搭著簷。當初,那都是進城落戶的緊俏地,每家一個小院,蔚為整齊壯觀。緊貼著河槽南邊,是一條沙土路,延著河南營子菜地北頭伸開,是當時美其名曰的外環。

文南路東西兩端,分別連著四子王旗一中和烏蘭花鄉中(現在叫三中)。這一帶,也集中成為學生留宿住店的“學區房”。清晨,傍晚,總有不少初、高中學生,在河邊讀課文背單詞。還有的青年男女,藉著河邊樹木稠密、隱蔽安靜之便利,多有約會、談戀愛故事,一度成為學生間晦澀的“神秘地”。一句“某某某和誰誰誰,昨天去南河槽了”,總能引起同學們不小波動,不知是羨慕,還是厭惡。總之,那是很讓人唸叨的。

記憶中的烏蘭花南河槽~《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5(文/子祺)

我對南河槽頗有印象,倒不是在南河槽談過戀愛,咱也沒那長相和資本,而是無論念初中、讀高中,都曾在離南河槽不遠的地方住過,經常在河邊讀書背書,也曾散步溜達過。鄉中往南,過了河槽,是鄭家灘村的苗圃,挨著還有一個大果園,裡面黃太平、沙果、賓果不少,頗是誘人。好幾次想嘗試進去採擷,無奈沒膽量沒行動,成為可笑的遺憾。那個苗圃也很大,比我們村南那個林場裡的大多了。裡面各種當地的樹苗子都有,密密麻麻一大片。一中往南,過了河槽,是南菜園,屬於菜隊和河南營子管轄。種的菜蔬不少,青麻葉、抱頭白,蘿蔔、蔓菁,圓菜、青菜,芥菜、辣辣荁(huan),大蔥、洋姜,可川可灘一大片,養活了揚眉吐氣的菜隊人和河南營子郊區人,補給了鎮上市民們的胃胃口口、腸腸肚肚,也盛滿了旗里人家的盤盤碟碟、缸缸罐罐。

記憶中的烏蘭花南河槽~《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5(文/子祺)

如今的南河槽,一大段已修成了烏蘭花景觀河。硬化了的河道,美化了的河床,亮化了的河橋,石砌欄杆,綠草鋪坪,休閒漫道,健身長廊,花園廣場,文蘊裝點,一派現代時尚氣息,已尋不到昔日土路、水坑、沙河道了,真是“時光飛逝日月變,斗轉星移乾坤移”啊!

記憶中的烏蘭花南河槽~《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5(文/子祺)

一涓細流,曾見證多少小鎮歷史滄桑風雲事;一彎河床,曾匯聚多少兩岸歲月變遷人間情。消逝的是河槽,留下的是往事,銘刻的是故鄉。河在田地在,河干思念在,變了的是容顏,不變的是情懷。故鄉小河,那彎淺淺的波光,亦化作絲絲眷念,一頭牽著遊子,一頭挽著小鎮,閱遍世間花開花落,笑盡凡塵雲捲雲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