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前段時間的電視劇《都挺好》

引發全民觀影熱潮,火得一塌糊塗。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它把原生家庭的病症解剖給大眾看,角度新穎,故事一流,劇中的每一個主演都成了當紅炸子雞。

本以為憑藉這樣的成績,年度電視劇第一的寶座是穩了。

沒想到,一山還比一山高,《都挺好》被一部臺劇狠狠地甩在後頭。

不是“傻白甜”的青春偶像劇,而是深入探討社會重大議題的超級正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HBO與臺灣公視聯合推出。

開播當天就榮登Google臺灣熱搜排行第一名。

豆瓣評分從開播之初的9.3一直漲到目前的9.5,目前是本年度電視劇最高評分。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每天都有人在推薦,想不看都難。

真的有這麼好看嗎?

真的,不僅看到哭,而且還有深度!

眾生皆苦

這部劇讓我看到一種結構上的美。

圍繞著一個事件,牽扯出了四個家庭。重點不在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是聚焦事件相關的不同個人的態度: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審判者、辯護者,以及他們如何從各自面臨的困境中解救自己。

正如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故事由車禍事故興起,講的卻不是撞車,而是人與人、種族與種族之間衝撞。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與惡》也一樣,通過一個極端事件,力求解構人性深處的善與惡。

從這點來看,《與惡》的骨架是漂亮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然而一部好的劇作,光有骨架是不夠的,它還需要漂亮的血肉。

肉是劇情,血是情感,

這部劇在這兩方面都做到了極致。

首先,這個事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個叫李曉明的學生,他在電影院槍殺了9人,並造成21人受傷。

最高法院對李曉明的判決是死刑,二審依舊維持原判。但這仍然難以平民憤,來自社會各界的網友,恨不得馬上把他處死。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這個案件在學術上有個專有名詞:無差別殺人案。

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沒有恩怨,隨機選擇作案目標,在作案現場見誰殺誰的案件。

之所以設置這個劇情,是因為這種案件在臺灣真實發生過。

從2009年至今發生了6起,最嚴重的1起是在2014年,21歲的鄭捷在地鐵上砍殺無辜的陌生人,造成4死21傷的慘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通過李曉明殺人案,帶出了各種人際關係中的問題。這些問題同樣反應著赤裸裸的現實。它讓每個觀眾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產生共鳴。

看劇時,你就像站在上帝視角,俯瞰著芸芸眾生。

你看到每個人都活得不易,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跨越的難關

值得欣慰的是,當你相信未來時,未來真的就會為你敞開大門。

沒有絕對

什麼樣的作品最優秀?

能夠最大限度地容納真實。

不管你從哪個角度看,它都是美的。

結構,現實,情感,應有盡有。

最可貴的是,它還有思考。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類似莎士比亞的“To be or not to be”,《與惡》同樣提出了一個類似哲學層面的命題: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觀眾其實已經有答案了:沒有絕對的好人或者壞人。

如果那個人是殺人犯,答案還是如此嗎?

沒錯!依舊如此!

這不是劇中給出的答案,是《與惡》讓我思考之後產生的答案, 而這往往是好劇作的共性。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宋喬安(賈靜雯飾)的眼中,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是不是壞人?

答案是肯定的。

她甚至認為李曉明的家人全部都是壞人,因為她是最大的受害者,她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而如果作為一個旁觀者來看,真的可以把李曉明歸到壞人的那一類嗎?

不一定。

他這麼做的原因,影片沒有深入探討,但有一點我們是看到了:李曉明這種無差別殺人,是註定要發生的。

他自己是這麼說的:

我做了我覺得非做不可的事,如果人生再來一次,我應該也是一樣的選擇。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不能說完全是先天,也不能說完全是後天的原因。

他就像殺死約翰列儂的那個歌迷,他們生來就是要製造聲響。

這樣一分析,事情就失去了它的絕對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有餘地的灰色地帶。

能否換位

這其中,涉及到一個“換位”的問題。

針對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考量,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影片除了花費大量篇章在李曉明殺人這件事的換位之外,也帶出李曉明案件周圍的一些人事的換位。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王赦(吳慷仁飾)選擇死刑犯律師作為職業,對他本身來說,是充滿著使命感的,是他願意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和追求。

而對於他妻子以及妻子父母來說,這個選擇就不那麼容易理解了。它給王赦妻子帶來了安全隱患,讓妻子揹負了更多的壓力,甚至讓他們的第二個孩子早產過世。

王赦該如何抉擇?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比王赦更艱難的,還有一位。她的選擇同樣存在著“換位”的問題。

她就是應思悅(曾沛慈飾)。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雖然她沒有經歷宋喬安那種親人離世的痛苦,但是她的痛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看她周邊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

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的弟弟。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一個心臟瓣膜鈣化的爸爸急需住院開刀。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一個嫌她和弟弟麻煩的後媽。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以及一個不懂得“換位”,只知道為自己家著想的未婚夫。

《我們與惡的距離》:無數人推薦的神劇,你想不看都難

在短短的10集裡面,一部分人的不願意換位以及某些人的主動換位交織在一起,完成了人性不同面向的豐富展現。

不會換位的人,永遠走不出黑暗的泥沼。

而那些懂得換位的人,終將迎來破曉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