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酒仙橋是我們的父輩們青春記憶。它曾有過輝煌的歷史,我們幾代人都對它太有感情了。儘管時光久遠,我似乎還能觸摸到那個時代。而那些工廠裡已經快要退休的男女工人們,他們言談舉止,依稀流露出曾有的自信和榮耀,在他們身上,我已真正能理解教科書中所說工人階級的先進性。說起酒仙橋的變遷,老酒仙橋的模樣、往事又一幕幕浮現在我眼前……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這一地區的房屋大多建於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那時,酒仙橋到處是亂墳崗子、雜草叢生、沒有人煙的地方。記得老父親曾經告訴我:“7”字頭廠的元老們,大多是50年代,中央軍工企業組建時從全國各地抽調過來的。酒仙橋這一片幾乎是電子工業部“7”字打頭的企業,能進這些企業的人,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人物。當時,“先建設後生活”的口號,讓許多人住進了臨時搭建的平房住了半個世紀,還有的人住的是為哺乳期婦女而造的“媽媽房”。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從1952年起,在原“蘇聯”和“德國”的援助下,國家在酒仙橋轄域中部建起了我國第一座現代化的電子管企業——北京電子管廠(774廠),而後於轄域北部相繼建起了北京電機總廠、北京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即706廠、707廠、718廠、798廠、751廠,後來也叫718大院),5、60年代的中國的電子工業主要為國防服務,對外保密。因此,這些“7”字頭廠很長時間籠罩著神秘的光環。轄域南部建起了電子工業職工生活宿舍區,形成酒仙橋一街坊、四街坊、六街坊、七街坊、十街坊統建住宅區,轄域北部、河西北部南窯地、北窯地、大山子北里、大山子南里、王爺墳等居住區。50年代末,轄域西部建成了原北京市第四機械工業部所屬第12研究所,878廠、北京半導體器件廠。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60年代,有線電廠(738廠)、郵電設備廠(506廠)、建中機器廠(700廠)、通訊設備廠、無線電二廠、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原北京市第四機械工業部所屬第11研究所),生產我國的軍工產品。我們國家許多飛機、火箭等上天的尖端產品-電阻電容,都是從這些“7”字頭廠生產出來的;還有,當時首都北京天安門長安街兩旁的音響設備,都是出自於797、718廠等等……現在,這些企業已經紛紛改為地方企業。


同時形成酒北村、大山子西里、酒仙橋八街坊、十一街坊和駝房營西里和駝房營南里等(即原酒仙橋平房一區、二區、三區)居住區,並將50年代的平房改建為多層樓為主的二街坊、三街坊、五街坊。到了六十年代,象我們六街坊5樓這樣的房子,我印象中,沒有多少,數的過來的也就有一街坊、六街坊、七街坊的數十座樓,這些樓當時是絕對的一流、現代,外觀看上去,一水的灰色,整整齊齊的,坐落在酒仙橋球場(現在已改建為酒仙橋辦事處)的四周圍。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那時的房子樓高都是三層,房子的建築風格有些象前蘇聯的房子似的,房頂是尖尖的,鋪著水泥瓦片,錯落有致。每座房頂上都有二至三個小房子窗口,聽家長們說,那是起建築物與外界通氣作用的,久之,小鳥也將它做為棲息之地。為了防空備戰,軍事演習,每個街坊地下都挖有防空洞,它們在樓宇之間相互串通著。


有時孩子們下去鑽地道——防空洞,在裡面捉迷藏、嬉戲玩耍。六、七十年代,街坊四鄰沒有什麼娛樂健身處和健身器,家家都比較窮。孩子們一般玩的娛樂活動就是:挑冰棍、翻繩、欻羊拐、推鐵環、捉迷藏、跳皮筋、砍包、下跳棋、抖空竹、攻長城、鑽地道、下軍棋、打乒乓球……最奢侈的就是半年能看上一、二次露天電影(那時候,在原酒仙橋球場即現在的酒仙橋辦事處放露天電影。得到放電影的消息,孩子們便早早地搬著家裡的椅子和凳子來到露天廣場,輪流看著佔地兒。露天廣場中間支撐著兩邊是大竹杆的架子,電影苫布把人們分為正反兩大區域,但人們並不介意。)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29年前,我被分到了國營798廠工作,剛進廠的時候,正值電子行業突飛猛進之時。後來,我考上了合資企業,每每想起在798廠的往事,心中總有一股暖意。718大院分南北兩個大門,每個大門附近,都有一個大食堂,食堂做出的主食棒極了,花樣繁多。


食堂小炒便宜好吃,分別有甲菜、乙菜……大食堂可以同時容納兩個籃球比賽場地,每逢星期天,男女青年一對對相約來這裡跳集體舞、交誼舞。在廠區馬路旁邊的宣傳櫥窗裡,曾經張貼過許多照片,展現了一代工人生機勃勃、洋溢著自豪的青春。照片裡,工廠的足球隊在廠房前的球場裡踢球;侯寶林、新鳳霞等藝術大師來到工廠專有的大劇院演出;一些國家的技術工人來這裡學習培訓;工廠自行車運動隊迎著朝陽訓練;工廠哺乳室、託兒所裡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之後,酒仙橋發展迅速,固定人口由原來的2萬多變為6萬多,增加流動人口6萬多。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酒仙橋原來叫“福利區”,坐落在橋頭的有電子影劇院(當初,這個電影院非常時尚,每逢有著名的電影,廠裡工會都會組織工人去看電影)酒仙橋小花園;


靠近四街坊有酒仙橋大球場(每年冬天,這裡則變成了滑冰場)、酒仙橋菜站、東風農場(小學支援夏收、秋收時、推著軲轆是鐵的、離的好遠就能聽到賣冰棍的車的聲音,去批發冰棍就去東風農場);


靠近六街坊有個燒暖氣的地區鍋爐房,旁邊有個大煤場,酒仙橋派出所、718聯合廠大食堂、北京無線電工程學院;靠近七街坊附近的有酒仙橋中心小學、電子管廠食堂、職工醫院(即現在的華信醫院)、北京市第94中學、酒仙橋商場、酒仙橋新華書店(那個年代,地區有個新華書店就相當不易了);

靠近十街坊的有酒仙橋二小、五層大樓(逢隆重節日看放花時就去此處)、居民買煤球的煤廠等等,後來,有紅霞電影院、酒仙橋三小、四小……醫院、學校都是配套的,真是一個“福利區”。


酒仙橋的路原來都是沙子路,後來鋪了只有通過兩輛車寬的柏油馬路。小時候,我和發小們經常到現在地處將臺鄉派出所的老廟去買酸棗面吃,越過一片片長著一簇簇紅果子的小樹林和玉米地,吃著酸甜甜的酸棗面,走在唯一連著家與老廟的捷徑——下面是河水,漆著黑漆的大圓管道上,心中別提多愜意了。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種大樹——“刺槐”,當時遍佈整個酒仙橋,一顆顆矗立在樓宇之間和馬路的兩旁,每年四、五月,它便開出月白色的小花,離得很遠,就能聞到甜甜的槐花香味,花還能吃,無論走到哪個街坊,都能看到這樣的樹和聞到這樣的花香。酒仙橋中心小學和職工醫院附近種著許多天女散花式的粉色的合歡花樹,特別的好看,放近鼻子旁品味著淡淡地花香,我很是喜歡。笑容綻放在臉上。有時拾起一、二朵合歡花,戴在頭上,心裡爽極了;一街坊、六街坊靠10樓的798廠幼兒園、十街坊、十一街坊等處還種著一些桃樹、李子樹、國槐……開花的季節,酒仙橋的景色別提有多美了。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記得小時候,大人們每天都走著上班,個別家庭有自行車騎。聽父親講,因為,酒仙橋到大山子有七華里的距離,路程不算短,所以,50年代中期,父親剛來北京時,就買了一輛老“飛鴿”牌自行車,在當時,是最好的自行車了。當時,是要用戶口簿、工作證登記,等了半年、打了鋼印才買著的。用了20多年後,車依然鋥亮鋥亮的,擦得露出略帶紅色的底漆了,車還挺好的。我記得自己六歲時,每天下午五點左右,跑到酒仙橋橋頭,去等父親,因為我要父親的自行車練習學車。到酒仙橋球場學騎車,一遍、兩遍……就這樣,我沒用多長時間,就學會騎自行車了,老早,我就會用自行車替大人們去辦好多事了,至今我已擁有40多年的自行車車齡了,不是吹的,我的車技還不錯呢。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酒仙橋老商場座落在現在的“久隆百貨”處,在當時,它算是挺時尚的,商場分東西兩座,東邊是酒仙橋最大的副食店,西邊是酒仙橋唯一的大百貨店,二者中間有個很大的圓形花壇,花壇下面用暗紅色磚頭砌成,上面鋪上水泥,光光溜溜的,人們坐在上面休閒納涼,還是很受歡迎的。商場物品豐富,價格便宜。一到星期日(過去,每星期只有這天才休息),自行車存車處滿滿當當,賣糖葫蘆的、拈糖人的、租小人書的、賣冰棍的、烤白薯的……到處一片熱鬧景象。彈棉花,要路過躍進河,去酒仙橋平房三區才能辦到。買副食,都要到酒仙橋副食店去買,買儲存大白菜,天不亮就得去排隊拿號才能買得到。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那時候,家裡還沒有小轎車或三輪車,逢買儲存大白菜時,就使看孩子用的小竹車來回運輸,中間有檔板、軲轆聲離的老遠就能聽到。逢年過節,買花生、瓜子要副食證、買油要油票,買糧食要糧票,糧證,買布要布票……買重要的東西,還得去酒仙橋商場買。有一次,因為本人年紀小,不懂事,在老酒仙橋副食商場的門前,冬天太冷,排隊買年貨時,由於等得太久,閒著沒事,將舌頭舔著商場大門的鐵扶手玩,險些把舌頭撕裂了,至今想起來,仍有餘悸。當時,酒仙橋沒有公共汽車,只有廠區的班車,後來,改為東、北酒路汽車。城裡才有“有軌”和“無軌”電車,(那時候,人們把東直門以內的地方叫“城裡”,東直門以外的地方叫“城外”。)月票三元錢,重要的商品還要到城裡買才行。進一趟“城”,需要大半天時間。記得小時候,我和同學撿廢鐵賣錢,也支援國家建設,從酒仙橋一直走到大山子窯地——751廠,用了小半天的時間,感覺好遠的路。要游泳,也是步行到此地,才有一處游泳的地方。現在,交通便利,國家倡導坐公交車,四通八達,去趟香山頤和園等遠處,用一個多小時就能到達。月票——一卡通隨時隨地刷卡上下車,你說多方便呀。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時過境遷,酒仙橋現在已經不再叫“福利區”了,酒仙橋至大山子的馬路,同時並排容納八輛車通過,酒仙橋橋頭的電子影劇院消失的無影無蹤,已聳立起摩天大樓——“晶都國際”,酒仙橋商場已被“久隆百貨”所取代,酒仙橋橋頭建造了花園和神話傳說——“酒仙”的人物造型,河水清澈見底,微風下,波光粼粼,小魚在河中自由自在地遊玩著;河邊柳樹成行,綠蔭叢叢,人們休閒納涼,如至身其中。過去的王爺墳也變成了時尚的萬紅裡,大轉盤環島四通八達,綠色環保。“萬客隆”大超市坐落在陳各莊(現在換成了“樂天瑪特”),附近的居民都到這裡來紛紛採購物品。原來的“7”子頭廠區,已經變成了享譽世界的“798”藝術園區。


酒仙橋記憶:曾經的老北京“福利區”


用鋼筋水泥築成的防空、防震、防炸、捲棚式的國防工廠,高大明亮,廠房有15米高、250多米寬,其天窗是月牙型的玻璃窗;白色的牆面上,還遺留著“將革命進行到底”、“祖國江山一片紅”、“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萬歲”、“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萬歲”等紅色巨幅口號……使人回到難以忘懷的歲月。這些都被中外藝術家們看好,一排排、一間間裝修、利用的恰到好處,形成了龐大的藝術畫廊。現在,到這裡參觀、欣賞的人們絡繹不絕。愛好藝術的朋友,有機會,你一定要去欣賞一下才是喲,否則,那將是一種遺憾。


時間記錄著歷史。酒仙橋隨著祖國的進步在變遷,我為自己生長在酒仙橋地區而感到自豪、幸福…


(轉自:酒仙橋老街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