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得失心太重,就會覺得累,這種心態埋沒了很多人

人做某樣事情,通常會懷有一定的目的性,當目標沒有達成時,我們就難免會產生一種沮喪感,首先這種沮喪感會令人感覺疲累。

但有些事情明明結果還未出現,或者明明再努力一把我們就可以實現目標,卻就在這時我們先感覺到疲累並因此做不下去了,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是因為患得患失的心態。在這種既擔心能不能得到、又擔心得到了之後又會失去的心態下,大量能量被我們無端消耗掉了。

王陽明:得失心太重,就會覺得累,這種心態埋沒了很多人

這些能量被消耗的其實很沒有意義,患得患失之心是一種負能量,就好比一個陀螺始終在某一個圈子裡不停打轉一樣,做的是無用功、想的是無用事,對最後成果的形成其實產生不了任何正面或推動作用,本質上它只是在原地猶疑不進而已。

王陽明先生有一位學生有一段時間得失心就非常重,弄得他很苦惱,本來讀書多年想參加科舉卻始終沒考上,再加上跟隨先生學習一段時間心學又不得要領,心始終定不下來,因此更加煩惱。

有一次他向老師抱怨說:“老師,雖說讀書可以攝心,但我覺得讀書太苦、太累了!哪裡能攝得了心啊?”

老師問他:“你覺得讀書苦在那裡呢?”

這學生倒也實誠,坦誠答道:“其實說起來也怪不得別人,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我是被想要中舉之心牽扯地太重了。”

王陽明:得失心太重,就會覺得累,這種心態埋沒了很多人

陽明先生聽後微笑道:

“只要良知真切,雖做舉業,不為心累。總有累,亦易覺克之而已。”

只要“想致此心之良知”的那顆心真切,就算是讀書為科舉所縛,那這顆心也不會感覺到累的,因為就算是心累,那也很容易發覺並將其克治住。

接著先生為他舉了幾個例子:

“且如讀書時,良知知得強記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誇多鬥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能這樣做的效果就是:

“如此亦只是終日與聖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任他讀書,亦只是調攝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多麼通透光明的一種境界!心理時刻調適的舒適哪裡會感覺到累?

王陽明:得失心太重,就會覺得累,這種心態埋沒了很多人

大抵能始終把“光明此心”放在首位、記在心上,其實不只是讀書這一件事,任何令自己感覺不愉悅的事情來了,都能如法對治,恢復光明!具體做法就是時刻覺察一下自己這顆心的某部分,它的負能量是不是又起來了?如果起來了,就用最快速度將其打消掉,如此,正能量就會一天天充足,而負能量因每來之則消,就會愈來愈少。人在光明之心的支撐下,哪裡會感覺到累呢?

光明之心與正能量,誠然是可以讓人從心而發愉悅快樂的不二法寶啊!

其實說起來,光明通透之心或者說正能量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它是“直”的、毫無凝滯的、一鼓作氣的、一往無前的,而患得患失之心的特點則剛好相反,它是曲折的、猶疑的、徘徊的、逡巡不進的。

王陽明:得失心太重,就會覺得累,這種心態埋沒了很多人

光明通透之心就好比勇烈之猛士,而患得患失之心,則就好比扭扭捏捏的小媳婦。

未聞依仗扭捏之心可以成就事業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