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鞋王”,他把中國小鞋廠帶向了世界,卻在質疑中黯然退場


一代“鞋王”,他把中國小鞋廠帶向了世界,卻在質疑中黯然退場

在80後的記憶中,難以忘懷的鞋並不是阿迪、耐克,而是已經難以見到的回力、飛躍、雙星。

文|灰鴿

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紐約的各大報刊頭版,同時登出了一箇中國人的名字“汪海”,標題是:

“除赫魯曉夫之外,第二個敢在美國公眾面前脫鞋的人”

這個外媒口中的汪海“一脫成名”,而他正是青島雙星傳奇的締造者。

彼時的汪海已經是第二次到美國開發佈會宣傳雙星的新鞋,當媒體記者故意問他腳上穿的皮鞋是不是雙星生產的時,他當即脫下皮鞋,亮出了鞋底的logo大聲回答:

“China Double Star!”

汪海鏗鏘有力的聲音中透露出的是自信和驕傲,還記得1988年他第一次到美國參加博覽會,外商問他“雙星”是什麼意思時,汪海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東半球一個星,西半球一個星,未來雙星要站在全世界”

當然,後來汪海確實做到了。

一代“鞋王”,他把中國小鞋廠帶向了世界,卻在質疑中黯然退場

雙星製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解放後被編為國營青島第九橡膠廠,在計劃經濟的年代裡,主要為上級部門生產解放鞋。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解放鞋逐漸被“嫌棄”了,1983年,雙星按計劃生產的200萬雙解放鞋被主管部門拒絕收購,理由就是“款式太舊”賣不出去。

這對當時的雙星來說猶如“當頭一棒”,本來經營情況就不好,如果把200萬雙鞋報廢在倉庫裡,廠子隨時都有可能倒閉。

就在這樣的危急關頭,從部隊轉業到地方的汪海接任了廠長,而雙星的故事也從此開始與眾不同。

汪海要解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把倉庫裡的200萬雙解放鞋處理掉,既然上面不收,就只有自己找銷路。

汪海頂著“禁止私售”的禁令風險,在全場工人面前撂下承諾,如果一年之內賣不出去這些鞋,自己就辭職。

然後他帶著工人們擺攤、跑商場、跑展會,硬是一雙一雙把這些鞋賣掉了,而在銷售的過程中,雙星也逐漸擺脫了計劃經濟的束縛,徹底走向了市場化。

一代“鞋王”,他把中國小鞋廠帶向了世界,卻在質疑中黯然退場

解決了眼前的問題,汪海開始為雙星的長遠做規劃,彼時,耐克等洋品牌已經進入中國,他感覺到,要能在市場中活下來,首先要把品牌打響。

於是,汪海又做了一件吃螃蟹的事情。

1984年,汪海以企業的名義,向全國40多家媒體發出了邀請,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聞發佈會。

在會上,汪海給參加會議的每個人都發了一雙新款雙星鞋,要求他們拿回家試穿,三個月後反饋信息。

同時,為了表誠意,汪海還請與會人員好好的吃了一頓“四菜一湯”,據說菜都是用盆裝的,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場合不可多得啊。

而媒體拿了鞋、吃了飯後也很賣力,緊接著一篇篇報道出來了,什麼“改革先鋒”、“行業引領者”,讓雙星的名頭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雙星火了,但汪海險些進去了,那時企業擅自開新聞發佈會已有“違規”之嫌,而且作為一個國企,還花了7000塊錢的招待費。

不過,最終在時任青島市委書記的支持下,汪海被定性為“有功無過”,而他用新聞媒體宣傳產品的做法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

之後在“穿上雙星鞋,瀟灑走世界”的廣告語下,汪海帶著雙星一路高飛,1996年青島雙星登陸A股,成為中國鞋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一代“鞋王”,他把中國小鞋廠帶向了世界,卻在質疑中黯然退場

但如果僅只是靠營銷,雙星不會劃出如此美妙的曲線,實際上,技術創新才是汪海的王牌。

眼看耐克等洋品牌的運動鞋在沿海各地賣得正火,汪海也決心要淘汰雙星生產了多年的“黃膠鞋”,研製運動鞋。

為了獲得生產運動鞋所需要的冷粘線技術,汪海親自帶隊到日本考察,學到經驗後,一回國就組建了中國第一條冷粘線。

同時,引進新設備改造老舊生產線,到1988年,終於完全靠自主研發設計製造出了中國第一雙運動鞋。

解放鞋升級到了運動鞋,但品牌和製造工藝的升級並沒有這麼快,為了打磨技術、提升檔次,汪海主動找到美國高檔鞋企,為它們做代工。

正是在做代工的過程中,雙星學到了先進的管理經驗,也一步步升級完善了自己的技術,最終在國際市場贏得了突破。

2000年,雙星不僅擊敗了耐克、阿迪,登頂國內鞋業的龍頭,還遠銷海外幾十個國家,成為了國產鞋裡的第一個世界名牌。

一代“鞋王”,他把中國小鞋廠帶向了世界,卻在質疑中黯然退場

在運動鞋業務一路高歌的同時,汪海還相中了另一個產業,他要給汽車造“鞋”。

1998年,在汪海的主導下,雙星購併了華青輪胎,共注資1.45億,挽救了當時處在生死邊緣的華青,而之後華青輪胎變成了“雙星輪胎”。

2005年,汪海又看上了湖北東風輪胎,面對這個爛攤子,汪海完全複製了雙星的模式,只用了2年的時間就扭虧為盈。

之後,雙星輪胎也成為中國輪胎行業的知名品牌,在輪胎江湖裡佔據了一席之地。

不過,在雙星輪胎業務發展勢頭正旺時,雙星鞋卻迎來了越來越難應付的對手,進入21世紀後,安踏、李寧、特步等一大批國產品牌迅速崛起,雙星在市場上節節敗退。

為了將輪胎和運動鞋分而治之,汪海單獨組建了一個公司“雙星名人”,用來剝離鞋服業務,但由於汪海成了雙星名人的大股東,而飽受質疑,雙星鞋也通過拍賣歸了別人。

汪海很憤怒,曾公開怒懟:

“我把雙星的資產從800萬元做到了50億元,現在我個人花了126萬元現金入個股都不可以嗎?”

2013年,72歲的汪海黯然退場,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了30年的雙星。

有媒體對汪海的評價是:

“前期他是雙星的功臣,後期則充滿爭議”

但實際上,當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一手締造了偌大的家業後,卻不能得到與之相匹配的回報,也只能選擇一些“曲線”的方式。

而汪海對自己的評價則是:

“我問心無愧,不管怎麼說,我曾經把小鞋廠帶向了世界”

如今,青島雙星這個名字已不那麼響亮,雙星鞋也沒有了往日的榮光,而汪海已完全被人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