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上海蝴蝶酥的不同流派,究竟有什麼區別?

1 | 作為一隻網紅:

為何獨寵國際飯店?

和大部分上海老牌點心店一樣,國際飯店的蝴蝶酥賣了幾十年,是許多上海人小辰光的甜美記憶。但它真正火爆起來,似乎也就是近些年的事。

我們詢問了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民。美食博主一片吃心是蝴蝶酥的忠實擁躉,在她看來,小時候對哪家蝴蝶酥有感情,可能是由住址決定的,比如“住靜安就是凱司令,住老盧灣就是哈爾濱食品廠,住黃浦可能就去國際飯店了”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蝴蝶酥在國際飯店走紅,大概是市場營銷的結果。2007年,法國著名的麵包連鎖品牌Paul進駐上海,除了法棍和可頌,蝴蝶酥也成為當時的熱門。也許受此啟發,國際飯店後來也開始有計劃地向市場推廣蝴蝶酥,瞬間勾起上海人的懷舊思緒,再有百年老牌飯店的光環加持,蝴蝶酥就這麼一炮而紅,幾乎成了國際飯店的代名詞。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曾經國際飯店在上海的地標性地位,大概可與今天的東方明珠媲美。但蝴蝶酥名氣太響,以至於國際飯店幾乎“被代表”了。年輕人都知道國際飯店的蝴蝶酥,但對於國際飯店本身卻毫不瞭解,紅到這個地步,也不知是喜是悲。

如果把視野拓寬到上海其他點心店,你會發現,蝴蝶酥也分流派!

國際飯店為代表的的蝴蝶酥,個頭偏大(和它合照超顯臉小,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蓬鬆有凸起,口感偏酥脆;另一派數哈爾濱食品廠最為典型,如普通餅乾一般大小,酥皮緊緻勻稱,口感偏紮實。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左-國際飯店,右-哈爾濱食品廠

至於哪種好吃,其實各有所愛,大黨嫌棄小黨不夠蓬鬆輕盈,小黨吐槽大黨黃油不夠濃郁……

2 | 蝴蝶酥的哲學命題:

它是誰?它從哪裡來?

雖然上海人對蝴蝶酥無比熟悉,但毫無疑問,它是舶來品,原產地在歐洲。究竟怎麼來到中國,故事就很多了。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有種好玩的說法,認為蝴蝶酥是法式千層酥剩下的邊角料。千層酥皮切割後,會有不少剩餘,為了避免浪費,把這些酥皮捲起來切片,撒點糖,烤一烤,就搖身變成了小巧精緻的蝴蝶酥。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它們的法語名也能說明問題。千層酥 Mille-feuille 直譯過來,是“千層葉子”;

蝴蝶酥的法文 Palmier 原指棕櫚樹,形容點心像棕櫚葉子一樣:二者都有“樹葉”之義。

蝴蝶酥由廚房邊角料製成,大概可以解釋為何歐洲蝴蝶酥都很小,據此推斷,國際飯店那堪比臉大的蝴蝶酥,有可能是改良版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千層酥和蝴蝶酥雖然都脫胎於酥皮,但味道還是有顯著差別:千層酥的層數從幾百到上千不等,蝴蝶酥則少得多。同時,千層酥烤制時需要壓上重物,使得酥皮非常薄,吃口鬆脆;蝴蝶酥可以在烤箱裡自由膨脹,每層皮略厚而紮實,細嚼還有面粉的麥香。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沒想到,千層酥的那層酥皮,竟是蝴蝶酥的孿生姐妹。

不僅如此,蝴蝶酥在中國也有許多近親。在點心王國裡,東西方都形成了各自龐大的酥皮體系,歐洲的可頌、國王餅、千層酥,中國的蘇式月餅、眉毛酥、叉燒酥甚至燒餅,都是利用開酥這種巧妙的方法,獲得層次分明的口感和飽滿均勻的外觀。

所以,當蝴蝶酥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天朝師傅一看,

嗬,這不就和我家眉毛酥/蟹殼黃/蘇式月餅/叉燒酥……一個套路嘛?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當然,中式酥皮的“油酥”做法與西式酥皮還是有區別的

所以,當大多數甜點如哈鬥、白脫小球、西番尼都小範圍活動在上海時,只有蝴蝶酥傳播得最廣泛,全國許多地方都能覓得它的身影。

正是由於酥皮的做法中西通吃,且蝴蝶酥既不像千層酥那樣反覆摺疊多次,也不像可頌還需要發酵(兩者都讓製作難度大大增加),中國的點心師傅才得以快速接受了蝴蝶酥。

從歐洲到中國,從千層酥到中式酥皮點心,我們終於為蝴蝶酥找到了一個座標,也算是釐清了它的來龍去脈。

3 | 一隻優秀的蝴蝶酥:

黃油是根本,經驗是王道

製作蝴蝶酥的原料相當簡單,按照用料多少,依次是麵粉、黃油、水和糖。其中,黃油對味道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算過一筆賬,蝴蝶酥45元/斤,大概有10元是黃油錢——如果你吃到的是動物黃油。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若是家庭自制酥皮,還得把這麼多黃油耐心敲成方形薄片

和任何酥皮類點心一樣,要得到一隻優秀的蝴蝶酥,不僅原料要好,工藝也考驗人心。

在藍帶學習過甜點的Sansan,以及擁有幾十年操作經驗,在哈爾濱食品廠工作的笪師傅,都反覆強調,做蝴蝶酥,經驗很重要

為了做出層層酥皮,需要將裹住黃油的麵皮擀開、摺疊,再擀開、再摺疊,期間還要不停撒糖,一遍又一遍。這是件極講究功夫的活兒,麵皮不能破,黃油不能漏,每一層都要平滑均勻。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在如今大批量生產的點心店裡,機器基本取代了人工開酥,但對待酥皮,依然要靠經驗。麵糰從冷藏、擀皮到摺疊,每一步都要在合適的軟硬度下進行。Sansan告訴我們,酥皮製作難點就是對面團軟硬度的判斷。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笪師傅已經做了二十年蝴蝶酥,卻還自嘲是“熟練的操作工”

。在哈爾濱食品廠,除了實際操作點心的師傅外,還有專門的品控技師,主要工作就是“摸麵糰”,判斷下一步操作的合適時間,只有經驗最豐富、資歷最深的人才能勝任。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開酥完畢的麵皮,再像捲鋪蓋卷兒一樣,從兩端向中心聚攏,均勻地切下每一個截面: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整齊擺滿一整個烤盤,小心留出空隙,接下來就等著麵糰悄悄膨脹,像蝴蝶一樣舒展雙翼,香氣填滿整個房間。

人們固執地抱住舊時的記憶不鬆手,蝴蝶酥也免不了情懷營銷。但就算摘掉那層回憶的濾鏡,它依舊美好得動人:

為什麼蝴蝶酥會成為“上海特產”?

剛出爐的蝴蝶酥還有點燙手,融化的糖粒帶著棕褐色光澤,嬌嗲的黃油奶香在空氣中暈開,用吃心的話說,

“這味道,是個小姑娘都抵擋不住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