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大悟:痛苦從何而來?痛苦其實並不存在!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64)


64、我們的痛苦來自哪裡?

人活著會感受到諸多痛苦,沒有痛苦的人是不存在的,我們至多是在儘量避免和減少痛苦。痛苦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大多隻知痛苦的現象,不知痛苦的根源。我們極容易將痛苦的來源歸結為客觀存在,人生必須經受痛苦。我們一直在對抗著痛苦,一直在忍受著痛苦,其實我們除了人為的力所能及的抵擋,我們對痛苦的發生無可奈何。痛苦成為人生的大敵,我們除了躲避與對抗,再無其他辦法。為了逃避,我們不惜開動想象力,創造出一個全然沒有痛苦的天堂。我們讓一部分人去天堂,一部分人繼續承受痛苦。為了對抗,我們不惜調動人的所有智慧,儘量把痛苦的發生減少到最低程度,這仍然造成了一部分人減少了痛苦,一部分人卻增加了痛苦。


恍然大悟:痛苦從何而來?痛苦其實並不存在!


人類與生存的痛苦形成長期的拉鋸戰,隨著時間的增加和人類文明的進程,痛苦在減少還是在增加?我們發現,人們可以避免一些痛苦,可是避不了另一些痛苦,我們對抗這些痛苦的行為,又造成了另外的痛苦。我們在不斷減少舊的痛苦的同時,又在增添新的痛苦。痛苦彷彿如影隨行,我們無法掙脫,因此,人世間被視為贖罪之地、受難之地、輪迴之地。人間被各種各類痛苦佔據,人類束手無策。

為什麼有痛苦?痛苦來自哪裡?我們與痛苦是什麼關係?我們就不能沒有痛苦嗎?對於什麼是痛苦,我們不難回答,給感知系統帶來不良反映的事實過程就是痛苦。比如苦、辣、酸、麻;比如冷熱不適,比如勞累、恐懼、憂傷、憤恨……無需列舉種種痛苦的現象我們也明白,引起人生理不適和心理不適以及情感不適的事實過程就是痛苦。繁多的種種痛苦分為感官的痛苦和精神的痛苦,而各種痛苦之間又互相聯繫,交織發生。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遭遇的痛苦與它們相同嗎?比如,人與相近的動物相比,誰有更多的痛苦?也許很難找到準確的答案,但是,我們知道,動物只有感官反映,它們的痛苦來自條件反應,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這種反應是直接的、短暫的和一過性的,各種感覺性的反應一經條件改變,立即消失。這些條件反應是對生物的必要保護,如果生物體缺乏這樣的感知反應,它們將不能存活。人的痛苦與其他生物有著本質性的不同,人除了生理性感知痛苦以外,絕大多數的痛苦都是精神性的,人比生物們多出了多得多的精神痛苦。人真正難以接受的正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痛苦。


恍然大悟:痛苦從何而來?痛苦其實並不存在!


人的精神痛苦是哪裡來的?我們創造了精神意識的方式用以感知世界,我們並不想以精神意識來禍害自己。事實卻是,在我們還全無意識的時候,精神意識就已經成為人類最大的禍害。可以不誇張地說,人類絕大部分痛苦都是精神意識製造的,我們沒有料到,自己引以為傲的精神特質竟然是痛苦的源頭。而痛苦又成為人類的專有性標誌,這看起來像是天大的烏龍——人一手製造了自己難以承受的痛苦生活。為什麼有痛苦?是因為我們感受到了痛苦。痛苦來自哪裡?痛苦來自我們無意的製造。我們與痛苦是什麼關係?是自作自受的關係。我們能夠沒有痛苦嗎?當然能夠,生物本能的感知反應不是痛苦。我們為什麼不能取消痛苦?因為我們至今沒有真正找到痛苦的來源。

痛苦的來源就是我們的精神意識,就是我們的認知,就是我們用以解釋事物的倫理觀念,就是我們創造的詮釋世界及我們自己的邏輯模式。痛苦來自於我們有意無意創造並遵行的生存競爭邏輯模式。細細想來,痛苦就是一種人為模式,這種模式的運動機制就是以痛苦為動力。人類無意間建立了一種以痛苦為動力的競爭機制來推動人類社會的前進發展,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以人的痛苦為代價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得以脫離痛苦嗎?


恍然大悟:痛苦從何而來?痛苦其實並不存在!


之所以歷來的哲學家多是悲觀的,他們是看到了人類苦難的宿命,他們看見了註定的苦難命運在等待著人們。叔本華式的悲觀主義是有深刻理由的,人類的苦難竟然是前置的,也就是必然的存在。不過,既然人類有能力製造精神觀念,給我們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痛苦,這也同時留下了希望,我們同樣可以改變人類的精神觀念,結束人類的痛苦。

真正找到了我們遭受的痛苦的源頭,那就離結束痛苦不遠了。(接下)

注: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