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從2019相互寶互助數據說大病規劃

日前我的微信收到這樣一個申請加好友的提示,對方開始提供的暗號是“互助問題”,老實說,我以為他是CX大隊的,我回他“要幹什麼呢”;別人又回“相互寶”;這次還是沒加。我以為他是讓我加入相互寶呢;最後說是”拒賠”,終於我知道啥意思了:這位仁兄因為加入了相互寶互助金,但現在被拒賠了,希望通過我能得到一些建議。只是他後面沒回復我,所以我也不知道他到底遇到什麼樣的情況。

運籌帷幄:從2019相互寶互助數據說大病規劃

我幹嘛要寫這篇東西?因為它有9500萬用戶!哈哈,這個熱度我必須要蹭一下,同時,也便於大家正確看待相互寶。

相互寶在哪裡?你只要點開支付寶,在進入“我的”,就是那個藍色的人像圖標,在其首頁就能找到螞蟻保險的入口,進入螞蟻保險後,就能輕鬆找到相互寶了。

相互寶分為兩大板塊,分別是大病互助和老年防癌。從框架來說是沿用商業保險的重大疾病保險和老年防癌險兩大板塊。哈哈,所以解讀它,我還算熟門熟路。

本文只從大病互助金角度進行說明,不涉及老年防癌互助金。

在大病互助公示清單中,能查閱到2019年1月第2期~2019年11月第2期的所有大病互助記錄。我能從最近一期公示記錄中看到分攤額的確不算高。

運籌帷幄:從2019相互寶互助數據說大病規劃

如圖40歲以下的用戶佔比43.7%,這反映出兩個信息:

1、鼓勵40歲以下的人積極參與大病互助。因為這個群體的人數很多,並且對以互聯網為主體的支付寶而言,這也的確是他們主要的目標客戶群體;

2、現在健康方面出現大問題的人,有很多都是家庭經濟的中流砥柱。

再往下看,本期受助對象中,共1837人受到幫助。其中開顱手術與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共計253人,佔13.77%,而罹患腫瘤的人數則高達830人,佔45.18%。所以還是癌症更讓人揪心。

運籌帷幄:從2019相互寶互助數據說大病規劃

我也把2019年1月第2期~2019年11月第2期的互助數據全部梳理了一遍,分別統計了參與互助的人數、當期受助的人數、以及平均分攤的金額,並據此推算的當期大病互助總額。把這4個數據做成圖表就是下面這樣子:

運籌帷幄:從2019相互寶互助數據說大病規劃

藍色的柱子是當期參與分攤的人數,具體數字是2019年1月第2期是2330.75萬人,人數最多的是2019年11月2期的9514.56萬人。相比年初,人數增加了4.08倍,因此相互寶的普及率沒有我想象的高;原本應該顯示的灰色柱條因最高才3.02元,在這個5000為一檔的數據表中可忽略不計。估計這就是人們喜歡相互寶的最大原因。

黃色柱條是基於上述兩個數據推算的參與分攤的資金總量。它由年初的69.92萬元上升為11月的2.87億元,上升幅度為100.67倍。

對於如此迅速的增量,《知乎》中至今有一些子虛烏有的猜忌,對此我不想評價。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但凡一件事情稍微偏離官方的原始畫像,就總會冒一些陰謀論出來。幹嘛要把相互寶想得那麼壞呢?要知道,如今的支付寶面對的用戶至少是千萬級,這個數量級下,它的錢與資本一樣,沒有對錯之分,只有規則之別。

所以與其花精力去猜度背後所謂內幕,不如想好在互助對象如此迅速的增量環境下,自己應該幹什麼?

在上圖中還有個橙色柱條,在這個5000為單位的柱狀圖下,它幾乎沒變化。因為它描述的對象是每個獨立的人,所以它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運籌帷幄:從2019相互寶互助數據說大病規劃

2019年1月第2期僅2人受助,11月第2期有1837人受助,相比年初增加了918.5倍。

結合前後兩項數據(參與分攤的總人數增加4.08倍,幫助對象增加918倍),以我作為一個商業保險從業人員角度看,這至少暴露一個弊端:相互寶的參與者有不少人是帶著“問題”參與相互寶互助的。

現在管理方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才有本文開頭那位網友的疑問:參加相互寶互助,被拒賠怎麼辦?說實話,如果健康告知方面事實上的疏漏,只能涼拌——接受現實,自己面對接下來的一切。

這貨與保險不同,保險有銀保監監管,誰監管它?若有爭議,基本是投訴無門,只能尬聊。

另外,基於上述情況,我還可做一個合理推斷的:參與者如果不能快速增長,那麼現在已經參與的人未來將分攤的金額會越來越大。

若你要問我大到什麼程度,我沒法給你答案。我只能說自2018年11月27日相互保變為相互寶為期一年的時間看,分攤金額增大了100倍,如果用戶沒有大量增加,分攤額的增量還可能繼續擴大。用戶有可能迅速增加嗎?如果沒有水滴籌、輕鬆籌、京東互保等各類互助基金“攪局”,是有可能的,但現在真難說。

就相互寶基本面的分析就到此為止,打個小結:已經參與的人可以繼續參與。不過若堅持不買商業保險,就需做好應急預案:40以後受助金額僅10萬元。這錢在大病狀況下能維持多久?是否應該做其他打算?


再來看“相互寶”的參與資格。這部分內容如果用保險的專業術語來形容,實際就是健康告知。這部分如果未如實告知,那面對的結果就只能是本文開頭那張圖片了:拒絕幫助(實際就是拒賠)。

下圖除編號是我自行添加的外,文字內容均抄錄至相互寶:

運籌帷幄:從2019相互寶互助數據說大病規劃

從這個健康告知內容看,相對重大疾病保險,的確寬鬆很多。但是對於9000多萬用戶而言,我相信有部分內容肯定有人不明白它什麼意思,進而就在並不清楚問題性質的情況下都選了否。

下面我以甲狀腺結節和乳腺結節為例,做進一步說明:

運籌帷幄:從2019相互寶互助數據說大病規劃

比如張大姐她想參加相互寶互助計劃,她今年也參加了公司的體檢,拿到了體檢報告。其中體檢報告上關於甲狀腺和乳腺的結論只有結節,沒有更詳細描述。這樣的話,張大姐是不能參與這個計劃的。

原因是是第4項的內容,未明確診斷為良性的:肺部結節、乳房結節或腫塊、甲狀腺結節、肝臟結節或腫塊、胃息肉、腸道腫物或息肉(此處需注意,原文都是頓號,不是逗號,所以需同時滿足)

除非她的體檢報告對甲狀腺和乳腺結節有更詳盡的描述。除了有分級外,還有針對邊界是否清晰、有無回聲或鈣化狀況、血流狀況等的描述。她才能參與這個計劃。

在乳腺結節方面,除了結節結論,還需對結節有更詳細描述,且沒有諸如結節邊界不清晰、形態不規則、回聲、鈣化等描述的,才能參與這個計劃。

上述情況,只是舉例。由於相互寶的參與過程中,全是人機交互,沒有人工服務。若參與者對這類存在邏輯遞進關係,且有許多術語的健康問題不瞭解的情況下,是容易發生理解偏差,並造成最終拒賠的尷尬情況的。

最後,我再做個總結:

1、40歲以下的人參加相互寶受助額度是30萬,40歲及以上的人受助額度為10萬。無論哪個額度,都不足以應對大病風險。商業保險越年輕,保費越低。關於商業保險來說,我對它的認知是早買、遲買、早遲要買的東西。建議是在參加相互寶的同時也為自己買一個商業保險,免得當年齡增大後,才發現10萬塊,即便只是作為疾病治療及療養過程中的工資替補,這也根本不是個事兒。

2、從相互寶的分攤公式【(互助金+管理費-結餘)➗分攤成員數】可以看出,雖然分母是千萬人為單位,分子是元為單位,二者數量級相去甚遠。但若互助對象的增速過快,再結合年齡變化造成受助金額的差異,以及市場競爭導致的參與者無法產生鉅額增量等因素,都可能給參與者造成心理落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