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可能沒看懂《誤殺》

我是個沒有什麼本事的男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前面。"


其實,你可能沒看懂《誤殺》


誤殺"這個故事,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翻拍了。


最早的一版"誤殺"是由印度導演/編劇吉圖·喬瑟夫(Jeethu Joseph)自編自導的。


吉圖是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Kerala)人,這個邦有自己的語言——馬拉雅拉姆語(മലയാളം 英文:Malayalam),所以原始版"誤殺"也是一部馬拉雅拉姆語電影,中文翻譯成《較量》。


雖然吉圖創作的"誤殺"故事非常精彩,但由於是方言製作,影響力非常有限。


其實,你可能沒看懂《誤殺》


而在2019年,中國版《誤殺》再次翻拍了這個動人心絃的故事。


劇本的改編僅僅是第一步,而視聽語言才是決定觀眾最終的觀感體驗的。下面Dylin就帶大家從視聽語言的角度分析一下《誤殺》電影中的高能亮點。

01 交叉蒙太奇

先跟大家科普一下交叉蒙太奇的含義:


又稱交替蒙太奇,它將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發生的兩條或數條情節線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條線索的發展往往影響另外線索,各條線索相互依存,最後匯合在一起。


這種剪輯技巧極易引起懸念,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衝突的尖銳性, 是掌握觀眾情緒的有力手法。


  • · 泰拳與糾打的衝突


這版《誤殺》將"聽經"改為"泰拳",在電影前半段,就有一段很精彩的拳賽段落,這段拳賽是和素察上門交叉剪輯在一起的。


在這同一時間,不同空間,一邊是泰拳拳手踢到肚子,一邊是素察踢到阿玉,一邊拳手倒地,一邊素察倒地……並且"拳賽"和"誤殺"兩邊的鏡頭時長越來越短,鏡頭切換越來越快,節奏也越來越緊張。


通過這一手段,導演將李維傑完全不知情的狀態,與官二代對妻女的欺凌和誤殺剪輯在一起,觀眾在這段觀影過程中是全知視角,神經逐漸被繃緊。


這段交叉蒙太奇,既完成了誤殺官二代的過程,又給後知後覺的李維傑出了一個難題。

02 慢鏡頭

其實,你可能沒看懂《誤殺》


《誤殺》中的"慢鏡頭"大概有10次以上。尤其是最後在大雨裡開棺啟屍那場終極對決,幾乎整段都使用了慢動作鏡頭。


使用慢鏡頭的目的大概分為"製造滑稽效果"、"強調心理對時間的感受"或"凸顯某一重要時刻"等,這部電影多次使用慢鏡頭的目的毫無疑問是後兩個。


其實,你可能沒看懂《誤殺》

其實,你可能沒看懂《誤殺》


最後的大雨是全片的高潮。


慢鏡頭配上暴雨的場面調度,雨滴的速度也被放慢,不僅製造出震撼的視覺效果,也通過刻意放慢速度,主觀上加長尋找屍體的時間,提升李維傑最後一擊的震驚感。

03 色彩

  • · 派系衝突


泰拳分為紅藍兩方。


其實,你可能沒看懂《誤殺》


電影中警察局長丈夫,官二代的爸爸都彭在發生這件爛事期間正在競選市長。注意看的話,大家會發現都彭作為候選人的全部宣傳色調是藍色,而另一位市長候選人的宣傳物料則都是紅色。

04 布光

《誤殺》中利用布光塑造人物和烘托氛圍最明顯的,就是陳沖飾演的女警察局長。


女警察局長這個角色非常複雜,她既要在下屬面前樹威,又遲遲攻破不了李維傑的手段,還要忍受母親失去兒子的巨大痛苦,同時還得顧忌丈夫競選市長。


所以,導演對陳沖出場戲份的布光特別豐富。


其實,你可能沒看懂《誤殺》


有一個鏡頭是陳沖在燦班鎮警察局,臉上是百葉窗投下的如鋼鋸般的光影。


這種非常特殊的光影投射在人物臉上,體現出當時人物內心巨大的痛苦和矛盾。


其實,你可能沒看懂《誤殺》


對於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優秀的視聽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會加深電影的質感和力度。趁這段時間的空閒,大家可以根據Dylin老師的分析,好好再看一遍《誤殺》,也許會有新的觀影感受哦~


最後,別忘了:IF藝術作品集指導,滿滿乾貨,盡在藝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