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論場丨別老想著復讀這個“B計劃”

豫論場丨別老想著復讀這個“B計劃”

夏遠望

今年高考後將取消復讀?近期,貴州省教育廳宣佈,2020年秋季開始,禁止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之前,雲南、黑龍江等省份也出臺了類似規定。受疫情影響,一些考生和家長擔心今年發揮不好,早早準備了“B計劃”——復讀,聞聽此訊,心裡不由一咯噔。

近年來,全國各地選擇復讀的考生越來越多。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調查顯示,參加過多次高考的大學生佔比19.91%。一般而言,復讀一年成績可提升30至50分,在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的現實語境下,第一學歷重要性更加凸顯,導致復讀大潮愈演愈烈。

高考是最公平的競爭,但復讀削弱了這種公平性。除某些特殊院校和特殊專業外,復讀生和應屆生錄取分數和報考選擇原則上沒有任何區別,一些復讀生放棄錄取機會,直接導致高校招生計劃缺額,客觀上也佔用了他人升學機會。復讀生佔比越高,矛盾越凸顯,多地禁止公辦中學招收復讀生,復讀熱“冷處理”,傳遞的信號非常明顯。

一個消息可以讓部分家長“寬慰”:目前,河南尚未對高中招收復讀生作出硬性取消規定。但是,也有其他限制性措施。我省在《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指南》中明文規定,“對錄取後不入學實際就讀等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量,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不超過2個。考生履行志願約定情況將如實記入其電子檔案。”2021年,河南將施行新高考,進一步削弱了“高四生”優勢,再讀一年,心理壓力也不是誰都承受得起,對復讀熱不啻澆了盆冷水。

關鍵在於教育體制改革。復讀熱的背後是應試教育缺陷,多讀一年甚至幾年,更多是帶來應試能力提升,而不是素質能力,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便以此成名。網上有個段子:高考前幾個月是你人生中知識量最巔峰的時刻,那時候的你,上知天體運行原理,下知無機有機反應,前有橢圓雙曲線,後有雜交生物圈,外可說英語,內可修古文,求得了數列,說得了馬哲,溯源中華上下五千年,延推五洲陸海百萬千。“武功”之博雜,怕是《天龍八部》裡的慕容復也自嘆不如。

事實上,很多知識點,上大學後基本無用。有教授直言,只要數學、語文學得好,就完全能修好大學任何課程。中學教育主要還應培養學生的邏輯力與思辨力,固然,服務意識、誠信、合作、組織才能等素質培養也很重要,但這些通過高考很難直接反映出來。怎樣與國際接軌,更科學合理地配置中學知識點,從廣度向精度轉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依然需要努力。

當然,確有少數考生,因為種種原因 ,考砸了,有必要從頭再來。這就需要改變“一考定終身”格局。未來我們會不會一年多次高考,綜合評定考生成績?如何在高校自主招生與公平錄取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公辦高中禁止招收復讀生,私立中學卻大門敞開,高昂的學費讓一些寒門學子望而卻步,是否會滋生新的不公?這些,都值得深思和破題。

從未來趨勢看,全國範圍內禁止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是遲早的事。固然,高考沒有年齡限制,復讀8次,連拒多所985高校,直至32歲考取清華,也是一種人生選擇,但成功的道路真心不止一條,馬雲又畢業於哪所大學?不管怎麼說,疫情後的高考馬上就要來了,經歷過這幾個月的風風雨雨,相信孩子們都有了一顆更為堅強的心,那麼“奔湧吧,後浪”,別老想著“B計劃”!

豫论场丨别老想着复读这个“B计划”

責編: 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豫论场丨别老想着复读这个“B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