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嫂”棚室:這邊摘果子,那邊栽秧苗


“甜嫂”棚室:這邊摘果子,那邊栽秧苗

“甜嫂”韓曉豔在蔬菜大棚裡過“五一”。 本報記者劉心楊攝

□於洋本報記者董新英

一邊是溫室裡工人們正在將草莓、黃瓜、水果番茄等果蔬採摘裝箱,一邊是大棚里正緊鑼密鼓栽上秋葵、西紅柿等秧苗。“五一”假期裡,肇東市黎明鎮“甜嫂”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派忙碌景象。合作社理事長韓曉豔說:“‘五一’這幾天特別忙,這邊摘果子,那邊栽秧苗,既像春天,又像秋天,感覺忙的都不是一個季節。每天用工40多人,棚室生產正是黃金期。”

“不與大眾搶市場,打造自己的芳草地。”2014年,帶著這樣的理念,韓曉豔帶頭成立了肇東市黎明鎮甜嫂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了“甜嫂”商標。如今,“甜嫂”合作社已成為集生產銷售、科研教學、旅遊觀光、採摘餐飲於一體的現代化休閒創意園區。

曾是一名農業技術員的韓曉豔,響應“能人帶動”的號召,帶著技術下鄉,從帶領農民種玉米、種蔬菜,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紮根田間地頭近10年。周圍很多人不理解,都說她好好的辦公室不坐,圖啥?“我的工資和收入都投入到合作社再生產了,只有想辦法讓合作社賺錢,入社農民都富起來,帶動的貧困戶都實現增收,我才能心安。”韓曉豔說,合作社是股份制,有30多戶農戶帶地入社,要保證入社農戶保底分紅。

黎明鎮民安村曲萬榮今年67歲,今年2月份就來園區參與棚室生產。“這棚室可乾淨了,還給發工作服,工資一天一算。”肖國霞夫妻二人都在園區幹活,兩人每個月賺6000多元。“我在溫室裡幹活兒,愛人在園區修路,早晨一起來,下班一起回,工資足夠家庭花銷了。”肖國霞說。黎明鎮主任科員劉正閣介紹,甜嫂合作社帶動黎明鎮166戶貧困戶增收,同時帶動里木店鎮60多戶貧困戶增收。只要貧困戶願意來,合作社就優先錄用,每天車接車送,中午供應午餐,工資按天結算,一天100元。

合作社有幾棟棚室種著高鈣菜。韓曉豔告訴記者,高鈣菜是一種藥食同源的蔬菜,種一年可以收十年,它的根就是中藥材三七。“這種蔬菜市面上很難買到,批發價最低5元一斤。每年我都會給貧困戶送去高鈣菜種苗,提供技術幫助他們栽種,並負責銷售。去年有100多戶貧困戶種上高鈣菜,戶均種植4分地,年增收3000元。”韓曉豔開心地說。

如今“甜嫂”各種榮譽加身:種菜能手、勞動模範、農民企業家、農業先進科技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全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黨代表……

“甜嫂”的合作社位於國道旁,這裡即將建起扶貧大市場,她自信地表示:“守著我這塊‘菜園子’,扶貧市場一定能紅紅火火。”

“甜嫂”棚室:這邊摘果子,那邊栽秧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