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申論備考:防治疫情需在法治上“下狠手”

熱點鏈接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風暴來勢洶洶。中國遭遇了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疫情。這次疫情涉及面之廣,範圍之大,影響力甚至不下於當年肆虐全球的“黑死病”、“西班牙流感”。這一次疫情讓無數中小企業陷入絕望,對於經濟的打擊之大也前所未有。

【熱點背景】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這一決定,釋放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強烈法治信號。

【命題猜測】

一場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之內的嚴重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國人民被迫禁足在家,也使得醫療資源嚴重短缺,還致使經濟嚴重受損。有人在網上大力批評吃野味為陋習,應該全力革除,對此,你怎麼看?

2020申論備考:防治疫情需在法治上“下狠手”

【參考解析】

此題為綜合分析-社會現象,除了同綜合分析一致的要採用“三步走”(即:提出觀點-論證觀點-落實觀點)之外,在論證觀點時語言結構更是需要引起注意的。社會現象類,對於分析的深度和廣度對於思維的發散至關重要。

【參考答案】

1、提出觀點:吃野味不僅是陋習,也反映出了我國在法治方面的不完善,科普知識方面的欠缺,是需要下大力氣改進的,因此,反對吃野味這個觀點值得推崇。

2、論證觀點:

影響:

有研究表明,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絕大多數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直接來源於野生動物。濫食野生動物,不僅會帶來健康隱患,對公共衛生安全也造成巨大風險,最終傷害的往往是人類自己。深刻的教訓、沉重的代價,一次次敲響警鐘:“病從口入”絕不是開玩笑。“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各種野生動物本應“萬類霜天競自由”,不應成為人類“舌尖上的美味”。

2020申論備考:防治疫情需在法治上“下狠手”

3、落實觀點:

原因:

一些地方之所以濫捕濫食“野味”現象屢禁難止,一是由於“吃野味進補”等錯誤觀念作祟。二是因為法制不完善、執法不嚴格、監管乏力。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然而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管理範圍較為有限。三是源自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利潤高、違法成本低等問題也很突出。這些因素導致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存在較大灰色利益空間,一些人為牟利不惜鋌而走險。

對策:

(1)用法治革除吃“野味”的陋習,完善立法是當務之急。目前,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的修改完善進程正在提速,為從源頭上消除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風險築牢法制屏障。

(2)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也很關鍵。決定規定嚴厲懲治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對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定,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在現行法律規定基礎上加重處罰。非常時期當有非常之舉,如何將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常態化、機制化,還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和教訓,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環節持續發力。

(3)管住嘴,需要正其心。革除吃“野味”的陋習,需要加強法治約束,也需要在生活觀念和消費習慣上來一場革命。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在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方面有更深刻的反思、更切實的行動。“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這不僅是抗疫時期的社會共識,也應是我們始終堅守的信條。疫情終會過去,絕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