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廣德: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答題時間

近年來,廣德市深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紮實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系列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工作,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主題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在邱村鎮黨史館,孩子們正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重溫革命歷史。作為邱村鎮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黨史館用展板、視頻、革命老物件等方式,展示了當地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孩子們紛紛表示,要學習革命先烈們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感懷革命先烈,歌唱愛國情懷。廣德市實驗小學西校區在六一當天開展的“童心向黨”文藝匯演活動,《紅星歌》、《七子之歌》、《讓我們蕩起雙槳》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不斷響起,朝氣蓬勃的孩子們用真摯的情感和嘹亮的歌聲唱出對祖國母親的真情。

  今年以來,廣德市開展“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實踐系列活動,結合清明節、七一、十一等時間節點,組織全市中小學生開展“清明祭英烈”“童心向黨”“向國旗敬禮”等特色主題教育活動,用歌曲、書法、繪畫等形式,厚植未成年人紅色基因和愛國精神。

  非遺為媒弘揚傳統文化

  明德摺扇是廣德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次代表安徽文化產品赴世界各地參展。作為明德摺扇傳承技藝的發源地東亭鄉,當地東亭小學開設明德摺扇製作技藝傳承課堂,吸引了大批學生前來學習。目前,已有30餘名學生學會了摺扇製作的基礎“粘骨”技藝。該校還結合竹扇排演了非遺文化舞蹈《扇之韻》,受到各方一致好評。

  唱廣德民歌、學根雕竹刻,通過對非遺技藝的學習,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傳統文化。從2018年開始,廣德市已連續舉辦十餘場“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聲樂、器樂、舞蹈、戲劇(曲)、剪紙和手工製品等形式巡迴展演傳統文化。

  在廣德市桃李園學校的非遺進校園活動現場,廣德民歌《納鞋底》及黃梅戲打豬草選段《對花》依次登臺亮相,《納鞋底》曲調優美纏綿,朗朗上口的旋律一經響起,現場掌聲不斷。“以多樣的形式讓未成年人觸摸傳統文化,培養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未成年人的文化自信。”該市文化館負責人汪龍說。

  品牌引領接力雷鋒精神

  近日,廣德市勵志中學迎來了“心靈氧吧”志願服務項目的志願者,一場別開生面的心理健康日活動正式開始。“異掌同聲”、“口號大比拼”、“頭頂傳球”、“玩轉呼啦圈”等別出心裁的遊戲吸引全校學生踴躍參與。“心靈氧吧”是該市打造的未成年人志願服務品牌之一,利用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該市組織心理輔導志願者,開展心理健康諮詢、心理科普教育、家庭教育指導等活動。

  廣德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著力打造未成年人志願服務品牌,“一方面引導社會團體、群眾力量參與關愛未成年人的志願服務活動當中,另一方面依託少先隊、共青團等平臺,組織未成年人開展各項志願服務活動。”廣德市教體局鍾超介紹。

  在“愛心天使”志願服務活動中,中小學生志願者們走訪空巢老人、殘疾人和軍烈屬等群體,在敬老院、福利院中,為孤寡、殘疾老人讀書讀報、做家務活,開展文藝表演等,孩子們在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幹,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心靈氧吧”守護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愛心天使”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志願服務精神,“我們都一樣”幫助殘疾兒童健康成長......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動活用公共資源,培養志願服務力量,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據悉,廣德市在未成年人工作領域榮獲多項殊榮,桃州四小、柏墊中學、宣城市機電學校被評為“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廣德中學、四合中心小學、桃州一小等參賽選手在2019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斬獲11枚獎項;景賢中學學生陳雨辰獲評安徽省新時代好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