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說到神射手,大家都不陌生。電影《兵臨城下》,為我們展現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德軍和蘇軍兩方狙擊手間精彩的戰鬥,“瓦西里”就是一位“神射手”,只不過,他用的射擊武器是近代產物——槍。而我們今天要談到的神射手主要指冷兵器時代善用弓箭的精英。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電影《兵臨城下》海報

弓與射


弓作為冷兵器史上重要的存在,年代久遠,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年代分別創造了弓,可以說弓這種武器和很多利器一樣,是歷史的必然產物,就如同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們先後發明了酒一樣。弓是人類對“力”的巧妙的運用。相比於投擲石子,弓的效率顯然成倍提升,在應用場景上,遠古時期的人們用弓針對猛獸的可能性應該比針對敵人的可能性更大。

中國古代對弓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傳說時代,相傳涿鹿之戰黃帝戰蚩尤,即主要依靠弓取勝,古代稱弓所射之箭為矢(如成語有的放矢),矢,也就是箭,用弓或弩進行發射,結構上分為箭鏃(zú)、箭桿、箭羽。 箭鏃分為薄匕式、三稜式、圓錐式、平頭式。箭桿古代稱“梃幹”,一般用竹或木兩種材料製做。箭羽和箭的飛行速度和準確性關係密切,箭羽太多,飛行速度慢;太少,穩定性差。冷兵器時代,由於經常戰事不斷,根據不同的需求場景,又演化出很多不同種類的弓,如長弓、短弓、角弓等。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黃帝大戰蚩尤

弓箭作為遠射兵器,在春秋戰國時期應用相當普遍,被列為兵器之首,貴族將門之子從小就學習射箭。“射”作為一種技藝是公卿大夫必須通曉的“六藝”之一,不僅在國君會盟、宴會上被視為一種禮儀,而且在民間風俗中也以它為禮節。哪家生個男孩,門口便掛一張弓,期待男孩長大後,勇武有力,能弓善射。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與弓箭或射箭有關的文字出場率也相當高,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又如唐·杜甫《前出塞》詩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等等,文人墨客常以弓矢之句直抒躊躇滿志之胸臆。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代善射人物一小覽


但凡有一種兵器,就會有將其使用的出神入化的人,中國歷史上善射者眾多,與射箭有關的典故也有很多。

如傳說時代的后羿射日,說longlong ago(英文發音郎朗餓狗,很久很久以前),帝堯的時候,太陽的九個遠房親戚都來太陽這探親了,探親完了呢就賴太陽這不走了,一時之間天上的十個太陽競相發光發熱,這可苦了下面的老百姓,畢竟那時候還沒有空調,仁慈帝王堯看到天下蒼生生靈塗炭,個個變成非洲人,實在看不下去,就把神射手后羿請來了,后羿臨危受命,果不辱使命,化身丘比特(希臘神話亂入一下),在十個太陽裡挑一個最可愛的做好了標記,把其餘九個中等可愛的太陽一箭穿成個糖葫蘆,射到了九霄雲外,這九個太陽乘著和諧箭號,終於被送回了老家......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射日的小行家~

李廣射虎,《史記·李將軍列傳》載:“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譯文:李廣出門打獵時,看見草叢中的一塊大石,以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石頭吞沒了箭頭。於是,李廣在原地多次重複射箭,但是箭沒有能夠再次射進石頭裡。李廣以前住過的郡裡曾經有老虎,他親自射殺了它。在右北平住時,李廣射過老虎,老虎跳起來傷了李廣,李廣最終也射殺了它。這就是李廣射虎的典故,李廣以善射聞名,匈奴亦聞之色變。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沒羽箭”的原型是李廣將軍哦

更羸驚弓之鳥,《戰國策·楚策四》載:“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也。聞絃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說戰國時魏國有個善射能手名叫更羸(gēng léi),一天,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臺下,他們抬頭看見一隻飛鳥,更羸對魏王說:“我可以不射中鳥就能使鳥掉下來。”魏王說:“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麼高的水平嗎?”更羸說:“可以。” 過了一會兒,有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隨便射了一箭,(箭沒有射中大雁,)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驚歎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更羸解釋說:“這是一隻有傷的鳥!”魏王更納悶了:“先生憑什麼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鳴聲又淒厲。飛得慢,是因為舊傷疼痛,鳴聲淒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癒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見弓弦響聲便奮力向上飛,引起舊傷迸裂,才跌落下來的。”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鳥的內心獨白:“反正也離群了,身上還有傷也活不久,今天就配合你演一下嘍~”

呂布轅門射戟《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載:“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本段節選自三國志,說的是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袁術派大將紀靈帶領步騎共三萬多人馬征討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呂布因懼怕袁術攻伐劉備於己不利,於是欣然應允。

呂布在離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派衛士去請紀靈等將領,紀靈等人也請呂布一起飲酒。呂布對紀靈等人說:“玄德,是我呂布的賢弟。如今他被諸位所圍,我特意趕來救他。我呂布生性不愛看別人互相爭鬥,只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呂布命門候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發射中,諸君當立即停止進攻,離開這裡,如射不中,那你們就留下與劉備決一死戰。”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諸將大為震驚,誇讚說:“將軍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第二天,呂布又與諸將歡會宴飲,然後各自回兵。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呂奉先轅門射戟(戟:你等著)

以上幾位都是中國古代以善射聞名的人物,除了以上幾位,歷史上臂力過人,驍勇善射的人物還有很多,比如蜀漢大將黃忠啦!吳國大將太史慈啦等等,但要說時間最早的神射手,誰也比不上我們今天的主角兒,肯定有同學會說,時間最早的前面不是說了嘛,肯定是上古時代的后羿啊!說后羿是最早的也不無道理,畢竟傳說時代的英雄,不過正因為傳說時代,很多事件的真實性已不可考不可求證,所以姑且先把后羿大神放在一邊膜拜,今天我們主要以史書上明確記載的確有其人其事的人物為準。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老當益壯的虎將黃忠

下面這位神射手是成語“百發百中”和“百步穿楊”的起源,他就是春秋時楚國人——養由基,化學名詞自由基的命名與他又什麼關係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說起來古人起名還是頗為考究的,不俗不媚。話不多說,下面就來正式介紹一下這位射箭好手兒。

百步穿楊——養由基


養由基(-前559年),嬴姓,養氏,字叔,名由基(一作繇基),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提到過“惟楚有才”,養由基也是楚國的人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神射手。養由基本來是養國人,養國被楚國滅亡後,養由基成為楚國大夫。相傳養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穿作標記的柳葉,並曾一箭射穿七層鎧甲。《戰國策·西周策》中記載:“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成語“百發百中”、“百步穿楊”都出於此處。此人號“養一箭”,一箭就足以致勝。這外號相當於今天的名醫“劉一刀”,悍匪“鄭三炮”吧,但是想來“養一箭”應該比今天的這些外號的含金量要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人物生平


養由基,公元前7世紀出生於養國古嶺村北二里養家坪(今屬安徽省臨泉縣楊橋鎮,經考證較為可信)。 自小就很會射箭,雙手能接四方箭,兩臂能開千斤弓,被稱為神箭手。

《戰國策·西周策·蘇厲謂周君》載:“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注:本段亦見於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應該是太史公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時候參考了《左傳》)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百步穿楊養由基,熟能生巧賣油翁

譯文:養由基是位射箭能手,距離柳樹一百步放箭射擊,每箭都射中柳葉的中心,百發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說射得很好,可是一個過路的人卻說:“這個人,可以教他該怎樣射了。”養由基聽到這話,心裡很不舒服,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好,你竟說可以教我射箭,那你為什麼不來替我射哪柳葉呢!”那個人說:“我不能教你怎樣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射柳葉百發百中,但是卻不善於休息,等一會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 此為成語“百發百中”和“百步穿楊”的典故。

《呂氏春秋·季秋·精通》載:“養由基射兕(sì音,古指犀牛,一說雌性犀牛),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兕也。”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老子云:養由基你這後生再射犀牛可不要射到老子啊!

譯文:養由基有一次看到一塊像兕的石頭,於是一箭射中石頭,此箭力大無比,箭桿射進石頭中,只有箭羽露在外面。

《搜神記·卷十一》載:楚王遊於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數發,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撫弓,猿即抱木而號。

譯文:有一次,楚王在園林中游玩,有隻白色的猿在那裡。楚王命令擅長射箭的人射它。箭射出去好幾支,只見那白猿接住箭,嘻笑著。楚王就命令養由基來射。養由基剛拿起弓,那猿就嚇得抱著樹木號哭起來。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日漫火影忍者中的白猿“猿魔”

前606年,楚莊王率軍北討戎,兵抵周界,周王派出王孫滿來慰勞,發生了著名的問鼎之事。不久,鬥越椒殺蒍賈,率兵抵抗莊王。楚莊王反擊,包圍鬥越椒,但其箭術高超,莊王不敢力戰。後養由基向楚將樂伯請纓出擊,鬥越椒欺小將養由基無名,與之鬥箭,鬥越椒射三矢不中,養由基僅發一矢,直穿其腦。“養一箭”之名始得。(此段引自東周列國志,真實性存疑)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楚莊王問鼎中原,挑戰王權

楚共王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六月二十八日,晉、楚鄢陵之戰戰前,養由基與潘尫(wāng)之子潘黨比試箭法,將皮甲重疊射擊。穿透七層後,拿給楚共王看,說:“君王有這樣兩位臣下在這裡,還有什麼可怕的”楚共王發怒說:“真丟人!明早作戰,你們射箭,將會死在這武藝上。”晉軍將領呂錡(晉國大夫,軍中任職)夢見自己射月亮,射中,自己卻退進了泥塘裡。占卜,說:“姬姓,是太陽;異姓,是月亮,這一定是楚共王了。射中了他,自己又退進泥裡,就一定會戰死。”等到交戰時,呂錡射中楚共王的眼睛。楚王召喚養由基,給他兩支箭,讓他射殺呂錡。養由基射中呂錡的脖子,呂錡伏在弓套上而死。養由基拿著剩下的一支向楚共王覆命,從此養由基名震楚國。(以上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癸巳,潘尫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憂於戰?」王怒曰:「大辱國。詰朝,爾射,死藝。」呂錡夢射月,中之,退入於泥。佔之,曰:「姬姓,日也。異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於泥,亦必死矣。」及戰,射共王,中目。王召養由基,與之兩矢,使射呂錡,中項,伏弢(tāo)。以一矢覆命。”)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圖為玄武門之變

晉軍將楚軍逼到險阻地帶時,楚國大臣叔山冉對養由基說:“雖然國君有命令,但是為了國家,您一定要射箭。”養由基於是射擊晉軍,養由基箭無虛發,他認準的射擊目標都被射死。(《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師薄於險,叔山冉謂養由基曰:“雖君有命,為國故,子必射!”乃射。再發,盡殪。)

楚共王三十一年(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其子楚康王繼位,吳國乘機進犯楚國東部邊境。養由基迅速奔向吳軍,令尹子庚率軍跟隨。養由基說:“吳國乘我國有喪事,認為我們不會出兵,必然輕視我們而不存戒備之心。您設置三處伏兵來等我,我去引誘他們。”子庚聽從養由基的建議。吳、楚兩軍在庸浦(今安徽省無為縣)交戰,楚軍大敗吳軍,俘虜吳軍將領公子黨。(《左傳·襄公十三年》:吳侵楚,養由基奔命,子庚以師繼之。養叔曰:“吳乘我喪,謂我不能師也,必易我而不戒。子為三覆以待我,我請誘之。”子庚從之。戰於庸浦,大敗吳師,獲公子黨。)

楚康王二年(公元前558年),楚康王任命養由基為宮廄尹,其後事蹟不詳。(《左傳·襄公十五年》:楚公子午為令尹,公子罷戎為右尹,蒍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櫜師為右司馬,公子成為左司馬,屈到為莫敖,公子追舒為箴尹,屈蕩為連尹,養由基為宮廄尹,以靖國人。)

死因有待考證,《東周列國志》資料上養由基死於吳軍亂箭之下。但因《東周列國志》為明末馮夢龍所作的演義性質的小說,故養由基死於萬箭穿心的說法的真實性有待考證,極有可能是古代文人為了印證“讖語”(王怒曰:「大辱國。詰朝,爾射,死藝。」)與結果的因果關係杜撰出來的說法。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堪稱中國最早的神射手

玉面銀槍俏羅成也射死了,你們還想怎樣

好了今天關於神射手的故事就說到這裡,記住,“百發百中”和“百步穿楊”說的是春秋時楚國將領養由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