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語


我是從童衍方先生那裡,瞭解到來楚生先生《然犀室印學心印》這篇短文。文章不是很長,更像是老師上課列出的提綱,這是篆刻理論中不可多得的指導性文章,學習篆刻的人都應該耐得住寂寞讀一讀。文章的配圖,我選擇了《慈溪張氏魯盦印選》,這些印文是從1220方印文裡精心挑選的,即使不懂篆刻,也可以欣賞下,贅述這些,只是想大家能重視這篇文章。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鄧石如 子輿·燕翼堂·雷輪·古歡·守素軒


印 面


印面磨時必須平,刻時或可使之不平。不平則印面著紙有輕重,而印泥之色有濃淡矣。輕重分而變化出,濃淡見而筆墨生。趙悲盦嘗雲:“古印有筆兼有墨,今人但見刀與石。”蓋只知於筆畫肥瘦中束筆墨、而不知於印面高低上生變化也。試觀古印若有若無處, 即印面和不平之一證。印面使不乎,其法有二,或以刀柄擦之,或以銼刀銼之,各隨其便耳。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丁敬 煙雲供養


關注印面和關注印面的宣紙鈐蓋效果是現代篆刻審美使之然。“古印若有若無處”在古印是傷殘是品相欠缺,在今天的篆刻創作就是虛實、就是陰陽。可以分輕重,可以有肥瘦,可以見筆墨,可以現性情。這個審美轉換過程在今天仍有強調的必要。這是篆刻藝術獨立的基礎。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何震 澹如水


邊 欄


邊非不可敲,亦非每印必敲,須視其神韻之完善與否。神韻未足,敲以救之;否則,畫蛇添足、弄巧成拙而已。敲之法亦有二,大多以刀柄為之,間或以切刀切之,前者較渾樸,後者刀痕易露。敲邊地位須審慎,擇其呆板處敲之,邊欄過闊,印文筆畫與邊欄並行處,輒易呆板。敲一處或數處,一邊或數邊,原無一定,但方向相對,距離相等,均為避忌。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何震 花港漁郎


疏 密


印文筆畫均勻,餘所最畏,蓋文字本體,無虛實疏密之致,全恃人為布成之耳。疏處愈疏,密處愈密,此漢秦人佈局要訣,隨文字筆畫之繁簡,而不娜移取巧以求其勻稱,此所以舒展自如,落落大雅也。不則,挪移以求勻稱,屈曲以圖滿實,味同嚼蠟。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丁敬 上下釣魚山人


線 條


線細貴道勁,如高柳之垂絲;線闊貴渾雄,如長鯨之飲海。反之,纖巧嫩軟,平扁臃腫,便落下乘矣。線闊未必老,愈闊愈難老;線細未必嫩,愈細愈不嫩。要在刀法老練,不在線條闊細也。線有曲直,直線宜粗,中粗見力。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鄧石如 十分紅處便成灰


程彥明所謂一劃之勢;可擔千鈞,曲線宜中細,中細易勁,文彭(壽承)所謂旋轉圓活,若鴻毛之順風也。線有朱白,俱尚閱渾。中鋒落石,刀路中間深而兩邊淺,則藏鋒斂鍔,筋骨在中,雖偏貼印面,而其象卻是渾圈。近有以起底刀起之使平,則線與底成垂直,其象輒易平偏而呆板矣。線光忌浮滑,線缺忌鋸牙,要在不光不缺之間。線形線質是篆刻藝術表現的根本。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奚岡 秋聲館主


淺 深


陳目耕(克怒)以為朱文貴深,深則法始;白文貴淺,淺則隨刀中法。餘謂不然。一印之中;應有深淺,未可以朱白論也。朱文字畫疏處宜深,深則不致露底;密處當淺,淺則不致傷線。白文闊處可深,闊深則底不露;細處自淺,細線可隨刀以中法也。有以起底使平,自謂工整,殊不識古人疏密肥瘦之旨,特匠工媚俗之見耳。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陳豫鍾 清嘯閣


深淺之法從製作工藝上是不傷及線條,從藝術效果上是為了讓線條達到不光不缺。深淺雖然只是線槽的深度,但它直接影響到線形線質。每個人心目中的完美線形線質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熱愛篆刻藝術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實踐經驗。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文鼎 三曰康寧


章 法


目耕農嘗謂印之有邊,猶室之有牆。餘以為印文之有章法,亦猶室內傢俱對象之有佈置也。何物宜置何處,全恃佈置得宜,譬諸揭宜靠壁,桌可當窗,否則零亂雜陳,令人一望生憎,雖有精美傢俱而不美也。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陳鴻壽 濃花澹柳錢唐


印文章法亦然,何字宜逼邊,何字宜獨立,何處宜疏,何處宜密,何處當伸展,何處應緊縮,何處肥,何處瘦,何筆長,何筆短,亦全賴佈置之得宜耳。或謂刀法第一,章法次之,餘以為刀法與章法應並重。刀法者,擾傢俱之精美也,若凌亂雜陳,望之可厭,決無佳構。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陳鴻壽 曉塍


刀 法


刀法名目繁多,不下十數種,曰正入正刀法、單入正刀法、雙入正刀法、衝刀法、復刀法、切刀法、舞刀法,又有所謂澀刀、遲刀、留刀,埋刀、輕刀等諸法,其中落落大者,不過三五種而已,餘都大同小異,或竟名異實同,頗似重複,故弄玄虛,以欺外道耳。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陳鴻壽 生長西湖籍鑒湖


衝刀人人能之,但不宜多用,多用易板刻,應時以切刀救之,石之膩者宜舞刀,石之爽者可單刀,復刀用最廣,未有一印而無復刀者,更無一印而全用單刀者。單刀、復刀應相輔以並行也。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楊澥 仙壺


所謂中鋒、偏鋒,應以線條所示跡象之圓渾與否以為斷。中鋒落石,自易渾圓;偏鋒側入、未嘗不可使跡象渾圓,譬諸運筆,筆尖著紙,恆為中鋒,筆腹著紙,未嘗不可使為中鋒也。刀有向背,刀口所向曰面,刀背所向曰背,向之一面,線恆生動,背之一面線輒板刻。尋常朱文落刀,大多背線外向,其線不至破碎。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楊澥 蓉舫


餘以為朱文小印猶可,巨印朱文有時僅可向線落刀,但須熟審石質脆實,輕重合度,庶乎其線不至呆板矣。總之,法不可泥,用久隨化,不知其然,舉乎合妙,不在刀也。執刀以求,無異痴人說夢。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趙之琛 樂琴書以消懮


逼 邊


文有朱白,線有橫直,故有垂直與平行逼邊之分。橫線垂直退邊易,直線平行逼邊難。白文平行逼邊易,朱文平行逼邊尤難。垂直逼邊最忌重迭,如一字連續四五畫垂直逼邊。形同欄柵,味同嚼蠟,應擇其間可以短縮者離邊一二畫,相間再使逼邊,庶免重迭之弊。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趙之琛 笙巢過眼


平行逼邊,應將邊線殘缺數處,使邊線與字線若合若離,若令合一,似嫌呆滯矣。此指朱文言也,如有邊白文,則又不同,宜將邊線若斷若續,使字線與邊線一望分明,亦有上下左右四方逼邊者,一若雞處鳥籠,局蹐難安,非萬不得已而不為也。

吳先聲嘗謂朱文不可逼邊,逼邊使板,是尚不知化板為活之機矣。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吳諮 人在蓬萊第一峰


款 識


陰文凹入者為款,陽文凸出者為識,識可書寫刻之,款多以刀代筆。單刀為之,亦有先書後刻者,正草篆隸,各隨其體。款識位置,歷來多終左面,蓋放置時,左側向上,作者欲署既彰,應用復便故也。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吳諮 白雲深處是吾廬


五面者類終頂端,間有刻一面於頂上者,刻重其質耳。印之上下方正有規則者,應擇較美一面為左,蓋章其美也。不規則印或下方正而上歪曲者,應視捏手適當以定。圈印宜頂端。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釋六舟 江南春


選 刀


刀以平頭一式為合用,大小應具數種。譬諸作書,寫大字用大筆,寫小評用小筆,治印亦然。大印宜大刀,小扣宜小刀。反之,印大刀小,無異花針穿井,事倍功半,且拘泥膚淺,嫩軟乏力。印小刀大,直走牛刀宰雞,雜出旁穿,則支離破落,散漫無神。是以印無鉅細,同樣落刀,事無難易,工具有別耳。目耕農謂印難於大,不難於小,小則群醜可撩,大則微疵畢露,論殊非是。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趙之謙 靈壽華館


品 式


秦漢多尚方印條印,蓋文字本體,方正居多,安排既便端方大雅。間有軍曲印用腰子形者,“軍曲”二字,上下本圈,列之腆子形中,天然巧合,充牴觸處,舒展自然。否則,字不湊巧,削足適履,不免局蹐難安。圓印應以方印為之,用時庶免歪斜。不規則自由印,排布既難,總少佳構,蓋其形式本體,已欠雅馴也。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陳祖望 鳳皇池上·橫渠苗裔忠靖雲仍


巨印尚氣魄,小印求工穩,自來作者,每多偏擅,長於大者短於小,能於細者畏於巨,此何以故資力超邁與否使然耳。才高見氣魄,巨印勝任;庸才求工穩,小巧相宜。古印無小於繩頭者,唯近人尚之以為巧工能事耳。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陳祖望 借汝閑看幾十年


擇 石


石不求精,中刀則可。精貴上品,骨董商轉相實賣,丈字更易磨減,難垂久遠。周亮工所謂凍石不如市石即此。凍石、田黃、雞血、封門之類,價位連城,第可備以飾觀,實非印人所尚。田黃、封門,文值雖佳,刻固信手,無如名貴价昂,落刀顧忌,反拘澀而難暢。凍石、雞血,或膩刀。或多砂釘,實不若青田壽山之能適刀也。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趙穆 得少佳趣齋


停 勻


停勻非難,尚整齊者以為能;不停勻非易,文字筆畫本體停勻,欲使不停勻,實大不易。得式停勻,失之硫密。失卻硫密,即無流走自然之趣,易入板執呆滯之哉。

此條可作為以上印例的檢驗。也可作為自己創作的一條標準。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徐三庚 孫憙之印·二十餘年成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來楚生比吳昌碩更為進步的地方,是因為他著有《然犀室印學心印》。儘管對於篆刻家來說,作品永遠是第一位的,讓作品自己說話。就此層面而言,吳讓之、趙之謙、黃牧甫、吳昌碩、齊白石等篆刻巨匠們的“作而不述”是有其積極意義的。但是,就篆刻藝術發展的特性而言,我們更需要能直接指導藝術創作的微觀理論。三言兩語感想式的即興發揮,後人難免望文生義,以偏概全。


然後再說下插圖用的《慈溪張氏魯盦印選》,張氏魯盦就是魯庵印泥的張魯盦,我國存世最早的一部原鈐本《顧氏集古印譜》還有陳介祺拓制的《十鐘山房印譜》都是他捐贈的。據西泠印社記載,張魯庵先生捐贈的藏品有:明清印譜1000餘冊,秦漢官私印305方,明清名人刻印1220方。《慈溪張氏魯盦印選》便是從這些印章中挑選再挑選出來的。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吳誥 培之白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鍾以敬 愛我無如酒輸人不但棋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王大炘 閔園丁家在竹洞因號竹楣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習篆刻?

王大炘 筠石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