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在古代北歐國家,“拉貝”這個姓有著吉祥、高尚之意,常常被授予建有功勳、等級高貴的家族。而“拉貝”這個姓對於南京來說有著更特殊的意義。

拉貝於1908年隨公司來到中國,1931年來到南京,在日軍侵佔南京期間,幫助了許多南京市民。

他的居所曾是南京百姓在炮火中的“諾亞方舟”。

南京地名典:南京市廣州路小粉橋1號原為桃園路10號,在1932年至1938年間曾是德國商人約翰·拉貝的住宅。南京淪陷後,這裡成為南京安全區25個難民收容所之一,25萬難民湧進安全區避難,這個小院最多時保護了600多位難民免遭日軍殺害。拉貝親眼目睹日軍暴行,在這裡寫下著名的《拉貝日記》。


一、風雨飄搖中的“諾亞方舟”

珠江路地鐵站1號出口,摩的司機、小攤小販熱熱鬧鬧地聚集著。

他們或許並不知道,在不遠處小粉橋1號的小院裡,半個多世紀前曾發生過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上世紀30年代,這裡曾是德國西門子公司南京代表處負責人拉貝的住所。

1932年,拉貝與時任金陵大學農學院院長的謝家聲簽訂協議。學校按照協議要求,修建了一座集辦公與居住為一體的房屋出租給拉貝。

為了解決員工子女上學難題,拉貝爭取到了德國政府在教師和經費上的支持。最終,一所德語學校在小院的一排平房中開辦起來。

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可惜好景不長,這座小院的寧靜很快被侵華日軍的炮火打破。

1937年8月,侵華日軍開始空襲南京。同年12月,日軍攻佔南京前,正義仁愛的拉貝,被推選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

南京安全區是為了保護來不及撤離的難民,區域內設立了25個難民收容所,拉貝住所也是其中之一。南京城淪陷後,大批難民湧向這裡,拉貝的小院裡最多時收留了600多人。

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讓超過25萬中國難民免遭屠殺。

正是深冬,拉貝帶人搭棚子鋪稻草,儘量讓難民睡得暖和,還在院子裡挖了簡易但堅固的防空洞。但大街上的慘象還是深深刺激著拉貝,他在日記中提到:

“1月29日下午,一年輕婦女從一個難民收容所出來,前往莫愁路買麵粉,途中被日本兵拖上一輛駛往夫子廟的卡車,車上還有約20名被抓的姑娘。據她說,她被分給了日軍軍官。一名中國傭人見她在哭泣,出於同情給她出了個主意,讓她逃脫厄運。在軍官們吃飯的時候,她把手指伸進喉嚨使自己嘔吐,於是軍官們便將其趕出房間。她便利用這個機會逃走,終於在次日凌晨2時趕回難民收容所。(貝茨) ”

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當年,使用小院中的防空洞有個重要原則:“孩子和婦女佔用最安全的位置。”

拉貝希望終結這樣毫無人性的災難,他用日記的方式整理了日軍暴行,遞交各國大使館抗議。

正因如此,1938年初他接到公司必須回國的命令,從此離開南京,再也沒能回來。


二、塵封了半個世紀的拉貝日記

在南京生活時,拉貝用日記形式記錄下了大量日軍暴行。

回到國內,拉貝到處奔走作報告,希望德國出面阻止日本暴行。誰知,他因此被秘密警察逮捕,日記、照片和影像資料都被扣留。

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西門子總裁出面將他保釋出獄,日記和部分照片得以歸還,但拉貝從此被禁止發聲。

儘管如此,拉貝還是私下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日記。2100多頁紙裡,記載了他在南京目睹的500多起慘案。

德國戰敗後,拉貝被拘捕。但因他在中國的人道主義援助,拉貝最終還是被釋放,只是一家九口陷入了缺衣少食的困頓境遇。

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資料顯示:南京人偶然得知這個情況後,決定為拉貝募捐。

當時,短短几天內,曾受到保護的南京市民募捐了1億元,兌換成2000美金,輾轉寄給了拉貝。

時任南京市長沈怡獲悉當時德國食物短缺,又託人在瑞士購買了4大包食品寄給拉貝。1948年6月起,拉貝每月都會收到一個救命的食品包裹。

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當年,拉貝是南京眾多難民的“保護神”。後來,他也收穫了南京人民崇高的回饋。

1950年,拉貝因中風逝世,他的日記在閣樓塵封多年,未曾問世。

直到1995年,作家張純如在蒐集侵華日軍罪證時知道了拉貝。她輾轉聯繫到拉貝後人,並說服對方去紐約公佈了日記資料。

南京地理:拉貝故居,曾是點亮亂世的憐憫之光

▲因為拉貝未曾受到日軍迫害,他留下的日記無疑是證實日軍罪行的有力證據。

拉貝在緊要關頭的正義相助,南京人永誌不忘。

//////////

拉貝回國後,小桃園10號先後出租給教會、公司,後來又成為南京大學教職工宿舍。2006年,這裡修建一新,成立拉貝紀念館並對外開放。

冬季的午後走進這裡,扎著羊角辮的女孩正從小樓裡走出來,拜託媽媽在拉貝銅像前替她拍照。一旁防空洞邊的長椅上,兩位白髮老人對坐著聊天。

和平多麼難能可貴,坐在安靜的小院裡曬著暖和的陽光,這種感受更為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