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自控的人,既沒有被勤奮的學習改變現狀,也浪費了自己的付出

不懂自控的人,參加再多的訓練營也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最近認識的朋友參加了晨讀打卡訓練營,每天都在朋友圈發讀書的內容,今天跟她聊了一會。她跟我說,參加了這次訓練營後,早起變得不再那麼困難了,家裡的孩子也會跟著她一起讀書,而且剛開展的微商,在沒有現貨的情況下,已經收到了3個付款。

從瞭解社群開始,還是第一次看到打卡訓練營的作用是真的存在的。

我們大多數人,一碰到這類打卡型的訓練營,加上又是自己需要的時候,反應都是千篇一律的:這正是我需要的呀!然後很開心的就去付款了,靜待訓練營開營,然後幻想結營後一個嶄新的自己。

遺憾的是,多數人都是堅持不久的,同時讓他們深刻地意識到他們缺少自控力。

自控力是什麼呢?從字面意義上來講,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擁有自控力的我們,可以掌握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穿住行。

比如那些參加打卡訓練營的夥伴們擁有自控力,就能完成,甚至完美地完成打卡的任務,從而獲得一票粉絲關注。

不懂自控的人,既沒有被勤奮的學習改變現狀,也浪費了自己的付出

是什麼阻止了我們擁有自控力?

很多書籍都有講過“自控”,還有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幫你去擁有,但是立的FLAG總是倒了又立,丟了的目標又重新撿起,行動清單列了一次又一次。唯一不變的是:我們還是沒有擁有自控。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阻止我們呢?

一、我們的大腦存在兩個自我,一個任意妄為,一個冷靜理性。

這就像我們在電視劇中有看到過的一個場景,當主角碰到一個選擇題時,左邊的天使就會告訴他:我們該怎麼做才是好的,右邊的惡魔會告訴他:想那麼多做什麼,直接做呀。然後,天使與惡魔就會在他耳邊開始爭吵,都在將自己一方的好處,導致主角越來越煩。

在擁有自控力這條路上,你遇見了誘惑的時候,大腦中的兩個自我就會開始爭吵,一直煩著你,逼你做出選擇。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產生罪惡感,會影響我們的狀態。

不懂自控的人,既沒有被勤奮的學習改變現狀,也浪費了自己的付出

二、自控力是有極限的,自控力過強就會導致我們消耗的能量太大,得花時間去做調整。

近段時間,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很多明星、素人因為他們自律的生活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最近,突然出現了自律過強後一系列文章,看到了有些人的生活真的因為按照自己理想狀態的規劃去走,也堅持下來了一段時間,結果卻反彈了,開始出現焦慮過重、失眠等不好的症狀。

經過調整之後,才發現:是自己崩的太緊了,容易斷。凡事都要有一個度,我們還不太清楚自己的極限時候,從低難度開始慢慢做調整。

因此,想擁有自控力的夥伴們,你們得知道自控力也是有極限的,同時也希望你們量力而行,不要採取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政策去做這件事。

不懂自控的人,既沒有被勤奮的學習改變現狀,也浪費了自己的付出

三、會被高尚的東西“帶壞”。

一個很經典的試驗是:一個減肥的人同時吃吉士漢堡和蔬菜沙拉,他會覺得這個熱量不高。最起碼是比單吃吉士漢堡的低。但是實驗結果顯示:兩者之間並沒有區別。

用在我們想擁有自控力的身上,就是我們已經堅持了一段時間的自控訓練,心裡會想是時候給自己放個假了,好好休息一下才行。通常我們也這麼做了,結果卻是玩著玩著,卻找不回狀態了。這跟我們當初想的不一樣呀,休息是為了更好的繼續啊。

因此,我們要牢記教訓,不要再被這麼“美好的東西”所迷惑了。

不懂自控的人,既沒有被勤奮的學習改變現狀,也浪費了自己的付出

四、沒有正確看待“獎勵”的意義。

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沒有完成目標,是因為我們的自控力不行。獎勵的承諾也算是個攔路虎,因為按照“延遲折扣”的解釋,獎勵等待的時間越長,我們的期望就會降低。

有一次,小玲在聽林哥和他的朋友聊天,被一句話所觸動了:不要將升職做為獎勵員工的唯一手段,不然你收穫的不是奮進,而是一堆不滿。

剛好小玲所在的公司,是私人企業來的,在公司工資高的就是管理層,你混上去工資就高,混不上那你就努力做事吧。最初,小玲也是拼了命的去努力,公司的幾次升遷都沒有她的份的時候,她意識到一件事情:管理崗位雖然工資高,但是管理人員卻是不設考核的。不久,她就辭職了。

沒有看懂“獎勵”背後的真正意義,就去設置,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反效果。

不懂自控的人,既沒有被勤奮的學習改變現狀,也浪費了自己的付出

五、低落的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碰到過一種情況:就是本來今天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上班也是充滿活力的。這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個同事低氣壓之後,然後過去詢問了情況,他一臉悲傷的告訴你,失戀了/家裡出了一些事情,你也就被感染了。感染後的你,就開始變得多愁善感,就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想出來。這個時候,你還想著上班、自控訓練這些事嗎?

答案是:你不調整過來,是不會的。

情緒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具有傳染性。如果你的調節性不強,還是去多練練吧。

不懂自控的人,既沒有被勤奮的學習改變現狀,也浪費了自己的付出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跨過障礙,去擁抱自控力呢?

在看了凱利·麥格尼格爾《自控力》一書,自控力的養成:更多是我們平時在一個個微習慣的完成中形成,具體養成有5個步驟:

step1:選擇一件想要做卻沒有做的事情,作為目標;

step2:將這個目標變成一個集體項目,例如建個群,招募有興趣的人一起參與;

step3:做記錄,記錄想失控的時候,都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自己,記錄的點有:

  • 遭遇誘惑時,兩個自我是怎麼想的?
  • 發現自己進步時/堅持時,你是怎麼說服自己放縱的?
  • 什麼情況下,思想抵擋不住誘惑?

step4:在拖延的時候,運用10分鐘法則,就是停止當前正在做的事情,花10分鐘時間去做一個“呼”“吸”訓練。

step5:每天花個5~10分鐘,做緩解壓力的事情,例如鍛鍊、練瑜伽;

不懂自控的人,既沒有被勤奮的學習改變現狀,也浪費了自己的付出

舉個例子,小小做文案有4年時間了,最近終於下定決心——做一個文案拆解群。在這之前,她參加了多個訓練營,每次招募班委都是積極爭取,同時在做班委期間盡心盡力,每次結營總會獲得優秀班委的稱號。這些經驗加上覆盤,給她積累了社群運營的經驗,加上經費不足,前期的運營決定自己來做。

然後她在朋友圈發佈了招募信息,同時也聯繫了一些意向、潛在客戶,說服他們加入了她的群,現在也已經開始了她的群運營了。

不懂自控的人,既沒有被勤奮的學習改變現狀,也浪費了自己的付出

雖然都說萬事開頭難,過程更難,難的是自己的不堅定。給自己一次認真記錄自己的機會,重新,或者說認真的認識一次自己,你是被什麼打敗的?你又是因為什麼而堅持的。

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了那麼多次,還不想著去找原因,這個檻就難過了。當然希望你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