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与情商系列二:情商和智商的异同及关系

智商与情商系列二:情商和智商的异同及关系

情商和智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异常密切,讨论和生活密切的话题,让学识有了用武之地,变得相对务实了,不再让学术虚无缥缈的总像个雾中花水中月,易于为生活和认识服务。今天我们来讨论情商和智商的异同及情商和智商的关系。

一、 情商与智商的异同

情商和智商都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都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在这个方面,它们对人的行为和认识起着共同促进的作用。

但是它们又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品质,智商主要反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等,主要是理性思维,表现为抽象思维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亮老师更倾向于把它定义为逻辑思维能力。

情商主要反映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身和他人之间情感关系的能力。主要是个体把握和处理情感的能力。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是非理性的特点。

另外,智商和情商的形成基础不同。虽然智商和情商都不可忽视遗传的作用,但情商更多是文化观念、世俗传统、教育导向等社会因素综合堆积的产物。很显然,智商的遗传因素远大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情商的社会环境影响远大于遗传因素。

还有,情商和智商的作用不同。智商的作用是更好的认识事物,智商高的人学习能力强、认识程度深,容易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情商主要与非理性因素有关,它影响着认识和实践的动力。

总之,智商更多的反映个体的生物学特性,而情商更多反映个体的社会学特性。

一、 智商和情商的关系

人们对智商和情商到底哪个更重要是存在争议的。有人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也有人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现实生活中,情商和智商缺一不可,不是孰重孰轻的问题,二者齐头并进平衡的发展才是最佳状态,最易达到成功和幸福快乐的目标。

我们面对智商和情商的正确态度,绝不能是尽量发展优势一端,而是尽量弥补弱势的一端。在这个问题上,木桶理论是很适用来说明这个关系的。如果把智商叫做聪明,把情商称为世故,那么缺乏情商的聪明就是小聪明,缺乏智商的世故就是不成熟。只有情商和智商水平相称,人就会显得相对正常。一个正常人要想取得较大成功而且又得通过努力的话,只能是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智商高而情商低的人,或许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哪怕是个打游戏的高手。但人际关系的薄弱同样会导致钻研路上的坎坷,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智商再高的人也要与人共处,难以共情会导致人格的不完整,情感的幸福基本不可能。所以如果你智商高于情商,又不愿意努力弥补短板,那么就得接受别人经常性的奇怪或者不理解的眼光,甘愿品尝孤独,向专家的路上大胆行进。

往往自认为智商高的人,已经能够不理会周围世俗眼光质疑的人,或者绝对生活中充满了不可理喻的事,显然就是情商馈电的反应。

情商高而智商低的人,或许是个受欢迎的人,但那也绝对是低层次群体范围内的欢迎,是基本的人际关系的轻松,情商再高而缺乏智商,也只能是小范围的畅快,且仅仅是简单人际关系的轻松。这类人做直销可能行,卖保险也可能行。不可能从事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管理,或者复杂的战略思考,也就是不可能上升到高阶的管理岗位。因为复杂的关系处理需要逻辑思维、需要人的认识上升到最高阶段即理性才行。那么如果你已认识到情商高于智商却懒于通过训练来改善思维能力,尤其是不愿听亮总讲课,那么你就得甘心于自我的情绪满足和自以为是的奉献以及少数人的掌声和认同。

往往自认为情商高,却在稍微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还有不认同的声音,或者自己感觉依然受挫,总不能如愿的人,那就是智商不足的原因。

从意识形态来说,即从人的价值观和具体行为的关联来讲,情商决定理想和价值观,智商负责分解价值观和具体行为准则;情商就是最高命令,智商解决具体行为的关联性。情商是战略,智商实施战术。情商使人明确自身追求和想要什么,智商保证目的达到的技术条件。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是由情商决定的,但又受智商的反馈和修正,最终靠智商条件去实施。

从具体实践来说,即具体做事来讲,智商负责攻克堡垒,情商是护盾和后勤保障。智商是机体,情商是外衣;智商是骨骼,情商是肌肉。智商是一页扁舟,情商负责保驾护航。智商是车辆,情商就是避震弹簧。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说,情商是感性的反应,而智商决定了理性。情商引导着理性行为的价值,智商修正着感性行为的尺度。

因为感性不论对错,考量的是人的直观情绪反应,而理性不谈对错,是方法论,理性保证行为本身对于实施目标的正确性、有效性和接近程度。从这个层面来讲,智商所决定的理性反而是对情商所反应的感性的修正和斧正。

在具体行为中,情商绝不可肆意游离在智商之外,完全撇开理性的感性就是行尸走肉,完全撇开感性的理性即便成功也是孤家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