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燒腦問題,告訴你思維嚴謹有多重要!

一個燒腦問題,告訴你思維嚴謹有多重要!

“凡是先定義”

先明確思維及嚴謹的含義。

何為“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和概括的反映。

思維過程是利用已知的知識為媒介,不依靠實物狀態來進行的活動。它反映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的內部聯繫。

思維過程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基本過程,通過聯想和邏輯推理過程來實現。

分析:指把事物的各個特徵加以區分;

綜合:指將事物的各個特性聯繫成一個整體;

比較:指將一事物與他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其異同;

抽象:指為了使複雜度降低,以得到推論中較明確的概念;

概括:指抽出一類事物的共同特點,摒棄其個別特點。

傳統的心理學將人的認識活動分為感覺、記憶、思維,而思維是人類認識的最高級形式。

何為“嚴謹”?

嚴謹——指對事或物態度嚴肅謹慎,不胡亂說話。 做事細緻、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從單字釋義:

嚴:緊密沒有空隙,嚴密認真。

謹:慎重小心,謹慎,謹小慎微。

深入的認知需要不斷地推理和嚴謹思維,才能更接近科學的真相。創新也是在大量知識和準確推論基礎上進行單位知識遷移,而非憑空創造。

因此,思維作為一種在大腦內發生的抽象而複雜的活動,它更關注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的東西而自動忽略掉細枝末節。


雖然社會普及了高等教育,信息化時代知識獲取前所未有的豐富。但信息的大量輸入和真偽雜亂,反而使我們比以前更難辨別正確的理論。

我們總是自信的認為具有很好的思維判斷能能力,並對很多情況能夠做出合理的判斷。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經常被自大和經驗主義所左右,陷入錯誤的邏輯循環。

一個燒腦的問題

那麼我們來燒腦一下:

論題:以下關於墮胎的論證結果是對的嗎?

論點1:大多數愛爾蘭人是天主教徒。

論點2:大多數天主教徒反對墮胎。

結論:

大多數愛爾蘭人反對墮胎。

按照常理分析——

按照推演邏輯來看:

論點1為A是B;

論點2是B是C。

由此推論得出B是C,同時結論中用“大多數”的詞修飾,避免了絕對性定義的風險。

因此我們認為結論“大多數愛爾蘭人反對墮胎”是對的。

正確答案——是錯的。

原因分析:論證是否正確,我們需要找出是否具有反例。

論點1:假設愛爾蘭人有10個人,其中9個人為天主教徒。

論點2:假如天主教徒有100個人,其中有91個反對、9個人支持墮胎。

同樣是9個人,但論點1 和2的範疇量不同。論點2中的支持墮胎的9個人相當於論點1中是天主教徒的大多數人9個人。

則還可以得出“大多數愛爾蘭人是支持墮胎”的反論。所以上面得出的結論是站不住腳的。

總結:

凡是邏輯推論中使用“大多數、基本”等模稜兩可的限定詞時,都可能存在著邏輯漏洞及不嚴謹。


思維能力聽起來抽象且複雜,所以許多人將之歸於“不可說”的範疇。

但實際上,思維能力不是憑空而來的。它以學習(知識)、實踐(解決問題)為基礎,每個人都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只是多少和深淺程度不同。

“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羅素

經常存在的情況是,我們總是在眾多信息和多媒體化氛圍中,被各種思想所綁架,人云亦云。

如何具備嚴謹的思維

現實社會里,我們總是羨慕那些人。他們總能將你眼裡的尋常東西,看出不一樣的樣子。

你只看見生活的不易,而他們已經看到了生活的可愛與多姿多態;

你只看見歲月的無常,他們卻看見了生命的精彩,因這無常的變化而美麗和富有期待;

你只是看見了自身努力沒有得到相應回報,覺得苦惱和不值,他們卻看見了努力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回報,挫折自身就是一種提醒。

學會形成獨特的判斷,不迷茫、不彷徨,需要具有良好的思維習慣。

學會經常問問題,多問“如果不,會怎樣?”,在其中找出有歧義的關鍵詞語,去多思考和質疑。

一個燒腦問題,告訴你思維嚴謹有多重要!

生活除了千篇一律,以及各種抱怨和吐槽,如果還能從另一面看到給予我們的思考和契機,幸福和機遇可能就被你發現。

你的思考方式,決定了你的認知層次;

你的思維高度,影響你與真實生活的距離;

如何不迷茫的一路走下去,

需要主動思考,並讓它成為你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