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很大!黨媒再提“2億農民工進城”,對房價有何“暗示”?


信息量很大!黨媒再提“2億農民工進城”,對房價有何“暗示”?

受“黑天鵝”事件影響,今年的房地產市場形勢異常嚴峻。

從1月下旬到現在,無論大小開發商,賣房的節奏都被徹底打亂了,可謂是遭遇了過去二十年來最嚴重的危機:1月後半月,市場徹底停擺,99%的房企基本無業績、零進賬,即使部分房企有成交,但也是慘不忍睹;克爾瑞數據顯示,2月份百強房企銷售額、銷售面積跌幅均超過80%;即使3月份各地漸次恢復正常生產經營,但房市仍然沒有完全恢復常態,房子依然“不好賣”,開發商的資金週轉困境依然沒有徹底化解。

有人可能會說,最近一段時間杭州、深圳、成都、蘇州等地上演“火爆搶房”盛況,樓市不僅回暖了,顯然比預期的還要熱,房價恐怕是還要再漲一波啊。

對此我想說,不要被表象矇蔽了眼睛,這幾個城市樓市的熱,只是極個別性價比高的限價盤,不能代表整體,需知更多的項目現在蓄客都不足兩成,很多年後計劃開盤的項目因為蓄客達不到標準,都延期開放了。疊加全國有近百萬置業顧問在背後齊力推廣,極個別“遭遇哄搶”的樓盤想不火都難啊。

信息量很大!黨媒再提“2億農民工進城”,對房價有何“暗示”?

其實,當下樓市的真正行情可從貝殼不久前做的一項購房者置業意向調查數據獲知——近67%的購房者擱置了購房計劃,表示在未來3-5個月才可能再次買房。由此可見,樓市真正的回暖還並未到來,需求的釋放也至少要等到5月份左右。現在的樓市,看起來很火,其實僅僅是積壓的購房需求的一次短暫釋放,與以往那種真正的火爆相比,還差得遠。

對於這一點,其實看開發商當下的“降價”行為也能想得通。機構統計顯示,當下有超過半數的房企都在搞“打折促銷”,有的開發商是全國所有樓盤聯動起來一個優惠方案通吃,有的則是某些項目在打折促銷,力度從5%-30%不等,尤其是庫存壓力大,購房需求驟減的三四線城市,近期有媒體報道,很多樓盤都在直降30%讓利購房者。房子真的那麼好賣,市場真的如傳言那麼火熱,開發商會傻傻降價賣房?有錢不知道賺?

有人擔心樓市極速回暖,房價跟著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但也有人絲毫不慌,甚至滿心期待樓市“崩盤”,從最近一段時間網友的留言和私信來看,持有這種想法的佔比更大。

對此,3月19日黨媒經濟日報緊急給予回應了。經濟日報頭版刊發題為《樓市崩盤?小心被忽悠了》評論文章,署名是王軼辰。

該文章對樓市“崩盤論”徹徹底底否定了,原因有二:

一方面,“黑天鵝”事件對樓市的影響是暫時的。當前開發商面臨的線下銷售停滯、現金流下滑、債務集中到期、復工緩慢等問題,也在多條路解決,比如地方因城施策調整政策,給開發商紓困資金壓力,比如有城市出臺新政,發放購房補貼、減免契稅、降低首付比例等;

另一方面,這次事件對樓市大趨勢不造成影響,房地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因為我國的城鎮化率相比發達國家還處於較低水平,我們現在是60%左右,發達國家是75%,即至少有15%的發展空間,換算成未進城的農民工就是2億,這些都是潛在購房需求。

說實話,我其實一直都不認為中國樓市會“崩盤”。雖然很多城市房價現在處於高位,但是從過去三年調控的結果來看,“房價快速上漲”的問題已經得到根本解決了。堅持房住不炒、不拿房刺經等定位背後,其實是是讓房地產軟著陸,理性遏制、逐步燙平高房價。

信息量很大!黨媒再提“2億農民工進城”,對房價有何“暗示”?

但不得不說,黨媒再提“2億農民工進城”,信息量還是很大的,對房價有何“暗示”?

文章雖然是拿“2億農民工進城有龐大的購房需求存在”來推證“樓市不可能崩盤”,但似乎也在“暗示”未來房價仍然會繼續上漲。那麼這個說法到底靠不靠譜呢?

首先,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些年不管是哪位專家,一談到房價問題時,總喜歡拿中國龐大的農村人口基數說事。一說到城鎮化率不及發達國家水平,一說到未來中國有2億農民工要進城,所有人都會自然得出房價還要“繼續上漲”的結論。

對此,我們其實早就論證過了,農民工進城和房價上漲沒有必然關係。房價的漲跌最主要是受供需的影響,但是也不能忽視利率、貨幣、稅收、投機、棚改等因素的影響。比如16-17年我國三四線城市房價出現短期快速攀升,顯然不單單是農民工進城推動的,最核心的因素是棚改貨幣化補償政策的推動——老城拆賠、棚戶區改造,創造了大量購房需求,也釋放了天量的資金,才引爆了三四線的樓市。

城市化不可逆,這是事實,未來每年還會有1000多萬農村居民轉變為城鎮居民,存在著巨大的房地產增量需求,農民工進城確實對房價上漲有助推作用,但並不能就此斷定說,2億農民進城,中國的整體房價就會跟著一起上漲。政策因素要考慮,土地供應也要考慮。更要因城而異,中國有672個城市,一刀切地說房價會漲還是跌,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

總體而言,2億農民工進城確實是龐大的購房需求,但這些需求最終還是流向有潛力的城市,比如四大都市圈核心城市,比如強二線城市。像那些欠發達的人口外流嚴重,產業發展跟不上節奏的三四五六線城市,即使農民從地裡搬到了城裡,對城市的房價也沒有多大支撐。城市的資源、人口、資金、產業等基本面決定了這裡的房價漲幅狹窄,想繼續上漲無疑是天方夜譚。

其次,知名財經專家莫開偉曾經駁斥過,對農民進城購房應引導不能刺激,不該讓農民接盤高房價。

這個觀點我完全贊同。平心而論,當前全國各地的房價,對於農民工來說,無疑是不可承受的高。一二線動輒幾百萬一套就不說了,即使是三四線城市經歷這幾年“棚改”拉動補漲,房價也早早進入“萬元俱樂部”。一套再平常不過的房子,最少也要近百萬,單單是首付款也要三四十萬,對於絕大多數收入只有四五千的農民工來說,這樣的價格無異於“天價”。

再者,未來“進城”並非農民的唯一選擇。

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城鄉一體化深入推進的背景下,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將越來越好,留在農村未必沒有好的發展。有人可能會說,不進城孩子就享受不到優質的入學教育,其實關於這一點未來還真可能不是大問題,因為我們看到這幾年國家在很多城市試點“租購同權”,即租房也能享受買房同等權利,包括入學、就醫等。農民進城買一套房或可能掏空一家幾代人的錢包,如果單純是為了孩子上學,以後完全可以靠“租”來過渡解決。沒必要花費高昂購房款,來解決了。

拋開這一切不論,如果“進城”成本太高,農民會選擇放棄進城。因為“洗腳上岸”容易,再從城市回到農村就難了。更重要的是,只會種地的農民進城之後能做什麼?收入來源誰保障,養老、就醫誰來解決?房子之於進城的農民確實是剛需,但依然站在過去的立場,用“剛需說”為高房價辯護,逼著農民進城接盤高房價,已經行不通了。不是農民不想進城,不想買房,而是有心無力。

有句很心酸的話是這樣說的,農民工兄弟們蓋起了城市裡的一座座高樓大廈,但最後發現在莫大的城市裡他們卻無處棲身。

【深圳住朋網】專注深圳樓市的新媒體,這裡有:及時的踩盤報告、熱辣的樓市點評、真實的成交數據以及權威的專家答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