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唐卡畫師成都“授業”20年:美名傳天府 桃李滿藏區

藏族唐卡畫師成都“授業”20年:美名傳天府 桃李滿藏區

拉孟指導學生畫畫。受訪者供圖 王鵬 攝

“我想讓藏族學生學畫更容易,讓唐卡長久傳承下去。”4月上旬,成都市武侯區吉福社區鬧市中,一間唐卡畫室被綠樹掩映。出生在四川藏區、畫了數十年唐卡的拉孟從沒想到,自己在“天府之國”一待就是20年。

身材消瘦,面色古銅,出現在記者面前的拉孟風度翩翩,頗有些“仙風道骨”。他今年50歲,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人,7歲便跟父親學畫唐卡。目前中國有兩位噶瑪嘎孜畫派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拉孟是其中之一。

與大多數生活在藏區的唐卡畫師不同,拉孟20年來一直生活在成都,極少回藏區。他在這裡畫唐卡、教唐卡,累計教授學生1400餘人。

“當年來成都是因為氣候,我身體不好,在高原待著不舒服。”回憶多年前離開家鄉的決定,拉孟說,他一到成都便喜歡上了這兒的宜人氣候,“來對了,在這兒我能更好畫畫,更好教學生。”

拉孟居住的吉福社區常住或流動的少數民族人口有2300餘人,有藏族、羌族、回族、維吾爾族等11個民族。拉孟在此紮根後,街道和社區於2013年順勢成立“民族文化之家”,免費為他提供教學場所。

多年間,拉孟在成都的名氣越來越大,來學畫的學生絡繹不絕。他每期招收40至50人,不僅包吃包住不收學費,每星期還給學生髮些零花錢,費用全靠賣畫所得。這樣的做法曾讓妻子不解,但他有自己的理由。

藏族唐卡画师成都“授业”20年:美名传天府 桃李满藏区

拉孟在畫唐卡。 呂楊 攝

原來,拉孟年少時有著曲折的學畫經歷。他一開始跟著父親學畫,隨著畫技越來越高,想找當地一位畫技更高、名氣更大的畫師學畫,“但他招學生門檻很高,還要收昂貴的學費。”

“所以後來我想降低學畫的門檻,不收學費,你想學,我就教。”多年之後,拉孟畫技大成,他沒忘記自己少年求學的不易,對上門求藝的學生來者不拒。

除了教畫,拉孟還請老師教學生日常生活禮儀和文化課,既幫助他們融入城市生活,也利於畫畫。“只有能自己閱讀體會人物背後的故事,筆下才能有神。”

今年24歲的尜瑪來自四川阿壩藏區,已跟隨拉孟學畫多年,視他為“第二個父親”。“我學完後想回老家開一個畫室,教一些學生,像拉孟老師一樣傳承下去。”尜瑪說。

拉孟的許多學生都像尜瑪一樣,有著“學成回家、繼續傳承”的想法。拉孟告訴記者,20年間,他的學生幾乎遍佈中國藏區,不少人回到家鄉後成了當地的非遺傳承人。

在拉孟看來,除了依靠人才,唐卡的傳承還需創作上的兼容幷包,不侷限於民族和宗教內容。“比如說建築,各民族(文化),各地方的特色文化,都可以挖掘到唐卡繪畫上來。”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拉孟創作了一幅抗疫主題唐卡,天安門、醫務人員以及鍾南山院士都在其中呈現。他在這幅唐卡上寫下一首詩歌:“中華民族羽翼下,白衣天使英勇行。疾難護持之恩德,如石刻字勿相忘。”(作者 王鵬)

藏族唐卡画师成都“授业”20年:美名传天府 桃李满藏区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