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單于為何聽命於袁術?

董卓新立漢獻帝后,袁紹、袁術逃出洛陽,到各地聯絡地方世家大族勢力起兵反董卓。袁紹去了冀州,袁術去了荊州南陽,冀州牧韓馥、南陽太守張諮,都是袁氏的門生故吏。很明顯,袁紹、袁術的出奔是有計劃有預謀的,他們的戰略意圖是分別從南、北兩面夾擊洛陽。

不過,董卓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董卓一看袁氏的關東諸侯聯軍來勢不小,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是遷都長安,避其鋒芒,二是殺掉漢少帝,讓關東諸侯為了另立新君而內訌。袁紹、袁術兩兄弟也在這一過程中反目成仇。

在起兵討伐董卓時,長沙太守孫堅在袁術的暗中支持下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諮。為此,董卓派出北軍中候劉表為荊州刺史,來給袁術的後方製造混亂。

劉表行動迅速,他避開袁術的封鎖線,單馬入宜城,聯合襄陽蔡氏等荊州豪族,建立起一支隊伍,以襄陽為據點站穩了腳跟。

袁術盤踞荊州的計劃被打亂了。不過,袁術並不十分介意。袁術的野心很大,不會滿足於遠離政治中心的荊州。他的目標是星辰大海,豫州和兗州。

匈奴單于為何聽命於袁術?

袁術野心很大

初平三年(192年),兗州刺史劉岱被青州黃巾軍所殺,州吏迎曹操為兗州刺史。此時董卓已死,王允主政的漢獻帝朝廷不承認曹操在兗州的地位,而是派出金尚為兗州刺史,企圖來和曹操爭奪兗州。金尚沒有劉表那樣的本事,剛到兗州就被曹操趕跑了。金尚沒有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務,不甘心就這樣灰溜溜地回去,他去找到袁術,請袁術幫忙。

這是進入兗州的一個好機會,袁術很樂意幫這個忙。

初平四年(193年)正月,剛過完年,袁術留孫堅在荊州對付劉表,自己則親率大軍北上兗州攻打曹操。《後漢書·袁術傳》載:“(袁)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及匈奴於扶羅等佐術,與曹操戰於匡亭。”《三國志·武帝紀》載:“(袁)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及於夫羅等佐之。”

《後漢書》和《三國志》的記載基本相同,袁術在進攻兗州的時候,還聯合了黑山軍和匈奴人。這樣也就不難理解袁術為什麼要屯兵在黃河南岸的封丘縣,而不是直指兗州刺史所在的山陽郡昌邑縣,那是為了和從幷州南下的黑山軍和匈奴軍隊會合。

匈奴單于為何聽命於袁術?

封丘之戰形勢圖

雖然袁術最終敗給了袁紹和曹操聯軍,但他能夠調動匈奴的軍隊,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可以看出袁術在此之前經營了一個非常龐大的政治關係網。

那麼,袁術是怎麼和匈奴單于於扶羅搭上勾的呢?於扶羅為何會聽命於袁術呢?

這首先和袁術曾經擔任過的一個官職有關。

一、袁術曾經擔任主管匈奴事務的長水校尉

《後漢書》《三國志》對袁術早年任職的履歷記載過於簡略,只知道他曾經當過折衝校尉、河南尹、虎賁中郎將等職務。但是,據《北堂書鈔》引《魏志》載,袁術少年時以俠氣聞名,當時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叫做“路中捍鬼袁長水”。可知袁術還當過長水校尉。

匈奴單于為何聽命於袁術?

連環畫《三國演義》袁術

長水校尉是漢朝設立的禁軍高級軍官職務,隸屬於北軍中候。《漢書·百官公卿表》載:“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後漢書·百官志》載:“長水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兵。司馬、胡騎司馬各一人,千石。本注曰:掌宿衛,主烏桓騎。”又載:“胡騎並長水。”

由《漢書》《後漢書》的資料記載,可知長水校尉的職能主要是在長水、宣曲(均為長安附近的河流名稱)一帶管理、訓練胡騎(即由匈奴、烏桓、鮮卑、羌等遊牧民組成的騎兵部隊)。

長水校尉和異民族人士打交道,熟悉異民族的語言和風俗習慣,所以也經常被派去承擔和匈奴、羌等異民族有關的工作。《漢書·匈奴傳》載,長水校尉王歙曾奉詔出使匈奴。《漢書·趙充國傳》載,長水校尉富昌隨趙充國攻打先零羌。《後漢書·馬援傳》載,馬援之子馬防行車騎將軍事,討伐隴西保塞羌,以長水校尉耿恭為副將,等等。

因為長水校尉的工作職能與匈奴有關,所以朝廷也往往讓善於處理匈奴事務的人擔任長水校尉。《漢書·趙延壽傳》載,趙延壽和陳湯打敗匈奴,斬郅支單于,趙延壽拜長水校尉。《漢書·賈宗傳》載,賈宗為朔方太守,“匈奴畏之,不敢入塞,徵為長水校尉。”《三國志·臧洪傳》載,臧洪之父臧旻曾在西域征討匈奴,回京後被司空袁逢召見,具言西域地理交通和人文風俗,袁逢大奇其才,稱讚:“雖班固作西域傳,何以加此?”即拜長水校尉。

袁術能擔任長水校尉,說明他很熟悉匈奴等異民族的情況,經常和匈奴人打交道,應該認識不少匈奴人。袁術通過他認識的匈奴人去聯繫單于於扶羅,應該不是難事。

二、袁術有江湖俠義之風,喜歡結交三教九流的英雄豪傑

漢代社會盛行遊俠之風,到東漢末年的亂世,這種風氣愈加濃厚。這一時期的許多軍閥、梟雄,都曾經是遊俠之士。例如《後漢書·董卓傳》載,董卓“以健俠知名”;《後漢書·袁紹傳》載,“袁紹以豪俠得眾”;《三國志·先主傳》載,劉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三國志·吳主傳》載,孫權“好俠養士”,等等。正是因為他們長期闖蕩江湖,結交各路英豪,才能聚集起自己的隊伍,成就稱霸一方的宏圖大業。

袁術也是這一時期的眾多遊俠之一。《後漢書·何進傳》載:“(何進)以袁氏累世寵貴,海內所歸,而袁紹素善養士,能得豪傑用,其從弟虎賁中郎將(袁)術,亦尚氣俠,故並厚待之。”《三國志·袁術傳》載:“袁術字公路,司空(袁)逢之子,(袁)紹之從弟也,以俠氣聞。”《三國志·荀攸傳》載:“袁術亦豪俠,與紹爭名。”這表明,袁術和袁紹一樣在江湖上以俠義而聞名,並因此得到何進的器重。“路中捍鬼袁長水”,就是江湖人士對袁術的稱讚,意思是路上遇到鬼,袁術也能幫你擺平,相當於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匈奴單于為何聽命於袁術?

電視劇《三國演義》袁術

遊俠的作風是喜歡結交三教九流各路英雄豪傑。袁術有作為豪客大俠的個人魅力,也有軟硬兼施的政治手腕,能夠籠絡眾多的勢力和人物為其所用。在袁術結交的人物中,既有金尚、周昕之類的世族名士,也有孫堅、呂布、公孫瓚之類的驍將武人,有張邈、楊奉、韓暹之類的敗軍之將,有鄭泰、鄭渾之類的朝廷要犯,有何儀、劉闢之類的黃巾餘黨。真的是社會各界、三教九流,袁術都誠心接納。

以袁術的如此魅力、手段和交遊範圍,認識匈奴單于似乎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三、匈奴單于於扶羅與袁紹交惡,和袁術有共同利益

匈奴單于於扶羅與袁紹曾有過節,雙方關係很不友好。

《三國志·張楊傳》載,在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時,“袁紹至河內,(張)楊與紹合,復與匈奴單于於夫羅屯漳水。單于欲叛,紹、楊不從。單于執楊與俱去,紹使將麴義追擊於鄴南,破之。單于執楊至黎陽,攻破度遼將軍耿祉軍,眾復振。”

這是說,當年於扶羅也參與了討伐董卓的大軍,和袁紹、張楊一起屯兵漳水,但他意志不是很堅定,想半路逃跑。袁紹、張楊當然不讓他走,於扶羅就劫持了張楊一起跑,袁紹才不在乎張楊的死活,派出驍將麴義追擊於扶羅,把於扶羅打得大敗。於扶羅帶著張楊逃到黎陽,攻破度遼將軍耿祉的部隊,勢力又有所恢復。

正是因為袁紹和匈奴交惡,才會轉而對烏桓採取拉攏、綏撫政策,因為烏桓和匈奴是世仇。袁紹與烏桓的接近,更進一步惡化了和匈奴的關係。

匈奴單于為何聽命於袁術?

匈奴單于於扶羅

此時袁術和袁紹兩兄弟也相互反目。袁紹聯合曹操、劉表、劉備,袁術則聯合公孫瓚、陶謙、孫堅、呂布,雙方展開了爭奪中原的大戰。

曹操之所以能在兗州立足,得到了袁紹的大力支持。曹操的兗州牧職務,就是由袁紹上表,讓曹操“權領”的。前面說了,朝廷並不同意讓曹操掌管兗州,而是派出金尚為兗州刺史,但被曹操趕跑。所以,曹操的兗州牧,實際上是袁紹任命的,所謂“上表”不過是個儀式性的程序罷了。

由於曹操和袁紹的親密關係,袁術進攻曹操,實際上是入侵袁紹的勢力範圍。毫無疑問,這是與袁紹有仇的於扶羅所樂意看到的,所以於扶羅支持袁術,一點也不奇怪。

四、於扶羅當時在幷州一帶活動

東漢時期,南匈奴大量內附,聚居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等地,即幽州、幷州的北部地區。南匈奴時常為漢朝防禦、打擊北匈奴,匈奴使者、商販來往於邊境和內地,雙方關係十分親密。

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朝廷調發南匈奴兵到幽州平定張純之亂,南匈奴單于羌渠派兵至幽州,與單于不和的須卜骨都侯趁機造反,攻殺羌渠,自立為單于。羌渠之子於扶羅打不過須卜骨都侯,率部南下,“詣闕自訟”,也就是到洛陽找漢靈帝告御狀。只不過此時的東漢朝廷自顧不暇,更無力干預匈奴內部事務。好在須卜骨都侯只當了一年單于就死了,中平五年(188年),於扶羅自立為“持至屍逐侯單于”,他習慣了中原地區的繁榮富庶,不願返回匈奴故地,帶著一支匈奴騎兵在幷州、冀州一帶四處遊蕩,今天去打黃巾軍,明天又和黃巾餘部的白波軍搞到一起劫掠郡縣,後天又參與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總之是見機行事,哪裡有好處就去撈一把,毫無底線可言。

匈奴單于為何聽命於袁術?

於扶羅的單于之位是自立的

在袁術出兵攻打兗州時,於扶羅就在黃河北岸的幷州,所以他支援袁術,只要渡過黃河就可以在封丘縣與袁術會師,並不是從塞外大漠南下遠征,只是就近撿個便宜而已。

如上所述,於扶羅其實也不是什麼正經的匈奴單于,只是逃跑到中原內地的一小支殘部,他四處遊蕩劫掠,以撿漏為生,部隊的組織性和戰鬥力都很值得懷疑。中原的漢人諸侯之所以熱衷於拉攏於扶羅,不過是想借威名猶在的“匈奴騎兵”的幌子來嚇唬人罷了。

因此,於扶羅實際上並不能夠為袁術提供多大的助力。在袁紹和曹操的聯合夾擊之下,袁術靠黑山軍和匈奴騎兵拼湊起來的“大軍”連戰連敗,再加上孫堅意外戰死,荊州已落入劉表之手,袁術不得不將根據地轉移到了九江。

參考文獻

【西晉】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2000年版。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

盧弼:《三國志集解》,中華書局2012年版。

方詩銘:《論三國人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于濤:《三國前傳:漢末群雄天子夢》,中華書局2006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