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成為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在美國感染人數快速激增、中國疫情防止二次反彈的關鍵時刻,4月5日,哈佛大學、

武漢大學、泰康公共衛生及流行病防治基金等重要科研單位共同舉辦了"中美醫療系統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學術研討會

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此次學術研討會通過泰康集團搭建網絡會議平臺,來自中美兩國學術界的頂尖專家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學者的擔當與智慧,就當前疫情發展與防治、中國防疫經驗、最新藥品疫苗研發進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國際防控合作、民間力量支持等話題進行了充分討論與交流。

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武漢大學副校長唐其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經濟與政策教授、中國衛生合作項目部主任Winnie Yip(葉志敏),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美國醫學科學院前院長Harvey V. Fineberg(霍寧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主席、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局長Margaret Hamburg,英聯邦基金會主席、哈佛大學醫學院健康政策教授David Blumenthal,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秘書處秘書長盧邁,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毛振華,哈佛大學衛生經濟學教授、中國衛生部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專家委員會外籍顧問William C. Hsiao(蕭慶倫),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昇等專家學者參與了會議。

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昇指出,武漢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過程,其實也是一次政府、民間、醫療系統、志願者、社區全方位一體的、綜合的集體防治,這對全球來講是有經驗可以貢獻的。在改革開放40年中,中國成長誕生了一批像泰康保險集團一樣的大企業,可以迅速地調動全球的各種資源來進行供應鏈的組合,迅速地緩解和支援了武漢的防控物資需求,現在也為海外其他疫情嚴重國家提供防護物資援助。這次學術研討會也是泰康保險集團宣佈設立一億元公共衛生和流行病防治基金以來的一項重要成果。

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武漢大學副校長唐其柱對參會嘉賓表示歡迎,表示此次疫情尤其嚴重,尤其在非常強的傳染性,是二戰之後全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此次疫情需要充分利用不同國家的優勢和政治體制當中的優勢來共同地進行應對,全力支持醫院在前線進行抗疫的鬥爭,從而成功控制疾病流行和救治患者,並同時開展科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方面支撐,希望會議能夠為未來疫情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經濟與政策教授、哈佛大學中國衛生合作項目部主任葉志敏教授認為有三個核心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在決策過程當中,像這次疫情一樣,對於一開始不明原因和不確定的情況,該如何做出決策?二是當我們在認識病毒的過程當中,科學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怎麼在科學裡取得更多的真知灼見,以科學為基礎來作出一些決策呢?三是中美兩國的衛生系統、醫保系統不同,兩個國家能否找到共通的地方來應對問題,以及中美兩國能從彼此的公衛系統中學習到什麼呢?這樣對其他國家也有非常好的引領和參考的作用。

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彭志勇主任認為,要在疫情早期更好地利用醫療資源,醫院和政策制定者以及醫務工作者需要在疫情中及時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收治多少病人,特別是對於急症的重病患者,這樣可以提前在醫療資源方面做好應對和準備,在短時間內動員醫療資源,特別是ICU床位準備,可以挽救的病人就越多。

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教授分享在藥物研究方面,武大發現了八種化合物在體外具有明顯的抗新冠病毒活性的能力,並正在持續進行研究;對於氣溶膠病毒載量的監測顯示在開放的公共環境裡面氣溶膠載量是非常低的,或者是測不到的,可以為環境消殺提供參考;在疫情診斷方面,金標準就是熒光定量PCR的方法,在疫情流行早期對於病人的診斷是儘量多手段確診的手段,像核酸診斷、影像學診斷、血清學診斷,特別是用CT(肺部影像學)作為輔助診斷方法,避免漏檢。

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英聯邦基金會主席、哈佛醫學院健康政策教授David Blumenthal教授認為需要系統性的考慮,首先是全球的疫情情況是如何的?疫情的擴展在美國是指數型的增長。現在已經有27萬多,超過7000多的死亡。大多數的死亡病例我認為在未來可能還會不斷增加。第二,在什麼時候以及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應對?我們擔心ICU床位在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面臨困難的局面,另外,還存在著關鍵的醫療設施的極大的短缺。第三,目前全球衛生系統當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漏洞在哪裡?我相信對於科學和臨床的治療方面我們有很多可以互相分享和互相學習的。

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毛振華認為,第一,"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是武漢防疫站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核心因素,結束了前方不停的收治後方不停產生新感染的局面;第二,疫情仍有二次爆發風險,應推廣"應檢盡檢、願檢就檢"。另外還需要專門指出的是,武漢有130萬在校大學生,建議武漢地區大學這一學期全部採取網絡教學。

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武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院教授毛宗福認為,武漢疫情期間出現醫療資源擠兌主要是四個原因,一是對新冠肺炎疾病特點認知不足,疫情判斷失誤。二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武漢的救治能力不足。三是疫情初期基層社區健康"守門人"存在失守。四是封城之後市民極度恐慌,患者無序。此次疫情三點啟示:一是結合重大疫情,儘早抓住疫情傳播窗口期。二是在疫情期間疫情應急優先,第一時間最快速度、最大質量進行醫療資源配置。三是輿情引導,提供權威科學資訊,建立信心。

關注!哈佛、武大等聯合舉辦,中美頂尖專家匯聚,只為這件大事!

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衛生經濟學教授蕭慶倫認為:病毒對公共衛生的挑戰應該放在重中之重,對全球以及中國來說應該放在決策和政策的頭條。未來將會不斷的有病毒出現在我們面前,大概3-5年就會有大的病毒爆發出來,我們要在抗疫過程當中不斷地吸取經驗,用更加嚴謹的方法進行經驗的梳理和思考未來的計劃。從這次病毒來說,至少全球的社區和科學界體現出了一種團結的力量,尤其是在病毒生物特徵方面,以及如何找到相關的抗疫經驗分享方面已經看到了合作的力量和精神。最重要的目的是讓科學界坐在一起集思廣益,細品一下是否能夠從這次抗疫失去的和獲得的來為未來做準備。

關注"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武漢大學官網、新浪網、武漢大學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