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油膩中年肖瀟在大企業10餘載,從青澀少年步入中年,從職場小白進化成職場老鳥。但肖瀟現在處於中年尷尬期,在公司摸爬滾打10多年也只是個小組長。

工資1萬3的肖瀟在大城市無車無房,出租屋裡有妻兒老母,這點工資只能勉強維持生計,生病還得借錢。

肖瀟一直兢兢業業工作,但卻無法取得明顯的突破。眼看著職場小白進公司一兩年就達到自己的水平,再看看曾經同級的同事已經穩坐高層,出去創業沒資源和人脈,不禁陷入焦慮,俗稱“中年危機”。

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一.為什麼有中年危機?

1.混日子式工作

這類職場人有時候並不是智力問題,他們對職業的態度,乃至對人生的態度都習慣了得過且過。這樣的態度難以成事不說,高管和同事都看在眼裡,有晉升的機會也不會想到他們。他們的中年危機看起來是“順理成章”。

2.受限於眼界,做重複無意義勞動

這類努力卻看不清局勢的職場人,都陷入了“毛毛蟲效應”。

毛毛蟲效應: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伯做過一個實驗:將毛毛蟲首尾相接,圍成一圈放在花盆邊緣,在不遠的地方撒一些松葉作為它們的食物。

然而,毛毛蟲夜以繼日的不停繞著盆轉圈,沒有因為飢餓轉向食物,最終精疲力竭,相繼死亡。

毛毛蟲效應形容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卻不知道自己只是白忙。

正如很多正如很多受困於眼界的職場人,他們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成螺絲釘,他們只知道盲目重複地工作,努力雖然不輸任何人,但永遠不會有飛躍性突破。他們用戰術上的勤奮來彌補戰略上的懶惰。像小白鼠跑滾筒一樣,跑斷腿也跑不出思維這個困局。

3.心理約束太多

好些職場人在公司安穩多年,年少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但隨著進入婚姻家庭生活,有形無形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尋求改變。但每個改變都必須付出代價,讓他們舉步難艱。

直接辭職,經濟來源會斷掉;重新學習,怕爭不過年輕人;直接創業,怕多年積蓄打水漂......這樣那樣的顧慮,使得他們寸步難行。

心裡計劃很多,每個計劃都想得很完美,但談到落實,顧慮又阻斷了行動,越想越焦慮。越焦慮越掙扎,然後在腦海想出更多、更完美的計劃,再次被幻想出來的恐懼打斷,進入焦慮。這時候,這類職場人已經進入了一個痛苦閉環,不能自拔。

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二.中年危機會有那些影響?

1.經不起的小風小浪

加的工資趕不上物價上漲速度,不要說大病,就連一些腰、頸、背的慢性病都不敢隨便去治療。專家號貴,不在週末的複診還得請假,請假就扣錢。漫長的治療過程,藥費、獎金搭上都未必能治好。

2.衝動行動,導致兩頭不到岸

中年危機帶來的恐懼可能會讓職場人魯莽行動,看到什麼賺錢就想上車,甚至沒想清楚就下重本,買股票、買基金,或者看到什麼賺錢的領域,就去報班學習。

最終成了一隻精力分散的盲頭蒼蠅,錢沒賺到,還賠進去一部分智商稅。更不可取的是影響到原來的工作,降職減薪,嚴重的被炒魷魚。

3.情緒風險

外部壓力容易造成精神壓力,面對年輕同事的追趕、上級的壓力、家人的不理解等等,都有可能造成情緒壓力。

小壓力使人成長,大壓力則會壓垮一個人。這些當下的不滿、未來的恐懼太強,很容易導致焦慮症。

輕度焦慮會引起心悸、心慌、失眠、脫髮,學習能力、社會能力下降。重度焦慮會引起心因性疾病,甚至抑鬱。

安徽銅陵有色金屬董事長韋江宏在五松山賓館跳樓自殺,原因是承受不住工作壓力,長期失眠,精神負擔過重;中國中鐵總裁白中仁因債務負擔過重,整宿整宿睡不著覺,患上抑鬱症,最後墜樓自殺。

可以說中年危機裡最危險的就是情緒風險,它就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並非一天就壓垮,而是長期負面情緒疊加的結果。

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中年危機,就像是陽光一樣,看著刺眼,但你背對它,不代表它不存在了。那我們該如何從容面對呢?

三.破除中年危機,4招助你重新起飛

1.向上看:尋求更高職位

原地起飛,在公司內尋求更大的任務,承擔更大的責任,帶更大的團隊。

例如你是個原畫師,可以尋求機會成為組長,再努力成為藝術總監,然後做副導演。這個過程,能力與責任都在上升。從技能到領導力,再到策劃能力,再到佈局能力,能力增長,薪水也隨之增長。

向上看,需要3個步驟:

1.主動請纓,向上級表明你的態度,爭取承擔更大的任務;

2.提升原有技能以外的能力,例如溝通力、領導力、統籌能力;

3.心態調整,找回菜鳥期的進取激情,把家庭壓力化為上升動力。

“向上看”的優勢,不用經歷空窗期,工作內容熟悉,還有同事關係基礎。

2.向內看:向專家發展

“向內看”跟“向上看”有點類似,又有點不同。相同之處是留在原公司尋求突破,不同的是,“向內看”不尋求職位晉升,尋求技能加強。

正如匠人一樣,同一件事做到極致。學徒到畫師,畫師到畫匠,畫匠到畫家,畫家到自成一派的藝術家。

將一件事做到極致,成為這個領域的20%。即便原公司上升空間有限制,也能出去自立門戶,開培訓班、網絡課、收學徒,開工作室......都不比原公司差。不單隻擺脫中年危機,還受人尊敬。

“向內看”需要的不是能力,是態度。

1.頂住外界壓力;

2.耐得住寂寞;

3.陷入創作瓶頸能自我否定。

這條路註定孤獨,且越走越深,需要持續的研究能力。路很窄,但只要成功便是專家。

3.向左右看:轉崗

原來的路看不到前途就另闢蹊徑。在原公司內部轉崗,這樣既能保住飯碗,又能順利過渡到,不失為兩全其美的方法。

“向左右看”需要3個步驟:

1.對新崗位進行分析,看自己喜愛的程度,搜索該工作的走勢和薪水,做詳盡的分析;

2.在目標部門打聽,瞭解他們是否缺人,瞭解該工作所需的核心技能;

3.向原領導坦誠提出,以示尊重。表達自己對原崗位的熱情喪失,即使原領導不答應,也會對你現在的工作作出調整。

4.向外看:副業

從自己原來有愛好出發,將愛好培養成第二技能,做個斜槓青年。斜槓青年的好處多多,不用斷糧對於有家庭壓力的職場人尤為重要,即使副業發展不成功,也只不過留在原地。

“向左右看”的3個步驟:

1.確保做好原來工作,不拿工作時間做副業,免得被人詬病;

2.心態重新定位在職場菜鳥,用激情驅動副業的學習;

3.請教高手,無論是培訓班還是自學,儘量請教有經驗的人,少走彎路。

當副業的收入大大超出主業,可以考慮辭職,全職將副業做成主業,愛好、工作兩不誤。

職場老鳥想要破局,就要鏈接資源,主動學習。 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做出最優選擇,實現職場再起飛。

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無視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老鳥再起飛,4招幫你重新定義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