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鑑黃師”的世界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鑑黃師”這個職業,人們對這個職業充滿了好奇和嚮往,那麼這個職業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字面意思,對於這個職業也有比較官方的解釋,那就是為了打擊網絡上的“大尺度”而設立的特殊職業。日本曾出品了一部與之相關的紀錄片《網絡審查員》,追查這些互聯網上出現的視頻、帖子、圖片的背後到底是何許人也!

走進“鑑黃師”的世界


這部影片帶給人一定的衝擊感,在觀影結束後不免讓人陷入沉思,影片的內容與歐美的網絡現狀遙相呼應。到底網絡審查員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就拿歐美國家舉例,他們的網絡審查分為兩個部分,分為人工複查和技術壁壘,由於人工費比較的昂貴,為了節省開支,他們會把人工複查這項工作外包出去,最主要還是和一些菲律賓的外包公司合作。他們負責清理網絡上“尺度較大”的罪惡。

這份工作並不需要技術含量,就算沒有高學歷也可以上崗就業,而菲律賓普遍薪資水平都比較低,所以很多人都很願意從事這份職業,畢竟為了生活,誰都會選擇低頭。

雖然這份工作不要求學歷,沒什麼限制,但是上崗之前還是要經過培訓。作為網絡上的清道夫,他們還是會培訓各種知識,認識一些大人的玩具,普及這些玩具的用法,還有一些行為上的隱晦俗語。

走進“鑑黃師”的世界


人工審查的主要任務就是,審查機器過濾掉的漏網之魚,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人工來完成。他們會監視社交媒體上一些違規的內容,做出相應的處理,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並提早防止一些網絡欺詐的問題。

他們在上崗的第一天起,就要簽訂保密協議,要保證自己的工作內容不向外部洩露。每天的任務指標是2萬5千個,這個工作量意味著每天要觀看上萬部視頻,有些視頻的內容極其惡略,挑戰著審查員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極限,他們真的是領略到了這個社會的邪惡。有人說:你能看到的美好,都是有人在背後為了大家負重前行。

網絡上的殘暴,不僅剝削著這些清道夫廉價的重複勞動力,還侵蝕著他們脆弱的精神世界。是他們給了我們網絡上的一片淨土,可是他們的內心世界、心理狀態又有誰去關心呢?

一位從未從事審查員的女生,在工作之初還是很單純的,一位隱晦的詞語,她並不明白其中的含義,為了可以勝任這份工作,她惡補了這方面的知識,看了一些影片來學習。但工作後由於審查的內容都是來自於各個國家的信息,這樣難度就增加了,對於有些太過於惡俗的畫面,還是讓這位女生幾近崩潰,自己心裡的那道門檻很難跨越。

走進“鑑黃師”的世界


你還會嚮往這份工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