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忍求尊

狼族因為有一種較好的忍耐的、戰鬥的心態,所以永遠保持著旺盛的精力。中國為群體的政治所制約的人生,要求每一個人都應當為自己的民族群體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這本身即是一種巨大的協調力量。在協調這個民族群體各種內部關係時,個人往往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強調壓抑自己的感情,這便是所謂忍。忍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忍氣吞聲,息事寧人,而是為了達到人生中的某種目的,避免感情用事的一種思想方法。為此,忍其實是一種人生智慧的力量。很多時候因為小地方忍不住,而壞了大事,這就非常不值得了。在很早很早以前孔子教過我們:小不忍,則亂大謀。

三國時的諸葛亮輔佐劉備,立志一定要收復中原。他經常兵出祁山,攻打司馬懿。但是司馬懿總是不肯出來和諸葛亮對打。諸葛亮用盡了一切手段來羞辱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羞辱總是置之不理,總之,就是不肯出來和諸葛亮打仗。每次都是等到諸葛亮的糧食吃完了,蜀軍自然就退兵回去,戰爭就結束了。諸葛亮六次兵出祁山,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後來連唐朝的大詩人杜甫也為他惋惜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司馬懿能夠忍,所以在國家大計上,才沒有被一代儒將諸葛亮打敗。

因此,當發生什麼事時,千萬要穩健,不要逞一時之快,而壞了大計。

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要因小失大啊!

從某種意義上講,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種謀略,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因為風物長宜放眼量。忍耐是一種彈性前進策略,就像戰爭中的防禦和後退有時恰恰是迎取勝利的一種必需的準備。

忍耐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內涵豐富的一種謀略,忍耐不是表現得消極沉默,而是蓄勢待發。忍耐實質上是一種動態的平衡,當量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必然會發生質的轉換。忍耐是意志的磨鍊、爆發力的積蓄,忍耐是無奈時的智慧選擇,是暴風雨中明麗彩虹的醞釀,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耐得住寂寞、失落甚至屈辱和辛苦,等待和把握好進攻的最佳時機。

事物總是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著,機會存在於忍耐之中,對於垂釣者來說,非常好的進攻方式就是忍耐。大機會往往蘊藏在大忍耐之中,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就是這個道理。大丈夫志在四方,豈可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亂了大謀!春秋末期最後一個霸主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也正好詮釋了忍耐保全人生的要義。忍耐不是停止、不是逃避、不是無為,而是守弱、蓄積、迂迴前進。當命運陷入不能掌控之時,就要心平氣和地接納這種弱勢,堅強地忍耐弱者的地位,在守弱的基礎上累積實力,一點點發憤圖強,使自己慢慢脫離弱者的不利地位,適時出擊,爭取贏得新的成功時機。

知道忍耐有利於成就事業,意氣用事只會錯失良機。面對別人的侮辱和傷害,我們沒必要急急忙忙以一種對抗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並非軟弱可欺,因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真功,有效地忍耐,會使我們獲得較多的收益。

以忍來體現個人的修養與才能,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有關這樣的例子。如《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載韓信接受胯下之辱考驗的故事: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倪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以韓信後來率領數十萬兵馬,指揮垓下之役的能力而論,殺此淮陰屠中少年本為易事。但因此而陷入四處藏匿的麻煩中,實在不值,以韓信所懷大志,自然不肯與這屠中少年的性命來做交易,於是韓信寧肯受胯下之辱,而不因小失大。這正好表現出韓信堅毅能忍的特殊個性。以後韓信在項羽手下不得任用,到了劉邦那裡,差一點坐法當斬,蕭何幾次推薦,劉邦仍然猶豫不決,韓信均忍耐下來,正體現出他意志的堅定。到了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以後,他指揮作戰,多次克服困難,包括行陷之死地而後生的險計,屢獲戰功,都可見過去所經歷過的磨難對他的益處。

韓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不但沒有被人蔑視,反而為人所尊敬,這是他用後來的成功對自己當時行為所作的解釋所取得的結果。韓信在做了楚王之後,召辱己之少年俛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還對部下諸將說: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這便是他以忍耐求尊重的智慧的體現。

忍耐是意志的磨鍊、爆發力的積蓄,是用無聲的奮鬥力衝破羅網,用無形的烈焰融化堅冰。在忍耐中拼搏。學會在忍耐中鍥而不捨地追求,在忍耐中更深刻地感悟認生。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莫泊桑實踐了福樓拜的這句贈言,最後成為世界文壇的一顆引人注目的明星。 忍耐是一種修養,不但可以體現出人性的寬容,還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高低。小不忍則亂大謀與該出手時就出手其實說的是兩種境況,忍耐的限度非常難有界定,有時候,忍與不忍僅僅是一時的選擇。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準則,而忍耐則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學問。對於同一種境況,我們合理地利用忍,就有可能受到人們的稱道,我們剋制不住而不忍,就有可能受到人們的不恥。譬如,公共場合下被人踩腳或輕微撞一下是再也平常不過的事了,你如果不堪忍受而出口傷人或大打出手,那麼你的不忍就會遭人唾棄。前幾年,河南小夥孫天帥因為不能忍受韓國老闆要求下跪的屈辱而奮然抗爭,他的不忍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和稱讚。

忍耐有時是一種痛苦的磨鍊,歷經煉獄般地折磨而刻骨銘心。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孫臏被剜骨後的裝瘋賣傻,他們的忍耐是為了積蓄而後發。

忍耐受到時間、場合、自身修養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忍耐程度是靠個人把握的。學會忍耐,我們就懂得寬容;學會忍耐,我們就懂得了尊重;學會忍耐,我們就理解奮鬥的意義;學會忍耐,我們就可以看到成功的曙光!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給個贊吧,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