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巴赫、貝多芬並稱,人們卻知之甚少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德語:Johannes Brahms,德語:[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於漢堡,逝於維也納,德國古典主義最後的作曲家,浪漫主義中期作曲家。

勃拉姆斯出身於音樂家庭,又譯白藍士、柏納謨斯。他的大部分創作時期是在維也納度過的,是維也納的音樂領袖人物。一些評論家將他與巴赫(Bach)、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稱為三B。勃拉姆斯一生雖然只寫了四首交響曲,但仍被稱為是貝多芬以後最偉大的交響曲作曲家之一。

勃拉姆斯對標題音樂與華格納樂劇形式不認同,走純粹音樂路線。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響曲》(“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兩部鋼琴協奏曲:《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和《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f小調鋼琴五重奏》,管絃樂《學院節慶序曲》,合唱《德意志安魂曲》,《海頓主題變奏曲》,《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和《匈牙利舞曲》。

他和巴赫、貝多芬並稱,人們卻知之甚少

性格會影響作品的色彩,甚至決定風格。勃拉姆斯多愁善感的個性讓他的音樂“黏”性十足,似乎有述不完的心裡話。悲,源於對美好的嚮往和等待;悲,也會帶來激奮、狂暴,甚至逆轉成熱情,而這些情感在勃拉姆斯的室內樂作品中都得以體現。

他和巴赫、貝多芬並稱,人們卻知之甚少

另外,勃拉姆斯和舒曼夫婦的三角戀也廣為人知。勃拉姆斯本來是個落魄青年,在漢堡的骯髒小客棧裡為喝得爛醉的水手和流鶯彈鋼琴取樂,後來小提琴家約阿希姆把他介紹給了好友舒曼夫婦。杜塞爾多夫,舒曼夫婦為勃拉姆斯的才華所傾倒,他們收留了居無定所的勃拉姆斯,舒曼甚至為音樂雜誌撰文力薦勃拉姆斯,讓音樂世界知道這位年輕的天才。勃拉姆斯對舒曼夫婦充滿感激和敬仰,他會帶孩子們玩耍,在舒曼病重期間服侍左右,直到舒曼逝世。然而,從敲開舒曼家門的那一刻起,他心中最重要的人,那個女神,始終是大他十四歲的師母克拉拉,勃拉姆斯為她終生不娶。

他和巴赫、貝多芬並稱,人們卻知之甚少

如果說貝多芬的音樂是鬥爭,馬勒的音樂是宿命,勃拉姆斯的音樂就是人生,每個人生都有痛苦和歡樂,每個人生都有和命運搏擊的過程,勃拉姆斯的音樂對許多人來說都是親切感人的。勃拉姆斯的內斂和質樸,真誠和重情都在他洗練的音樂中體現無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