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春晚小品


每年隨著春節臨近,關於春晚的話題又逐漸多了起來。儘管對"春晚"存在各種爭議,實際上春晚已經成為了一種民俗。每年除夕,全世界的華人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關注。除夕夜,國內大多數家庭在家收視春晚。

其中,話題做多的還是小品。說起小品,不得不提以下幾位主要的領軍人物:

1、陳佩斯

1983年,央視第一屆春節晚會亮相。1984,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小品。朱時茂當起了導演,陳佩斯哧溜哧溜地吃了一碗又一碗麵《吃麵條》,受大廣泛歡迎。從此一發不可收。主要作品有:《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羊肉串》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淺談春晚小品

2、趙麗蓉

1988 登臺,1989趙麗蓉憑藉和合作的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 ,一句"司馬缸砸光"的淳樸老太太形象一下子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心。後來和鞏漢林合作,節目有《如此包裝》《打工奇遇》等等。


淺談春晚小品

3、宋丹丹

1989 亮相,小品《懶漢相親》讓大家記住了她。和黃宏合作的有《手拉手》、《回家》等。後期多和趙本山合作,創作出了一批經典。

淺談春晚小品

4、趙本山

1990年,迎來一位重要人物,他叫趙本山。趙本山、表演的小品《相親》,趙本山成了每年春節晚會最受期待的演員之一,主要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鐘點工》、《火炬手》、《小崔說事》《策劃》《不差錢》、《賣柺》等等。


淺談春晚小品

隨著趙本山的退出春晚,小品界老人只有潘長江、蔡明還堅持在春晚舞臺。到目前為止,小品界還沒有出現特別明顯的領軍人物,但也湧現了一些比較有潛力年輕的小品演員,如沈騰、賈玲、賈冰等等。

個人認為:小品應該結合時代脈搏,反應社會上一些問題,特別是能夠引發人們廣泛的共鳴並帶有一定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創作出更多的寓教於樂、喜聞樂見優秀作品,讓人們的在歡笑聲中,得到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