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背後的喊麥文化,我們是否應多給它些寬容?

近日,一首喊麥曲《驚雷》可謂大火,真的猶如驚雷一般。然而大火的原因並不是這首麥曲有多麼優秀,也不是因為專業團隊的炒作,而是得益於楊坤老師的diss。

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楊坤老師在一場直播中被觀看直播的網友要求唱《驚雷》,楊坤老師不耐煩了,點評驚雷“啥也不是”“神馬東西”“太噁心了”, 表示這首歌就是"一驚雷給你劈那兒了,要旋律沒旋律,要律動沒律動。"說到激動之處,更表示“聽驚雷的人以後不要來我直播間了”。

作為歌壇前輩,做出這樣的批評對《驚雷》的原唱MC六道來說,還是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的。MC六道不甘示弱,回應稱音樂沒有高低之分,這麼多人喜歡驚雷是因為驚雷給他們帶來了快樂,同時還道“驚雷比您任何一首歌多火”。

《驚雷》背後的喊麥文化,我們是否應多給它些寬容?

而在看到六道的回應後,楊坤也是不懼網上的流言,再一次的更新了一個視頻,表示 “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咱們也別佔用過多的公共資源,咖啡呢我也愛喝,大蒜呢我也愛吃,但是“驚雷”就算了,現在的網絡音樂,味道很特別。”


《驚雷》背後的喊麥文化,我們是否應多給它些寬容?

隨後,雙方的粉絲也逐漸加入論戰。吵得不可開交。伴隨著事件的傳播發酵,更是引來了《驚雷》版權之爭。音樂製作人成學迅曝出了《驚雷》的伴奏抄襲他的作品《姑娘跟我走DJ版》的伴奏。使得原本對《驚雷》是不是音樂、音樂高低貴賤的討論上升到了法律層面。

之後所有關於《驚雷》的新聞都成了熱點事件,比如張庭夫婦唱《驚雷》、歐陽娜娜唱《驚雷》等。

近日,潘長江老師也下場diss《驚雷》,在直播中表示《驚雷》根本就不算說唱歌曲,因為說唱歌曲是有旋律的,而《驚雷》聽起來就像是快板。直呼"不要唱什麼紫金雷,那啥玩意。"潘長江老師的加入也帶動了更多粉絲的加入。原本只是對一首麥曲的討論逐漸演變成對高雅低俗、對知識產權的討論,傳統音樂的支持者大有將喊麥文化“徹底消滅”的架勢。而且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麥曲的前途確實不樂觀。


《驚雷》背後的喊麥文化,我們是否應多給它些寬容?


《驚雷》背後的喊麥文化,我們是否應多給它些寬容?

那麼,喊麥真的應該被禁止嗎?

小編最初接觸到的《驚雷》並不是MC六道的《驚雷》,而是一名叫倪浩毅演唱的改編版《驚雷》,那首歌旋律還是挺動聽的,頗有古風的味道,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聽一下。在這之前小編也不知道MC六道的《驚雷》。直到事件發生後,小編才去聽了下,聽過之後表示確實不好聽,麥詞也沒什麼營養,然而通篇下來卻也是無害的。早年間,同樣大火的MC天佑因為作品中涉及“黃賭毒”而被封殺。我們拍手稱快。也正因如此,好多人對喊麥留有不好的印象。但真正的去了解後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喊麥都能帶壞未成年人。比如小編曾聽過的小少焱的《月老孟婆篇》,比如安可兒的《聽風》,比如名決、李伊曼的《還不清家人債》等也很有旋律,很有意境,很有故事性。如果網友們感興趣可以聽一下。


《驚雷》背後的喊麥文化,我們是否應多給它些寬容?

所以說,有害的東西我們要堅決抵制,無害的東西我們也應該允許它的存在。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領域如果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都能促進這個領域的進步。那麼,喊麥作為一種隨著網絡直播的繁榮而興起的新興音樂形式,它還很“年輕”, 我們何不給它一點寬容呢,大浪淘沙,時間會驗證一切,如果無害的喊麥真的一無是處且不受歡迎,那它早晚會被淘汰;但如果它能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使我們乏味的生活多了一種娛樂形式,那又何樂而不為呢?所以,還請傳統音樂的“衛道者”們不要如此迫不及待地將喊麥文化一棒子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