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那點兒事兒

那時候的中國皇帝,是光緒帝。一般提起光緒帝,跟提起漢獻帝差不多,都說他是個傀儡,大家會對他報以無限的同情。

戊戌變法那點兒事兒

甲午戰後,全國各族人民都罵李鴻章是漢奸,但是帝國的最高層們心知肚明,光緒同學,這是你的政治汙點,你親政就是不行。這鍋光緒還不背,之前的國家大事,都是慈禧掌舵,北洋大臣操辦。光緒身邊就一個翁同龢,顯得存在感很差。第一次獨立處理國家大事,就面對的是一場戰爭。對手又是強大的日本,而自己能用的卻是太后一黨的李鴻章。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翁同龢在關鍵時刻不惜幫助日本,也要搞垮李鴻章。光緒明著甩鍋給李鴻章,實際上還是甩給慈禧——看看,這就是你最器重的人,是個漢奸;瞧瞧,這就是你引以為傲的洋務運動,簡直不堪一擊。

戊戌變法那點兒事兒

這時候,光緒就有理由搞事情。因為事實證明洋務運動不能救中國,咱們得學日本變法維新。翁同龢這個極度排外因循守舊的人,搖身一變就成了進步的維新黨,招來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康有為主持維新變法。有人說,這是一次資產階級改革,可惜沒有成功。

戊戌變法那點兒事兒

那問題就來了,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哪一個是資產階級?都不是啊。再看維新變法的內容,簡單說政治上廣開言路、精簡國家機構、啟用新人(維新人士)、學康熙在懋勤殿定期召開國事討論。經濟上鼓勵工商業,教育方面在科舉的基礎上增加歷史、政治、時事三科,鼓勵私人辦學。軍事上裁汰舊軍、建立軍校、廢除武舉中的弓箭考試、建立新軍。

有一句提到立憲嗎?有一句提到政治民主化嗎?有一句提到司法獨立化嗎?有一句提到軍隊國家化嗎?一句沒有!這是資產階級改革?我不信。廣開言路這條,漢文帝就會,精簡國家機構、啟用新人就是光緒帝要培植自己的勢力來取代慈禧的勢力。學康熙開懋勤殿?說白了就是跟慈禧那個京城二品以上大員去頤和園謝恩是一個意思,宣示權力中心而已。

戊戌變法那點兒事兒

但是政治改革這幾條,是維新變法的核心。至於其他的,基本上是湊數用的。比如說經濟上鼓勵工商業,其實《馬關條約》簽訂後,外資都能入華辦實業,清政府也解除了對國內私企的限制。教育方面只要科舉制度不變,考什麼內容都是一樣的。軍事上就是湊數了,如果不改軍事,彷彿跟救亡圖存的主題不相符。但是維新變法的軍事改革,正是清廷一直在做的。甲午戰爭後,清廷不光開始逐步裁撤八旗、綠營,連淮軍都裁了。當時在榮祿的帶領下,清廷的新式軍隊武衛軍已經建設的頗有成效,連袁世凱的小站新軍都改編為了武衛右軍。所以維新變法的所謂軍事改革,就是一堆廢話。除去這些廢話,維新變法還剩什麼?就剩攆走慈禧的老人,換上光緒啟用的新人,這其實是一場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只不過打著變法圖存的旗號而已。

光緒在慈禧面前玩權謀,那是太年輕,壓根不是一個等級的。很快,慈禧下令,京城任命二品以上官員,需到頤和園去謝恩。這樣一搞,等於帝國權利的中心從紫禁城轉移到了頤和園。軍機處還是以前的老人說了算,新到任的幾個軍機章京才四品,連老佛爺都沒見過,嘚瑟什麼玩意兒?

這時候光緒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就是當初他提出維新變法的時候,慈禧是百分百贊同。孃兒倆勠力同心,誓要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既然慈禧這麼支持自己,那光緒以為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與擴招新人相比,答應慈禧廢掉一個翁同龢又算得了什麼。

戊戌變法那點兒事兒

但是,康有為開始鼓動光緒抓兵權,抓了兵權就政變。兵權在誰手裡?李鴻章的接班人——榮祿。策反榮祿?不可能。雖然從血緣上,榮祿是未來宣統皇帝的親姥爺,光緒皇帝親弟弟載灃的老丈人。但是從慈禧這邊算,榮祿是慈禧妹妹的親家。拋開親屬不算,榮祿作為晚清一等一會站隊的政治家,跟著慈禧是首席軍機大臣,跟著光緒還得排在康梁之後,怎麼策反?

戊戌變法那點兒事兒

所以,康有為的主意是策反榮祿手下的大將袁世凱。為什麼選袁世凱呢?因為其餘幾個大將聶士成、宋慶是李鴻章帶出來的人,董福祥是左宗棠帶出來的人,沒法策反。只有袁世凱算個新人,可以加以利用。於是,沒有官場老油子翁同龢提點的光緒帝信了老康的鬼話,特旨召見袁世凱,加兵部侍郎銜。袁世凱當時的官職是直隸按察使,正三品,加兵部侍郎銜,升為從二品,升了一級。

戊戌變法那點兒事兒

很明顯,這一手拉攏失敗了。袁世凱就算加兵部尚書銜,也得聽榮祿的。在八國聯軍來之前,袁世凱的武衛右軍雖然精銳,但是未見得比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強。最起碼裝備上,聶士成的武衛前軍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而前軍班底是當年的武毅軍,去過朝鮮戰場,打過仗見過世面,比袁世凱的新軍戰鬥素質還是要高很多。

戊戌變法那點兒事兒

這六位裡邊,康廣仁是康有為的弟弟,楊深秀是康有為的智囊,林旭是康有為的弟子,這仨是結結實實的維新黨,死的不怨。譚嗣同不算正根維新黨,他只是康有為的腦殘粉,甚至腦殘到替康有為去策反袁世凱,腦殘到認為他的死能震撼很多人,死的也不冤。相比之下,劉光第很冤,是舉人出身,他當官的時候,老康還當著科舉落榜生呢!他雖然被光緒帝任命參與變法,但他從來都是不維新黨,也不支持維新黨把過去朝中舊臣一網打盡,不過作為帝黨人員,腦袋是保不住了。最冤的是楊銳,楊銳是張之洞的人,壓根不是維新黨,他是張之洞的鐵粉,深信大清的制度是好的,結果跟著倒黴,被當成維新黨給殺了。就這樣,光緒依靠康有為搞兵變失敗了。

這就是戊戌變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