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主板公司2019年年報整體分析報告

2020年4月30日,滬市主板有1476家上市公司對外披露2019年年報,另有38家公司披露年度主要經營業績信息。數據統計顯示,滬市主板公司在營業收入、淨利潤、扣非淨利潤以及經營性現金流上均實現正增長,在國民經濟中繼續發揮著壓艙石作用。這也集中體現了我國經濟所具備的強大韌性,為2020年面對複雜形勢下的攻堅克難提供了巨大的迴旋空間。同期,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上升的複雜局面,滬市主板公司整體經營承壓,有些公司也出現了比較大的經營困難,需要主動適應、調整結構,提升績效、提高質量。

一、整體業績穩中有增,優質藍籌抗風險穩增長表現突出

2019年,滬市主板公司專注主業,業績整體穩中有增,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7.21萬億元,同比增長9%,約佔全國GDP總額近四成;共實現淨利潤3.19萬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九成以上公司實現盈利,共計1370餘家。同時,經營質量上穩紮穩打,共實現扣非後淨利潤2.97萬億元,同比增長8%。八成公司扣非後淨利潤為正,七成以上連續三年為正;約半數同比增長,330餘家連續三年實現增長。在內外部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背景下,滬市公司在現有較大規模營收和利潤的基礎上,繼續實現業績增長,殊為不易。

從產業結構來看,2019年,滬市實體類公司經營穩健,營收持續保持較快增長,經營業績整體平穩,共實現營業收入28.98萬億元,同比增長8%,淨利潤1.21萬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同期,滬市金融類公司總體業績保持穩定增長,共實現營業收入8.23萬億元,淨利潤1.97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和14%。

滬市主板集聚了一大批優質藍籌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作用凸顯。這其中,大盤藍籌貢獻突出。上證50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19萬億元,淨利潤2.1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加9%、11%,佔滬市整體營業收入的52%,整體利潤的68%;上證180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03萬億元,淨利潤2.70萬億元,同比增幅均為10%,佔滬市整體營業收入的70%,整體利潤的85%。同樣,滬市中小市值企業也表現不俗。這些企業主動應變、積極轉型,業績表現也不乏亮點。市值五百億以下的中小市值的公司,合計實現13.42萬億元營業收入和5227億元的淨利潤,近九成公司實現盈利。市值百億以下的公司中,也有約87%實現盈利,近四成實現營收和淨利雙增長。

具體來看,這些滬市主板的佼佼者長期專注主業、紮實經營,在抗風險穩增長上表現突出。其中,有金融類的“銀證保”,也有實體類的行業龍頭,有中國中車、中國建築、中國船舶等“中”字央企支柱,也有三一重工、恆力石化、海天味業等民企擔當,有站在科技前沿的匯頂科技、兆易創新、用友網絡、恆瑞醫藥,也有“小而美”的明泰鋁業、水星家紡、健盛集團。

二、實體類公司重績效抓質量,企業經營基礎進一步夯實

2019年度,滬市主板實體類公司共實現扣非後淨利潤1.03萬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八成公司扣非後淨利潤為正,七成以上公司已連續三年保持主業盈利。受內外部諸多因素影響,實體企業增速持續放緩,部分行業出現業績下滑情況。

在經營質量上,實體企業日益穩健。全年實體類公司共實現經營性現金流2.59萬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八成五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為正,六成以上公司已連續三年穩定獲取經營性現金淨流入。此外,1030餘家公司扣非後淨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同時為正,其中840餘家經營性現金流大於扣非後淨利潤,佔實體類公司總數的六成,這些公司實現的主業利潤有充足的現金流支撐,盈利質量較高。

資產結構方面,滬市主板實體類公司資產規模保持穩定增長,資產負債率基本穩定。截至2019年末,滬市主板實體類公司資產總額共計4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整體資產負債率61.56%,同比基本持平,已連續三年維持在60%左右。其中,國有實體資產負債率61.46%,民營實體資產負債率61.90%,兩者差異不大;製造業整體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39個百分點,煤炭、鋼鐵、化工等行業降幅較大,均在1個百分點以上,去槓桿初見成效。

分所有制類型看,滬市國有實體企業加快改革步伐,不斷做優做強,合計貢獻營業收入22.76萬億元,同比增長8%,扣非前後淨利潤分別為8770億元和7600億元,同比基本持平,經營性現金流2萬億元,同比增長5%。民營實體企業在市場下行壓力下仍保持了經營韌性,共實現營業收入6.22萬億元,淨利潤3557億元,扣非後淨利潤2684億元,同比增速與國有實體企業相近,但經營性現金流5894億元明顯改善,同比增速達22%。

三、逾六成行業淨利潤實現增長,近四成行業出現下滑

滬市主板彙集了關乎國計民生的各大行業門類,工業體系完整,產業配套健全,在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期,仍具備較強的騰挪空間和抗風險能力。2019年,滬市主板各主要行業營收均實現穩定增長,但業績表現有所分化,超六成行業淨利潤實現增長,近四成行業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上中游部分傳統週期性行業在經歷前期高速增長後逐步放緩趨穩或有所下滑,設備製造類行業則實現較快增長。具體看,上游行業中,有色行業實現淨利潤112億元,同比增長11%;煤炭行業實現淨利潤862億元,基本穩定持平;石油行業實現淨利潤1049億元,同比下滑11%。中游行業中,化工、鋼鐵行業分別實現淨利潤424億元和316億元,同比下滑28%和49%,主要系原料價格上漲、產品價格回落等因素所致。受益於基建需求拉動、設備更新需求增長及“一帶一路”政策等影響,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運輸設備製造行業分別實現淨利潤110億元、244億元和215億元,同比增長21%、62%和52%,扣非後淨利潤增速也分別高達26%、74%和35%。

下游必選消費品行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可選消費品行業呈現一定分化,服務支持類行業趨於穩定增長。具體看,食品飲料、批發零售、房地產、建築等行業分別實現淨利潤808億元、448億元、1209億元和1461億元,同比增長17%、30%、13%和13%,主要受益於基礎消費需求穩定增長、新興消費潛力加快釋放以及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加碼。醫藥行業實現淨利潤313億元,同比略增2%,主要因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加速行業結構調整分化,優勝劣汰趨勢逐步顯現。汽車行業實現淨利潤503億元,同比下滑27%,經營業績有所承壓。服務支持行業中,電力熱力、交通運輸行業增速趨於穩定,分別實現淨利潤726億元和1064億元,同比增長1%和8%,扣非後淨利潤也分別增長8%和9%。

四、研發與投融資持續加碼,為轉型升級提供發展動力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滬市主板公司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快科技成果應用,新動能快速成長。2019年,滬市實體類公司研發投入合計約4478億元,同比增長約14%,其中70家公司研發投入佔比超10%,480餘家公司研發投入上億元,工程建築、汽車製造等行業研發投入居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服務行業研發投入佔比居前。這其中,有傳統制造產業通過技術革新帶動新舊動能轉換,致力建設製造強國,也有戰略新興產業聚勢賦能,帶動工業經濟換擋提速。

資產投資與併購重組共同助力滬市主板公司實現內生外延協同發展。內生性資產投資方面,除研發投入外,滬市主板實體企業購建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支出合計1.9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製造業保持8%增速,有效推動產能結構優化升級。外延式併購重組方面,產業邏輯已成為滬市主板“主基調”,2019年併購重組交易約1050次,涉及金額約7700億元,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成51單,涉及金額約1820億元,雖交易數量和金額有所下降,但盲目跨界減少,估值趨於理性,整體質量有所提升。這其中,既有國資企業推動改革發展,探索市場化機制,如大連港、錦州港、營口港引入招商局集團,帶動腹地經濟發展;也有民營企業整合優勢資源,抵禦風險挑戰,如兆易創新收購思立微,快速提升集成電路芯片的規模效應。

融資端保持穩步增長,為上市公司經營及投資活動提供有力支持。2019年,滬市主板實體企業整體融資規模約9.62萬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製造業整體融資規模同比增長約10%。結構上看,直接融資合計約1.16萬億元,其中股權融資佔比約54%,同比增長17%,呈現良好增長趨勢。資本市場再融資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滬市主板公司再融資募集資金合計5222億元,同比增長33%。可轉債、優先股成為今年再融資市場的主要增長點。滬市全年共有59家發行可轉債,募資逾1800億元;滬市7家銀行發行優先股,募資總額逾2000億元。同時,公開增發重回公眾視野,紫金礦業、能科股份等公司成功發行。

五、分紅金額再創新高,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已成藍籌傳統

2019年,滬市主板公司延續了重回報、高分紅的優良傳統,持續增強投資者獲得感。共有約1110家公司推出分紅方案,佔全部盈利公司家數的81%,整體分紅比例32.4%,合計分紅金額1.07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810餘家公司分紅比例超30%,約230家公司分紅比例超過50%,工商銀行的分紅總額最高,達937億元,22家公司的派現金額在100億元以上。同時,570餘家公司連續3年分紅比例超30%,超90家公司連續3年分紅比例超50%,穩定高比例分紅的群體已經形成。這其中,除長年以現金分紅回報投資者的銀行及採掘業龍頭企業外,其他行業中,伊利股份、大秦鐵路、兗州煤業、大唐發電等公司也成為長期大比例分紅的典範。

扶貧方面,滬市主板公司持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助力國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決戰脫貧攻堅目標。2019年,約690家公司披露了精準扶貧信息,涉及產業、就業、教育脫貧等多種形式。這其中,湧現出不少典型案例。中國太保扶貧項目覆蓋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約513.3萬人,為貧困地區提供了總保額2.32萬億元的風險保障;江蘇銀行提供扶貧貸款額超240億元,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9000人;華能水電全年投入扶貧援助資金5.16億元,滄源、耿馬、雙江3個貧困縣提前一年脫貧,瀾滄縣貧困發生率由46.68%下降至1.61%,西藏當佐村、富源縣白巖村脫貧出列;福耀玻璃及其董事長累計捐贈約120億元,涉及救災、扶貧、助困、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向新疆、福建、湖北、寧夏等多地捐助資金支持扶貧項目。

環保方面,滬市主板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度參與汙染防治攻堅戰,共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截至目前,約620家公司建立了環境信息披露機制,主動披露環保排汙相關信息,環保投入資金也持續加大。例如,寶鋼股份全年環保合計投入約107億元,以“三治四化”為抓手,加快綠色城市鋼廠建設,全面實施超低排放改造,主要環保指標實績得到持續改善;中國鋁業全年累計投資20多億元,實施60餘個環保提標改造項目,完成土地復墾1.2萬畝,累計完成復墾7.85萬畝,復墾率達86%以上;紫金礦業2019年共投入環保生態工程資金7.25億元,其中生態恢復資金9481.05萬元,恢復植被528.48萬m2,種植各類花木134.18萬株。

六、困難與機遇並存,攻堅克難還須提升公司質量

2019年報也反映出,部分公司經營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和風險,個別公司出現業績下滑或虧損。據統計,2019年,滬市主板141家公司出現虧損,與2018年的143家基本持平,佔公司總數約為一成。從總體虧損金額來看,2019年度虧損約1178億元,與2018年度的約1152億元相比,也基本持平。

具體分析虧損公司情況,有部分公司受行業週期和經濟形勢影響遇到比較大的困難。有些行業出現成本上升、需求不旺的情況;有些企業前期擴張過快,成本費用難以及時消化,遇到市場變化措手不及。但同時,也有不少虧損公司除自身經營問題外,往往伴有公司治理、財務真實性、高溢價收購後遺症等方面問題。另有個別公司不排除前期業績真實性存疑,甚至可能存在通過“大洗澡”掩飾前期問題的嫌疑。這些公司中,有些已因業績連續虧損、被出具無法保留審計意見等,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質押和商譽風險方面,整體得到一定疏解。截至2019年末,滬市主板股票質押的公司有1170家,較年初淨減少203家,控股股東質押比例超過80%的公司有143家,較年初淨減少51家。2019年度,滬市主板公司商譽餘額為5355億元,共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85億元,遠低於2018年度的383餘億元,佔總體淨資產的0.06%,佔淨利潤比例約為0.58%。總體來看,質押和商譽風險已得到一定釋放。但結構上看,部分民營企業高質押風險仍然延續,一些前期“三高”重組公司的商譽居高不下,後續仍然需要密切關注,穩妥處置。

對於這些情況,要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繼續以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主線,堅持規範與發展並重,監管與服務並舉。一方面,深化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多措並舉支持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做優做強。對於短期內存在經營困難的公司,多渠道紓解公司困境,激發公司活力,穩定市場預期。另一方面,把維護投資者利益落在實處,緊盯“關鍵少數”,嚴肅市場紀律,緊盯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真實性,對造假、欺詐等行為“零容忍”,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誠信基礎。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