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奔湧吧,後浪

字字入心的文案,

配合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老師恰到好處的情緒,

擊穿了屏幕前每一朵“後浪”的心。

不得不承認,

B站一如既往地,精準掌握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情緒。

575.6萬播放量,79萬點贊,短片上線至今,數據仍在飆升。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視頻公開後,朋友圈、微博瞬間瘋狂刷屏。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站在上一代人的視角,來讚美/鼓勵下一代人。

真的是又豪氣又自信。

短短3分多鐘的演講,金句頻出。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

應該看著你們,像我一樣,滿懷羨慕。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你們擁有了,

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

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不惑於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與鼓勵。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

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

我們這一代的想象力,

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祝福,

那麼,奔湧吧,後浪!

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什麼都要。

人生最好的狀態,

大概就是,

心裡有火,眼裡有光,腳下有路。

哪怕四周一片黑暗,

我們也要做我們自己的太陽。

去生活,去犯錯,去跌倒,去勝利。

可能之外,還有可能。


青春的逆行

青春是什麼樣的?

不久之前還被認為是“不靠譜”的年輕人,

舉國戰“疫”之時,他們鐫刻下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印記。

面對災難,這些年輕的90後甚至00後們,

除了愛心,

他們迅速在行動力、專業性等方面展現出了他們獨特的能力,

他們變成了守護這個世界的鎧甲英雄。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他們不是嬌滴滴的一代,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一個比一個勇敢。

我們記得那個說:

“我不能哭,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的22歲護士朱海秀。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我們記得那個,

為每一個隊友的防護服背面畫上漫畫,給大家鼓勁,說著“我希望讓隊友們轉過身來可以‘背’感溫暖”的90後吳思容。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我們記得那個,

獨自一人在長江二橋下的小板房裡,守護著武漢長江二橋上的設備,確保每天正常亮起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致敬抗疫英雄”字樣的27歲小夥溫瑞。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我們記得那個,

我們記得那個除夕夜離開父母,偷偷跑到火神山處理垃圾的97年小姑娘伏雨佳。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我們記得那個,

在口罩廠當了臨時質檢裝箱工,一個夜班12小時,完成5000個口罩的檢查計數的00後餘森樂。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我們記得那個,

隻身一人帶著5個重重的行李箱,將1.5萬隻口罩從印尼“人肉”揹回國內的15歲少年趙珺延。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

我們看到那些數以萬計的無名戰士,

其中約1/3是“90後”,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用他們的話來說,

“非典那年我還是個孩子,接受著你們的保護,現在換我來保護你們。”

知乎上曾有個熱門話題:

“為什麼面對這場疫情,年輕人們突然不喪了?”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喪的本質在於,對於無意義感的徹底投降。一旦有意義,有被需要感,任何年齡任何職業都能活得不喪。

而這次疫情給無數年輕人描繪了一種群體性的必要使命感。這是一場國家性的動員。這種動員對於年輕人的主要刺激就在於——覺得自己是有用的,有意義的,不可替代的。

於是,你會看到90後的女生戴上口罩和防護服奔赴前線,00後的男生穿上軍裝維持秩序;你會看到無數年輕人向自己家長科普冠狀病毒的危險性;你還會看到整個微博的熱榜被社會新聞屠榜,愛豆只能見縫插針。

是"群體的使命感"讓年輕人體會到了意義。

在這個艱難的春天,

以90、95後為主體的年輕一代,給了所有人一個驚喜。

有人青春遠去,就一定有人風華正茂。

風華正茂的中國青年們,在過去幾個月的戰“疫”中,

為我們展現了最好的模樣。


B站《後浪》刷屏:我看到了一個惹不起的群體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曾經的90後、95後、00後,

被說成是經不起摔打的一代。

時至今日,

他們早已用勇敢、智慧、熱血、赤子之心,證明了自己。

用一次次“逆行”“堅守”詮釋著“成長”與“無畏”。

什麼是青春的樣子?

是被艱難打破後的成長,是被現實壓不垮的肩膀。

是用堅韌治癒傷痕,是用真誠溫暖希望。

是眼中有光芒,心裡有理想,不對生活妥協的模樣。

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披荊斬棘,成為下一個春天的開拓者!

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