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劉賢權回憶挺進東北牡丹江剿滅謝文東、馬喜山土匪戰鬥

劉賢權(1915年9月27日—1992年6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1] ,江西吉安人。192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6月15日,在濟南逝世,享年77歲。

開國少將劉賢權回憶挺進東北牡丹江剿滅謝文東、馬喜山土匪戰鬥

抗日戰爭勝利後,山東渤海軍區接到上級指示,新組建了兩個師,並決定由劉其人和我及王兆相等同志,率一個師從陸路向東北挺進。為了抗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部隊到達古北口後,立即構築工事,勘察地形,明確任務。部隊安置好後,我去瀋陽向東北民主聯軍羅榮桓第二政治委員委彙報工作。羅政委聽完彙報後說:“你不要回部隊了,去合江軍區當司令,張聞天去當政委。下午你來見見高崗同志(北滿軍區司令員)和張聞天同志,同他們一道去哈爾濱。北滿地區土匪猖獗,你到那裡以後,主要任務是組織剿匪。”後來在去佳木斯(合江軍區所在地)的途中,張聞天同志讓方強先去合江軍區當司令,我就隨他在牡丹江下了車,等待分配工作。

時牡丹江地區的局勢很緊張,日本投降後經國民黨收編和委任的土匪謝文東、馬喜山等部,從南北兩個方向逼近牡丹江市。謝文東屬下的李開江部,從五林一帶向南活動。靠近牡丹江的樺林一帶群眾,經常遭其掠奪和騷擾,糧食很難運進市內。土匪馬喜山等部,盤踞在牡丹江市南面的馬蓮河、鹿道、春陽一帶,截斷了南北交通,直逼牡丹江市的南大門東京城。馬揚言:先攻東京城,再逼寧安縣,打進牡丹江,活捉李司令(牡丹江軍區司令員李荊璞)。土匪武裝有時還潛入市區放槍騷擾,甚至竄到牡丹江軍區附近的街道活動,真可謂囂張至極。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輔助主力部隊更有力地開展對敵鬥爭,我黨也組織了一些地方武裝,但由於成分複雜,骨幹力量薄弱,戰鬥力很差,在土匪的猖狂進攻面前,有的一觸即潰,甚至叛變降匪。當地群眾在國民黨的欺騙宣傳和土匪武裝的騷擾下,對共產黨、八路軍心懷恐懼,不夠信任,開展工作相當困難。面對這些情況,我心裡非常著急,曾多次向張聞天同志要求分配我帶部隊去剿匪。後來,他說:東京城是牡丹江的南大門,形勢很緊張,那裡有個民團與土匪馬喜山對峙,時間久了怕頂不住,你去那個地區當司令負責剿匪,民團歸你指揮,只要不讓馬匪打進東京城,牡丹江就安全多了。我聽了很高興,當天就出發了。

隨我一起去東京城的有從延安來的鄒世環、閻玉森,還有一位王營長以及警衛排長趙軒和飼養員大老陳等六位同志。北國10月,近似關內隆冬季節,寒風刺骨,大雪紛飛。我們剛到東北,全部沒有領到棉衣,只好買點更生布當面,舊褂子當裡,絮點更生棉,自己縫縫就披在身上了。警衛排長趙軒將我長征時繳獲的一條舊軍毯,剪裁剪裁放在更生布裡當作棉衣禦寒。

我們去東京城以前,對民團的情況瞭解甚少。為迅速掌握民團的編制、人數、幹部戰士的思想和戰鬥力情況,我派鄒世環同志去當民團政委,還派去了王營長。我們也主動接近民團的各級幹部,找一些骨幹和戰士談心,積極宣傳我黨主張和全國形勢,努力提高民團官兵的政治覺悟。

這個民團是在日本投降後,為保護財產抵禦土匪騷擾,由東京地區的開明士紳、地主自發組織起來的,總共有二千多人,成分比較複雜,幹部中有許多當過“國兵”和偽警察的。民團雖接受我們領導並被收編為牡丹江軍區第四團,但並未從組織上、思想上對其進行調整和改造。團長陳恩普出身地主,當過偽警察,也參加過抗聯,屬有正義感的進步人士;民團的士兵大都來自窮苦百姓,因受國民黨匪特蠱惑宣傳的影響,對我軍缺乏正確的瞭解。這個團第三營全由朝鮮族同志組成,他們受抗聯影響較大,政治上擁護共產黨,作戰勇敢,對土匪鬥爭堅決,土匪既怕他們又恨他們。從總的方面來看,民團的領導層政治基礎很薄弱。我們到東京城之後,馬喜山匪部曾幾次攻城,雖未攻下,但卻造成了民團內部的思想動盪。有的企圖逃跑,有的與敵通風報信。更為嚴重的是民團二營刁營長是國民黨打入民團內部的奸細,他明裡是民團的營長,實則是國民黨軍已委任的“東北先遣軍第四團上校團長”。他經常在幹部和戰士中挑撥離間,製造混亂,妄圖伺機把民團拉出去,向國民黨邀功請賞。

根據這些情況,我們本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展壯大人民武裝的精神,積極地開展工作。團長陳恩普開始對我們有戒心,認為是來監督他們的,而且對我們有無能力指揮打仗也持懷疑態度。我認為,他過去與我軍接觸不多,缺乏相互瞭解和信任,只要我們的工作跟上去,相信他是會轉變的。在工作中我們很尊重他,遇事都和他商量,重大決策都徵得他的同意,並支持他行使團長的職權。聽說他是個孝子,我還多次到他家,與他母親拉家常做工作,趕上年節還到他家去做客。當地有一個姓邱的中學校長在地方上很有聲望,我也通過他做陳團長的工作。一到打仗的時候,我們都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打退了馬匪的幾次進犯。時間不長,我們之間的感情就比較融洽了。同時,我們還注意與民團的基層幹部、士兵談心,廣交朋友,赤誠相待,向他們介紹全國形勢,以及東北戰場上我軍的勝利,我黨我軍的政策,講述國民黨頑固派,在抗戰中假抗日真反共,抗戰勝利了,他們又網羅土匪武裝,搶佔地盤、殘害人民等等罪行。這樣,民團官兵的政治態度、思想感情逐漸發生了變化,對共產黨、八路軍的態度,從冷漠到擁護,從懷疑到堅信,我們的工作也打開了局面。

我們剛到東京城的頭一個月,不僅生活艱苦,而且要隨時準備對付土匪與壞人的襲擾。我們司令部設在城內一所中學裡,房子是兩層樓式的。我們的司令部,實際上只有我和兩名機關幹部另加警衛排長趙軒、警衛員和飼養員兼炊事員大老陳,總共才六個人。我住在樓上,他們住在樓下。我們睡覺時,都把槍壓在枕頭下邊,每人僅蓋一條舊毯子,凍得蜷縮著腿睡。我們幾個除大老陳和警衛員外,每晚每人都要帶一班崗。有一次,二營刁營長帶著幾個人偷偷摸到我們住處,想把我們搞掉,可看到我們警惕性很高,他沒敢下手。後來,由於我們爭取了民團的領導和士兵,刁營長的陰謀逐漸敗露,最後被我們鎮壓了。

為了加速對民團的改造,我們先後組織部隊學習了黨中央、毛主席關於擴大武裝,發展壯大革命力量,徹底清除土匪武裝,為奪取全國勝利做好準備的指示;學習了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增強組織紀律觀念的有關文件、講話;進行了作風紀律整頓,還對部隊進行一些應急的軍事訓練。同時,在組織上也作了一些調整,把一些在政治上表現好,作戰勇敢的班長骨幹提拔為連排幹部,充實到骨幹力量較薄弱的基層單位。通過這些工作,又經過幾次戰鬥,民團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戰鬥力也提高了。

原來,不管土匪怎樣騷擾偷襲,民團都是死守城池,不敢出擊。我們到那兒後,一方面組織部隊選擇有利地形修築工事,抵禦來犯的馬匪;另一方面,抓住時機主動出擊,爭取在進攻中消滅馬匪的有生力量。經查這股土匪是從鹿道、馬蓮河方向逼近東京城的,共有一千多人,曾多次分兵幾路向東京城進攻,都被我們打退了。經過周密的偵察和充分的戰鬥準備,我們決定集中兵力消滅這股土匪。戰前搞了深入的動員,使大家明確,積極的防禦與主動進攻相結合,才能有效地消滅敵人,從根本上消除隱患。我還帶著連以上幹部到馬蓮河附近勘察地形,在現場對部隊的進攻路線和兵力使用作了明確部署。一、二營擔任主攻,三營在馬蓮河南的一個隱蔽處準備伏擊。部隊於夜間出發,拂曉前包圍了敵人。發起攻擊後,我與陳團長、鄒政委親臨前沿指揮,營連幹部衝鋒在前,部隊士氣大振,經過近一天的激戰,消滅敵人三百餘名,俘敵一百餘名。逃跑之敵又遭三營伏擊,死傷百餘人。這一仗打得較出色,狠狠打擊了土匪的囂張氣焰,肅清了東京城附近的土匪武裝,穩定了東京城的局勢。

馬蓮河之戰的勝利,使民團在當地群眾中的威信日益提高。廣大青年紛紛報名參軍,民團由原來的二千多人,擴展到三千多人。警衛人員由原來的幾個人,擴充到五十人的一個大排。後來,民團中還有三百多人參加了正規部隊,奔赴新的戰場。

我們在打下了馬蓮河消滅了馬喜山匪部主力之後,我被調到牡丹江軍區任副司令員,仍然負責剿匪。

牡丹江地區大規模的剿匪戰鬥,是從遼南軍區第四縱隊第二支隊(即海軍支隊)到達牡丹江後展開的。當時,剿匪部隊分成南北兩路。由我指揮的北路剿匪部隊於1946年2月初從牡丹江出發,一舉攻下草甸子、樺林、柴河、五林等地,殲土匪李開江、張德林各一部。至此,這一帶就剩下杏樹村、柞木臺南溝和雙河屯三個較大的土匪據點了。據偵察得知,離板院以西三十餘里的杏樹村,處於交通要道上,聚集著多股土匪共四百餘人,且工事堅固,武器精良,彈藥充足。如能迅速拿下杏樹村,對完成北路剿匪任務將起重要作用。為此,板院戰鬥剛結束,我就命令部隊連夜出發,爭取拂曉前偷襲杏樹村,全殲該村守敵。部隊於晚上九點多鐘,沿著板院河以北的深山小徑,踏著厚厚積雪,經過六個多小時的艱難行軍,到達杏樹村北山。由於敵人已成驚弓之鳥,非常警覺,在通往杏樹村的道路上增設了警戒哨,部隊不得不將偷襲改為強攻,首先消滅了敵之警戒分隊,天亮前完成了對杏樹村之敵的合圍。

杏樹村位於南山坡下,村的三面是開闊地,易守難攻。部隊發起了強攻,但未能奏效。在敵我相持的情況下,七連一班長楊子榮以他的正確判斷,機智勇敢,獨闖敵營,勸服四百餘名匪徒全部投降,成為我軍瓦解敵軍工作的範例。

杏樹村戰鬥的勝利,在心理上給敵以很大震撼。部隊剛剛開到柞木臺南溝,那裡的土匪不戰自潰。警衛排長趙軒帶領兩名警衛員進村時,遇上七十多名潰逃的敵人。敵人一看是解放軍,放下武器就跑。他們三人未費一槍一彈就收繳長短槍七十四條,並抓獲了十二名俘虜。在柞木臺南溝我們還繳獲了兩門日本造一五毫米口徑的大炮。隨後,部隊乘勝前進,一鼓作氣攻下北路的最後一個土匪據點雙河屯。至此,北路土匪已被全部肅清,解放了牡丹江以北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和近百個村莊。

在北路剿匪取得勝利的同時,南路剿匪部隊在二支隊田松司令的率領下,也取得了討伐鄭(雲峰)馬(喜山)戰役的勝利。

此後,我們消滅了盤踞在穆稜的謝文東殘部,解放了東寧縣縣城,最後集中兵力消除了雞西至密山一帶的匪患。這樣,經過半年多的連續進剿,牡丹江周圍地區的大股土匪悉數被肅清,一度動盪不安的牡丹江局勢穩定下來,打通了牡丹江與間島、圖門、吉林、佳木斯的鐵路線,使北滿與東滿聯成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